以前有位将軍叫德英,小時候家裡挺窮。按照朝廷的規矩,旗人生下男孩子就是一個丁, 長大了就得去當兵。
德英十八歲那年就到相帥手下去當兵,因為他立了不少戰功,相帥薦舉他當了都統,後來又被皇上封為吉林将軍。德英做官清正,不徇私枉法,老百姓給是以百姓他起了個外号,叫“德青天”。
德英白天處理公事,晚間常常微服私訪,哪家窮啦,哪家富啦,哪家買賣騙人啦, 哪個當差的舞弊了啦,他都清楚。

一天晚上,他又和往常一樣,來到大東門外,此時已是小半夜了,家家戶戶都吹燈睡覺了。隻有路旁一間小房還亮着燈。他覺着很奇怪,為什麼這麼晚了,這戶人家的人還不睡呢?于是便輕輕地走了過去。
再說,這家隻有老兩口子,無兒無女,開了一家豆腐坊,每天夜晚磨豆子,做豆腐,一大清早挑着出去賣。
這時,老頭兒正在推磨。他對老伴兒說:“都說将軍是“德青天”,我看不一準兒,咱老兩口子都這麼大歲數了,全指賣豆腐活着,還得我老頭子推磨。他要真是“德青天”,就該給咱老兩口兒買個小毛驢拉磨,那我才佩服呢。
老頭兒雖是對老伴兒說的,可這話叫窗外的德英聽去了。他們哪知道啊!
第二天,德英升堂,發了一支簽,叫衙役到大東門外把那個賣豆腐的老頭兒找來。老兩口子不知出了什麼事,都吓壞了。老頭兒來到大堂前,一見德英坐在上邊,急忙跪下磕頭。
德英問老頭兒:你昨天晚上為什麼罵我呀 ?老頭兒回答道:小人不敢。
德英把驚堂木一拍:你在将軍面前還敢說謊!昨晚你一邊推着磨一邊罵我,罵的什麼我都知道,你要不照實招來我就處罰你!
老頭兒一聽出了一身汗,心想,我在家裡叨咕他,他在大堂上就聽見了,連我推磨他都知道,可真厲害呀!就說:大人在上,小人不敢撒謊,昨晚上我推磨時,怪你不給我買個毛驢,說了将軍的壞話,實不應該,小人領罪。
德英一聽說得挺對,就對老頭兒說:你罵大人是有罪的,你是認罰還是認打? 老頭兒問怎麼個打法怎麼個罰法?
德英說:認打,四十大闆,認罰,罰你吃半斤鹹鹽。
老頭兒一 想,我這麼大歲數了,要打四十大闆,不死也得扒層皮,鹹鹽雖然難吃,總比挨打好些, 就說:小人願罰。
德英一聽,說:好吧。你到對面那家雜貨鋪買半斤鹹鹽來。不一會兒,老頭兒把鹽買回來了。德英又吩咐衙役借杆秤來一約,不夠半斤,将頂六兩還庫拉頭呢。
德英立刻吩咐衙役去把賣鹽的掌櫃傳來。德英早就訪聽好了,這個雜貨鋪掌櫃的是個奸商,總是少給秤,早就想懲治懲治他。
這時,衙役把掌櫃的傳來了,德英問:這是多少鹽?掌櫃的一聽頭上冒汗了,哆嗦着說:回,回禀老爺,是半、半斤。
德英對衙役說:你稱一下,讓他看看是多少!
掌櫃的一看買鹽的老頭兒站在身邊,不用看秤就哆嗦上了。德英一看到這,頓時就火了,一拍驚堂木道:買半斤鹽你就少給二兩,你每天要少給顧客多少個二兩? 一年要少給多少個二兩?來人呀!下邊衙役“嗷”地一聲,震得大堂山響。
這下可把掌櫃的吓屁了,跪下一個勁地磕頭認錯:小人有罪,大人饒命!
德英說:知罪就得改,可這回不能輕易饒,你認罰還是認打呢?掌櫃的問論打怎麼打,論罰怎麼罰。
德英說:論打,打你一百大闆手,論罰,罰你一頭毛驢。掌櫃的一想,我這身子骨哪能抗住一百大闆呢,就認可罰一頭毛驢吧。
想到這掌櫃道:小人願罰。德英說:好,你趕緊送一頭毛驢來贖罪。不多一會兒,掌櫃的就牽來一頭小毛驢賠罪。
德英對賣豆腐的老頭兒說:這鹽不夠秤,不用你吃了。這個奸商欺騙你,罰他的這頭小毛驢就歸你吧!說完又對掌櫃地說:你以後要再膽敢欺騙老百姓,叫我知道了,可決不輕饒你,滾吧!
聞言,掌櫃的立馬爬起來跑了。而老頭兒則一邊謝大人,一邊牽着小毛驢回家了,從那以後,“德青天”奇人斷奇案的故事就傳開了。
注:本故事純屬虛構,乃作者原創故事,隻意在宣揚中華傳統之美德。請不要自行代入封建迷信之列,喜歡小編的,請點個關注并點個贊。謝謝(圖檔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