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QL),是一種用于特定領域的語言,是一種資料庫查詢和程式設計語言,用于存取資料以及查詢、更新和管理關系資料庫系統。
結構化查詢語言是在1974年由Boyce和Chamberlin提出,并首先在IBM公司研制的關系資料庫系統SystemR上實作。由于它具有功能豐富、使用友善靈活、語言簡潔易學等突出的優點,深受計算機工業界和計算機使用者的歡迎。1980年10月,經美國國家标準局(ANSI)的資料庫委員會X3H2準許,将SQL作為關系資料庫語言的美國标準,同年公布了标準SQL,此後不久,國際标準化組織(ISO)也作出了同樣的決定。
結構化查詢語言是進階的非過程化程式設計語言,允許使用者在高層資料結構上工作。它不要求使用者指定對資料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使用者了解具體的資料存放方式,是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層結構的不同資料庫系統, 可以使用相同的結構化查詢語言作為資料輸入與管理的接口。結構化查詢語言語句可以嵌套,這使它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功能。
SQL從功能上可以分為3部分:資料定義、資料操縱和資料控制。SQL可以獨立完成資料庫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動,包括定義關系模式、錄入資料、建立資料庫、査詢、更新、維護、資料庫重構、資料庫安全性控制等一系列操作,這就為資料庫應用系統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資料庫投入運作後,還可根據需要随時逐漸修改模式,且不影響資料庫的運作,進而使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
結構化查詢語言包含6個組成部分,即資料查詢語言(Data Query Language, DQL)、資料操作語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DML)、事務控制語言(Transaction Control Language, TCL)、資料控制語言(Data Control Language, DCL)、資料定義語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DDL)、指針控制語言(CCL)。
資料來源:
SQL Introduction
https://www.w3schools.com/sql/sql_intro.aspWikipedia SQL
http://en.wikipedia.org/wiki/SQL田萍芳,劉瓊,張志輝主編;廖建平,李紅斌,餘志兵,張銘晖,劉星,胡靜副主編.Visual Basic程式設計教程: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02
錢雪忠,王月海主編;陳國俊,徐華,錢瑛副主編.資料庫原理及應用: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5.04
何元清,付茂洺,劉期建主編;張中浩,路晶,朱建剛副主編.大學計算機基礎: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