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将帥中,這位中将的刀法最高,連許世友都甘拜下風

在開國将帥中,許世友以善用刀著稱,曾5次擔任大刀敢死隊隊長。但說到用刀,許世友還得對一個人甘拜下風,因為這個人的綽号就叫“秦大刀”。

“秦大刀”名為秦基偉,曾任紅四方面軍總部警衛團手槍營二連連長。

開國将帥中,這位中将的刀法最高,連許世友都甘拜下風

一次,紅四方面軍與敵人激戰,而秦基偉隻能在後方保衛總部,心裡癢得難受,實在受不了了,就闖進營長的辦公室,叫道:“營長,站崗太沒勁了,我要上前線打仗!”

營長不動聲色,說:“想打仗可以,連隊留下,槍也留下。”營長說這話,自然是想讓他知難而退,但秦基偉卻旋風般沖了出去,把槍一扔,拿着把大刀就沖上了前線,砍死了好幾個敵人。從此,“秦大刀”名揚天下。

秦基偉有句口頭禅:“我秦某打仗有兩條槍,一挺機槍、一把手槍,機槍是打敵人的,手槍是打逃兵的!”每次戰前,秦基偉都要重複這句話,但卻從來沒有用過一次手槍。

一者因為官兵皆懾于他的威嚴,無人敢當逃兵;二則因為每次戰鬥,他都沖鋒在前,抱着機槍瘋狂掃射,哪還顧得了什麼逃兵?據說有一次因打得太過瘾,他的四根手指都被敵人打傷了,卻毫無察覺,直到戰鬥勝利後才發現。

秦基偉雖然軍令極嚴,但對士兵向來照顧有加。有一次急行軍,因連日下雨,道路泥濘不堪,扛機槍的戰士走不動,已是軍長的秦基偉便從馬上跳下來,将機槍接過去,自己扛在肩上,大步向前。戰士們紛紛向後傳話:“軍長也扛機槍!”于是,整個隊伍都興奮起來,沒有人敢再說“累”字。

開國将帥中,這位中将的刀法最高,連許世友都甘拜下風

秦将軍最風光的戰鬥應當數在抗美援朝戰場上。

據說,美國軍校在研究中國軍隊時,有這樣的話:上甘嶺為什麼打不下來?雷鋒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影響力?隻有把這兩個問題研究清楚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國軍隊。

其中的上甘嶺戰役,主力部隊就是秦基偉的第十五軍。

在上甘嶺這個僅僅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美軍調集了6萬多人、300多門大炮、17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展開了輪番轟炸,其炮兵火力密度,超過了第二次大戰的最高水準。然而,秦基偉硬是用血肉之軀,硬扛住了美軍的900多次沖鋒,以傷亡1.15萬、殺敵2.5萬的戰績,讓美軍無功而返,震驚了世界。

戰鬥最激烈時,第三兵團副司令王近山給秦基偉打電話,提了兩個方案,一個是打,另一個是收,讓他們開會讨論。結果秦基偉在會上不容别人讨論,狠狠地說:“目前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嶺打,這是十五軍的光榮!我們要咬咬牙,再挺一挺,敵人比不了這個硬勁。上甘嶺戰鬥要堅決打下去!”

正是憑着這股“硬勁”,秦基偉硬是咬下了這塊硬骨頭,讓“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顔面掃地。

開國将帥中,這位中将的刀法最高,連許世友都甘拜下風

1961年3月,中國空軍組建空降兵,從全軍中挑選出四個最精銳的軍,分别為第一軍、十五軍、二十軍、三十八軍,讓劉亞樓挑選。結果劉亞樓二話不說,直接指向了第十五軍。軍委上司問他原因,劉亞樓說:“十五軍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

秦将軍在戰場上勇猛無敵,但有時候也傻得可愛。1933年時,秦基偉還不滿19歲,第一次見到電話,不知道是個什麼東西。有一次從總供給部部長鄭義齋那裡剛回到駐地,電話就響了,秦基偉試着拿起來,搗鼓了半天才聽見對方說話,竟然是鄭義齋的聲音。秦基偉有點莫名其妙:咱倆不是剛見過面嗎?你怎麼跑到電話裡面去了?

秦基偉弄不明白怎麼回事,怕鄭義齋出了什麼問題,就馬上騎着馬又跑了回去,直到見到鄭義齋才放下心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