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意氣風發,風起“雲”湧(一):2015到2019,從5到70,從0到100萬,技術推動業務的雲實踐,我創業的這4年

2015年的3月,我向當時的蘑菇街CTO遞交了辭呈,開始我的創業征程。當時我負責公司的廣告技術團隊,下轄CPC、CPS、CPM及其他廣告産品的技術支撐,團隊10餘人左右,向CTO彙報,離開前計算廣告技術平台已經初成體系,我也制定了未來一年的技術和人員規劃,一并交接給了新的負責同學。為什麼要出來創業?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回憶,其實也很普通,和很多出來創業的技術同學一樣,也和很多浙大學子類似,也許就是一個選擇而已。

自己調整休息了一周,就進入了當時的團隊,雖然當時内心還是有些小激動的,但也還挺冷靜,我一直記着公司内部分享的兩句話,原話無法複述了,大意是:

1、創業,每年都是最困難的一年;

2、越是困難的路,越會讓你有驚喜;

回頭看看,這幾年我們确實一直在踐行這兩句格言。而且很快我和我們的小夥伴就體會到了。2015年我們算幸運的,就在大家說的資本寒冬前拿到了融資,趕上了晚班車。團隊呢?我們算是分工明确,CEO,産品、市場、技術,一共5個人。方向,我們明确做電商導購,這是團隊擅長的,從什麼細分領域切入,我們最初選擇了童裝導購。進團隊後我負責後端,在進團隊前,我自己依據多年來的經驗判斷:

1、創業早期技術起的作用會比較大,如何快速試錯是目前階段技術選型和實踐的優先考慮;

2、創業過程業務變化起伏會比較大,如何快速應變甚至提前準備是技術的重要要求;

3、線上業務的優勢來自于回報迅速,如何量化回報,提供有效的資料支援是技術的必須;

4、融資給團隊帶來了資金保障,但我們的創業方向依然是個效率緻勝的競争,成本是技術的評判标準之一,而且人的高效能作用,保持小而精的團隊規模是前期的重要衡量;

很幸運,至少在技術上我們不缺彈藥,雲計算平台,百度統計,友盟……,非常懷念2015年的阿裡雲,雖然不如今天這樣龐大,但能伴随他的成長,正是我作為技術創業者的榮幸。阿雲的選擇是我的另一個夥伴做的,在我進入團隊前就已經在使用了,但是從一個電商技術人的直覺來說,這個選擇不錯,我進入後思考的是如何更優的使用,發揮他的最大效力,而不是僅僅局限在ECS、域名解析層面。

當然,在進一步開展工作之前,我向阿裡雲争取了非常不錯優惠政策,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感謝阿雲當時對我們的支援,還是很感人的;很快,我們上了RDS、OpenSearch。在我進入後的一個月,我們上線了App的第一個版本。

上線很快,問題也發現的很快,導購App對于使用者的視覺要求會更高一些,我們對圖檔做了銳化處理,讓圖檔能顯得更加清晰,那時我們分析了幾乎淘寶天貓所有的童裝店鋪,發現圖檔有很大問題,圖檔清晰度不高,這就導緻銳化後的圖檔視覺效果很差,我們迅速調節了圖檔的處理,但是這也讓我們隐約感覺這個方向的問題;

App上線後,我就立馬重點招人,保持App的疊代更新速度以及活動推廣。創業團隊的招聘要難很多,因為我在進入團隊已經考慮的比較清楚了,是以堅持高标準找人,同時依據資料來調整招聘工作量,創業團隊的招聘有些時候有點像淘寶,需要撿漏,很多人說招人很難,标準高了很難找到,我們将招聘分化拆解,全部拆解為轉化率,履歷,邀約,電面、面試,入職,試用,每個環節我都要跟進資料名額,建立轉化模型,尋找轉化率的瓶頸,給自己定KPI,當這一切努力後,就要靠點運氣了,盡人事聽天命嘛:),很幸運,我找到了合适的小夥伴加入團隊。

團隊搭建好後,就是要鍛煉隊伍,保持提高戰鬥力。這時候,除了團隊成員的個人能力,優先的是建構良好的系統架構,雖然每個架構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好的架構生命周期總會更長,之前我帶領團隊研究并實踐了阿裡的Canal,也參與評審了蘑菇街自己的資料傳輸服務,再次幸運的,我找到了阿裡雲的同學提前體驗了DTS,資料傳輸服務的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是解耦,能降低很多的業務複雜性,在弱事務性的業務領域可以有着非常好的應用,那時候的DTS還沒有現在這麼強大,當時我們對DTS的用戶端和阿雲的同學有過交流,暴露心跳來監控資料傳輸的時效性,通過引入DTS,我們建構了自己的一個任務排程系統,降低了後端同學的開發複雜度,以及業務引用。

創業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不斷創造問題的過程,我們的次日留存,周留存,月度留存都不如期待,這對建構良好的市場推廣模式有着巨大的影響,這時我和CEO以及其他合夥人不斷溝通着業務可能的變化,我們在推演這未來,同時在後端做好業務調整的準備,當CEO和我讨論能否在一個月的時間内調整适應新的業務,我回答到隻要半個月,在經曆了兩個季度的試錯後,我們決定轉型,再入女裝導購市場。(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