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想他人給自己賣力,就得給足對方好處,這也是老闆為什麼熱衷于給員工畫大餅,在封建王朝時期,皇帝給大臣畫過最大的“餅”恐怕就是免死金牌了,有句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塊免死金牌毫無用處。
免死金牌即“丹書鐵券”,創造它的人便是漢高祖劉邦,不過最早的時候,它并不具備免罪和免死等特權,隻是作為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打天下以及建立漢朝初期,劉邦不能怠慢功臣、重臣等,不然沒人為他打天下,也容易丢失民心,然而皇帝在心中又忌憚這些功臣、重臣等。
能獲得免死金牌的往往不是普通人,而獲得了免死金牌的人通常會被皇帝所猜疑,“免死”不如說是“赴死”,從南北朝時期起,“丹書鐵券”就具備了免死的權限,而且從北魏至唐代,免死的次數還在不斷增加。
發展至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對象,不過明初四大案可不是鬧着玩的,“胡藍之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禍及45000餘人,擁有免死金牌的開國功臣還剩有幾個?
開國功臣的命運讓人唏噓,而今天這位拿出祖傳免死牌的并不是功臣的兒子,那他的結局又是怎麼樣的?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有關建昌知府錢用勤A錢的奏章被呈到了朱元璋的面前,而朱元璋一向對A錢之事深惡痛絕,錢用勤是死罪難免,活罪難逃。
錢用勤的兒子錢悝見父親被帶走,家即将被抄,日後恐怕要流落街頭,心中也是非常着急,情急之下錢悝就想起了家中的免死牌,死馬當作活馬醫就拿着免死金牌去面見了皇帝。
朱元璋也是頗感意外,他所發出去的免死金牌,心中也都是有數的,什麼時候還頒發給過這麼一個人,難道是其他人贈送出去的?是以朱元璋看了那塊“丹書鐵券”,才幡然明白過來。
這根本不是朱元璋發出去的免死金牌,而是500多年前,唐昭宗頒發給平叛有功的彭城郡王錢镠的,上面有333個楷書金字,其中有“卿恕九死,子孫免三死”幾字。
不過這都是數百年前的事了,與明朝沒有很大的關系,但朱元璋還是赦免了錢用勤的死罪。皇帝的心思自然是難猜的,有人認為是朱元璋念及錢镠的忠君愛民,故而免死,也有人認為錢用勤威脅不到皇權,而且可以通過此事,去宣傳忠君的思想以及彰顯自己是位仁德之君,進而收攏民心。
也就是說赦免錢用勤問題不大,是朱元璋一句話的事情,而且朱元璋還能從中收獲一波好處,如果錢用勤不是錢镠的後人,而是明朝功臣的兒子,恐怕就沒有那麼好運了。
現今,錢镠鐵券也是我國現存于世的最早的鐵券實物,1951年時長樂錢氏後裔将鐵券捐獻,後收藏在中國曆史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