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雲自研的RPA技術正悄悄造福财務工作者?

一、财務從業人的部分現狀

每到年中或者年終,财務同學就要花快半個月或者1個月時間通宵達旦做賬,毫無疑問,這段時間是所有财務從業者最為辛苦的一段時間,有人戲稱,這一個月的工作就差不多占整年80%的工作。

阿裡雲自研的RPA技術正悄悄造福财務工作者?

以上情況反映了兩個問題:

一是大部分财務年終财務做賬實在太過繁瑣,而财務處理其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大部分财務工作較為單一,除了做賬之外并無過多其他事宜。

正是這樣的工作特性,最近常常看到有關于“機器人即将取代财務工作者”的言論,大量的學會計或者财務類的朋友這時候開始擔心起自己,這種社會心态下,“管理會計師”成為這個行業的人想轉行的方向。

但在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達到這個水準對于大部分想轉型的财務人來說不可謂不難。

傳統的财務給人的印象是刻闆、認真、沉默不擅表達,單純地跟數字打交道,難免會枯燥乏味,很少有人會從單純的數字工作中體會到樂趣,傳統财務類的特性造就了從業人員細心、謹慎的特性,但難免被人吐槽這種常年純數字的工作會讓人缺乏格局,難以有較好的職業發展空間。

阿裡雲自研的RPA技術正悄悄造福财務工作者?

換句話說:就算你收錄分對了,借貸平衡了,現金表軋得又快又平又合理,so what?

是以,當今社會對于财務從業者的要求已經不再像以往的标準衡量了,财務人不僅要把時間花在财務數字上,更要把時間花在了解數字背後的業務上及對公司管理流程的了解上面。

現實是,要達到公司的實際要求,對于當下的社會實際背景是沖突的,現實的沖突在于财務審計、對賬報稅等工作所帶來的困擾,因為光是這部分工作就已經占據絕大部分時間花在這上面,要讓财務工作者成長為企業想要的複合型人才,除了員工自己要有極強的學習意識和能力外,還要解決其繁冗工作纏身的客觀問題,不然總會心有餘力不足。

随着IT技術的發展,财務軟體和管理系統的普及,隻是把财務審計、對賬報稅等工作的方式從賬本變成了電腦,而對于使用這些軟體的從業人員來說,無非把重複繁瑣的工作變成了滑鼠點選和鍵盤敲打,本質上工作量仍很大。

而如何把财務人員繁冗的滑鼠點選和鍵盤敲打的行為給替代掉,最大化解放财務從業人的工作量,讓财務類工作者實作複合型人才的轉型,就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這門技術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

二、RPA技術在财務行業的應用及福音!

阿裡雲自研的RPA技術正悄悄造福财務工作者?

以上對RPA技術的作用進行了狹義的解釋,廣義的了解,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基于計算機編碼以及基于規則的軟體,通過執行重複的基于規則的任務來将手工活動進行自動化的一種技術。

基于RPA的特點,我們可以将RPA技術應用的場景分成兩大類:

1、基于手工的操作任務處理:例如登入企業内部應用、基本的檔案及檔案夾操作、郵件的日常處理、滑鼠、鍵盤操作,表格填制、資料讀取和錄入等等人類操作模拟;

2、基于規則的判斷任務處理: 例如判斷、計算、OCR識别及處理、爬蟲資料處理、分析預測等人類判斷模拟。

那麼在财務領域滿足RPA的業務有哪些呢?

以處理交易型财務的共享服務中心為例,我們常見的業務流程包括:銷售至收款、采購至應付、員工費用報帳、存貨與成本、資産核算、總賬與報告、資金結算等流程,以上流程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流程能夠使用RPA實作自動化,但要讓這門技術實作最大的價值,其應用場景務必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工作存在高度重複。

2、工作的内容可梳理出标準的流程(即可規則化)。

3、工作内容的不可替代性,例如隻有專業的人員才可操作。

4、工作内容耗時長、出錯率高。

以阿裡雲RPA開發的财務報稅解決方案為例,整個流程均可梳理出标準流程(可規則化),從财務報表整理、稅金計算到最後的稅務申報,整個流程基于電腦的操作均可由RPA技術實作,使整個工作的效率以飛躍般速度提升。

阿裡雲自研的RPA技術正悄悄造福财務工作者?

是以RPA技術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财務同學的工作壓力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到這裡,你是否真有“機器人即将取代财務工作者”的危機感呢?

三、财務從業者應持有的幾個心态

“機器人即将取代财務工作者”的言論并非空穴來風,但與其說取代财務從業人員還不如說是解放财務工作者,而這類技術的出現則給了财務工作者更多的時間去成長,最終社會與企業會更加需要複合型人才,這是趨勢,也是RPA技術順應社會的價值之一。

在這樣的時代下,财務從業者應保持3個開放的心态

1、積極轉型,關注自身持續價值創造的能力。要麼加強業務了解能力,做好對業務的支撐,加強财務分析模型的建構及分析能力;要麼加強對内部交易财務處理的流程及标準的了解能力,成為财務流程的營運管理團隊;要麼提升自身的管理知識儲備,向例如财務與風險管理職能演進,成長為價值财務團隊成員;

2、建立自動化工作思路,充分了解業務場景,不斷去提高業務處理過程中的标準化、規則化,想辦法建立起工作中的“規則庫”,做工作的主人,而不是純勞動者。例如之前跟大家交流共享服務中心提到的“我們不是機器人,我們應該是機器人的管理者”

3、增強資訊化能力,機器人時代我們面臨着新的管控架構,大量應用RPA技術的公司一定要建立起一個統一的RPA CoE Team,這裡會衍生出例如:RPA Supervisor、RPA Administrator、RPA Change Manager、RPA Business Analyst、RPA Solution Architect、RPA Developer等一系列職位需求。其中很多崗位是既需要豐富的業務(财務)經驗,又需要一定的資訊化了解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