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企業有了ERP,還需要采購管理系統?

随着資訊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了提升企業采購工作,大部分企業管理者都會借助ERP中的采購管理子產品來優化企業采購流程,減少采購浪費、增強盈利能力。然而,很多企業在應用ERP進行采購管理的同時,又開始另外尋求專業的采購管理系統,這是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供應鍊模式的改變

ERP系統是一個在全公司範圍内應用的、高度內建的系統。采購管理是ERP的一個分支,是其中一個應用子產品,是以ERP與采購管理有着必然的聯系。

傳統的ERP所支援的是Henry Ford在1920年代發明的福特供應鍊模式。該模式的核心原則是利用通用的零件、專用的機器和流水線的生産模式,将勞動者進行高度分工,并提升對特定技能的掌握,來實作規模化的生産,向統一的市場投放标準化的産品。這種供應鍊模式的缺陷是制造商和供應商之間的資訊交流很少,不過當時跨越地區的溝通、法律、交易及運輸都十分不便,并且消費者對個性化還不存在需求,故Herny Ford采取整條供應鍊協作規劃的方式還是合适的,ERP系統的采購子產品也是為此而生。

但在今天社會, 跨地區的交易及運輸都比1920年代容易得多。買家在某一地區找不到的貨源,不但可以在另一地區找到,而且可預先利用期權的衍生品消除價格及貨源風險。是以,福特供應鍊模式已不再适用于今天的大多數情況。

而由于今天貨品尋源及供應的資訊通過網絡變得更加高效,買家更可以去利用更廣泛地區及更多供應商的存貨來提高競争力及獲得更優的成本效益,是以,存貨驅動的競争及供應商績效驅動的淘汰成為了今天企業重要的供應鍊政策,專業的采購管理系統則是基于績效驅動的供應商管理和庫存驅動競争的RFQ及競價模式,滿足了企業所需,而被廣泛應用實施。

2、生産運作管理方式的多樣化

除了裝配線生産,近年來已有不少企業采用了項目型生産。項目型生産,顧名思義就是整個生産過程帶有項目管理的特征,最終傳遞的産品具有差別于相同産品的獨特性。最先采用項目型生産是高科技裝置行業,但後來随着客戶個性化需求的逐漸提高,有些消費者産品制造商為了能在不同國家取得最優成本效益的配件及加工,故即便是消費者産品,如玩具、吉他,也采用了項目型生産。項目型生産模式不會完全代替裝配線生産模式,但它能給生産企業多一個選擇。

傳統的ERP适用于裝配線生産,而新式的專業的采購管理系統如8Manage SPM,則是基于項目型生産。生産方式的變化,也讓企業越發需要專業的采購管理系統來提高采購效率。

為什麼企業有了ERP,還需要采購管理系統?

3、财務管理方式的需求進化

現在即使是低端的計算機也有足夠的計算能力為企業按小時或按天來生成損益表、應收款、應付款和現金流報告。但導緻企業無法按每天、周或月來生成最新報告重要的原因,是它在業務與操作流程上缺乏财務的連通性。同時,舊式的财務自動化來自記賬員的賬本電子化,資訊是事後人為地錄入系統,也導緻财務資訊嚴重滞後且不準确,可以說一年365天有364天都是不準确的,即使花大量的人手去調整,也才能準确1天(報稅的那1天)。

是以,即使現代計算機硬體軟體都能支援靈活擷取财務資訊所需的連通性,但ERP舊式财務管理系統潛移默化的人工互動模式也阻礙了财務連通性的發展。

而作為專業的8Manage采購管理系統,在設計初期就充分考慮了連通性。它不僅支援整個采購流程,還具有實時财務連通性,管理層可實時檢視以上所提到的任何部門/公司/集團的任何财務報告。除了财務連通功能,它執行起來也比人們所習慣的人工互動模式更簡單,成本更低。是以,人們開始改變人工互動模式的習慣,利用現代新式的采購管理系統去更好地完成工作。

4、二次開發難度不同

随着時代的發展,企業對于原有企業管理系統的功能會有新的需求,這就需要進行二次開發,在現有的軟體上進行定制修改。由于ERP都是10多年前開發的,而且一般使用不同電腦語言及技術線,其二次開發會比較困難且成本高。

而新式的采購管理系統,則是采用統一Java/JS 、統一技術線及統一資料模式來開發,它的二次開發成本會比ERP低,也更容易滿足企業所需的定制化功能需求。

為什麼企業有了ERP,還需要采購管理系統?

有人說:“ERP面對的問題是:你采購了多少。采購管理系統面對的問題是:你怎麼采購的。”ERP的采購子產品與采購管理系統,二者在表面上雖然相似,但是模式在根本上是不同類别。

在企業配合上,ERP采購子產品局限于企業内部的流程流轉,前端市場需求預測能力不足,最重要的是無法使上下遊緊密結合。而采購管理系統提供了統一的資料資訊平台,使企業更好地與外界相關聯,時刻追蹤市場動态變化,讓采購工作更流暢。在技術上,ERP系統的資料處理速度也比采購管理系統慢一些,難以實時擷取準确資料。

是以購買采購管理系統的企業中,有一半以上是已經有ERP,購買采購管理系統隻是為了補救其ERP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