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定義|
資料庫又稱為資料管理系統,是一個長期存儲磁盤、錄音帶以及其他裸裝置上的、有組織的、有共享的、統一管理的資料集合,簡而言之可視為電子化的檔案櫃——存儲資料資訊的處所,使用者可以對檔案中的資料運作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發展曆程|
随着網際網路的普及,資料庫使用環境也随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主要展現為XML和Java技術的大量使用、要求支援各種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應用伺服器、極容易出現大量使用者同時通路資料庫的場景、要求支援7x24小時不間斷運作和滿足高安全性等。
為解決由于這些變化所帶來的新問題,資料庫管理系統也逐漸産生變化,包括:
(一)、網絡化的大型通用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出現
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數量逐漸增多,這就要求資料庫擁有能處理更大量的資料以及為更多的使用者提供服務的能力,是以,能夠支援Internet的資料庫應用已經成為資料庫系統的重要方面,學術界及各主流資料庫公司都将大型通用資料管理系統作為主要發展方向。
(二)、資料庫安全系統及技術的提升
所有資料庫的開發必須遵從相應的安全标準。在目前各國所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準中,最重要的兩個是由美國國防部制定的《可信計算機系統的評估标準》(簡稱TCSEC)和《可信計算機系統的評估标準關于可信資料系統的解釋》(簡稱TDL)。
(三)、XML及Web資料管理技術的普及
随着越來越多的Web應用,如電子商務、數字圖書館、資訊服務等采用XML作為資料表現形式、越來越多網站采用XML作為資訊釋出的語言,以XML格式資料為主的半結構化資料逐漸成為網上資料交換和資料表示的标準。是以,支援這種結構松散、形式多樣、動态變化的海量資料的存儲、共享、管理、檢索,成了資料庫技術的大勢所趨。
(四)、嵌入式移動資料庫技術
随着移動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投入使用,加上移動智能電話、移動計算機的大量普及,國内外許多研究機構都展開了對移動資料庫的研究,并擷取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移動資料庫技術涉及資料庫技術、分布式計算技術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起點。
|技術特點|
可存儲大量資料
友善檢索
保持資料的一緻性、完整性
安全、可共享
通過組合分析、可産生新資料
|适用場景|
随着資料庫技術與其他分支學科技術的結合,出現了多種新型資料庫,例如:與分布處理技術結合産生的分布式資料庫、與并行處理技術結合産生的并行資料庫、與人工智能結合産生的演繹資料庫、與多媒體技術結合産生的多媒體資料庫。另外,資料庫技術應用于特定的領域,出現了工程資料庫、 地理資料庫、統計資料庫、空間資料庫等特定領域資料庫類型。
|資料庫類型|
對象模型,層次模型(輕量級資料通路協定),網狀模型(大型資料儲存),關系模型,面向對象模型,半結構化模型,平面模型。
關系型
Oracle、Mysql、PostgreSQL、DB2、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Access
非關系型
Redis、Mongodb、Big Table
|架構|
資料庫的架構可以大緻區分為三個概括層次:内層、概念層和外層。
内層:最接近實際存儲體,亦即有關資料的實際存儲方式。
外層:最接近使用者,即有關個别使用者觀看資料的方式。
概念層:介于兩者之間的間接層。
|相關詞|
關系模型:用于資料庫管理的關系模型,是基于謂詞邏輯和集合論的一種資料模型,廣泛被使用于資料庫之中,最早于1970年由埃德加-科德提出。
謂詞邏輯:在數理邏輯中,謂詞邏輯(Predicate logic)是符号形式系統的通用術語,比如一階邏輯,二階邏輯,多階邏輯或無窮邏輯等等。
XML:可擴充标記語言,是一種标記語言。标記指計算機所能了解的資訊符号,通過此種标記,計算機之間可以處理包含各種資訊的文章等。
SQL:結構化查詢語言,是一種特定目的程式設計語言,用于管理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或在關系流資料管理系統中進行流處理。
MySQL:原本是一個開放源碼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原開發者為瑞典的MySQL AB公司,該公司于2008年被昇陽微系統收購,2009年,甲骨文公司收購昇陽微系統公司,MySQL成為Oracle公司旗下産品。
JDBC:Java資料庫連接配接,是Java語言中用來規範用戶端程式如何來通路資料庫的應用程式接口,提供了諸如查詢個更新資料庫中資料的方法。JDBC是面向關系型資料庫的。
|參考資料|
[1] 阿裡雲開發者社群-學習中心-java學習路線-資料庫開發
[2] 陳春旭、餘明興、李建全譯:《資料庫系統概論》第四版,儒林圖書有限公司,1986年7月,第3頁
[3] 任群, 著. 《計算機軟體技術及教學模式研究》.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年: 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