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LC 子層 | 帶你讀《5G 空口設計與實踐進階 》之十一無線接口架構

無線接口架構

2.4 SDAP 子層

| 2.6 RLC 子層 |

RLC(Radio Link Control)子層主要提供無線鍊路控制功能,為上層提供分割、重傳控制以及按需發送等服務。RLC 子層包含透明模式(TM,TransparentMode)、非确認模式(UM,Unacknowledged Mode)和确認模式(AM,Acknowledged Mode)3 種傳輸模式,主要提供糾錯、分段、重組等功能。

2.6.1 RLC 傳輸模式

TM、UM 和 AM 3 種傳輸模式均可以發送和接收資料,在 TM 和 UM 模式中,接收和發送采用獨立的 RLC 實體,而在 AM 模式中,僅采用單一的實體來執行發送和接收資料,如圖 2-23 所示。

RLC 子層 | 帶你讀《5G 空口設計與實踐進階 》之十一無線接口架構

NR 中的各類邏輯信道各自對應一種 RLC 配置。其中,BCCH、PCCH 和CCCH 隻采用 TM 模式,DCCH 隻可采用 AM 模式,而 DTCH 既可以采用 UM模式又可以采用 AM 模式,具體由高層的 RRC 配置。

1.TM 模式

TM 模式不對傳入 RLC 的 SDU 進行任何處理,直接透傳,如圖 2-24 所示。這意味着在 TM 模式下,RLC 發送實體無須添加 RLC 頭,也無須進行分段,隻起簡單的轉發作用,而 RLC 接收實體也無須經過重排序,更無須進行重組。TM 模式傳輸的 PDU 稱為 TMD PDU。

2.UM 模式

UM 模式傳輸的 PDU 稱為 UMD PDU,每個 UMD PDU 包含完整的 RLC SDU 或者一個 RLC SDU 的分段(Segment)。UM RLC 發送實體會為 RLC SDU 添加頭(Header)并緩存。當 MAC 子層通知有發送機會時,UM RLC 發送實體按須對 RLC SDU 進行分段,并更新相應的 RLC 頭。分段的目的是使 RLC PDU 的大小與 MAC 子層提供的資源相比對。UM RLC 接收實體探測 RLC SDU 是否丢失,重組 RLC SDU 并把 RLC SDU 傳輸給上層。如果 UMD PDU 無法重組為 RLC SDU,則丢棄。RLC UM模式的處理流程如圖 2-25 所示。

RLC 子層 | 帶你讀《5G 空口設計與實踐進階 》之十一無線接口架構
RLC 子層 | 帶你讀《5G 空口設計與實踐進階 》之十一無線接口架構

3.AM 模式

AM 模式相比 UM 模式,增加了支援 ARQ 重傳的要求。AM 模式所傳輸的資料 PDU 稱為 AMD PDU,所傳輸的控制 PDU 稱為 STATUS PDU。

AM RLC 實體同樣會為 RLC SDU 添加頭,并按需進行分段和更新 RLC 頭。與 UM 模式不同的是,AM RLC 實體支援 ARQ 重傳,當重傳的 RLC SDU 大小與 MAC 子層訓示的大小不符時,可以對 RLC SDU 進行分割或者重分割。

對比圖 2-25 和圖 2-26 可知,AM 模式與 UM 模式處理過程的根本差別在于,AM RLC 實體處理分段和添加 RLC 頭後,會制作兩份完全相同的 RLC PDU,并将其中一份傳送至 MAC 子層,将另一份置于重傳緩存(RetransmissionBuffer)中。經過一定時間,如果 AM RLC 實體接收到 NACK 應答或者未獲得任何應答時,将緩存中的 RLC PDU 進行重傳;反之,如果 AM RLC 實體獲得ACK 應答,則将緩存中的備份丢棄。

RLC 子層 | 帶你讀《5G 空口設計與實踐進階 》之十一無線接口架構

注意 AM 模式下,STATUS PDU 的發送優先級高于重傳的 AMD PDU,而重傳 AMD PDU 的發送優先級又高于普通的 AMD PDU。

TM、UM 和 AM 3 種傳輸模式的特性總結見表 2-1。

RLC 子層 | 帶你讀《5G 空口設計與實踐進階 》之十一無線接口架構

需要說明的是,RLC 傳輸模式的選擇,實際上主要是由業務特性決定的。其中,TM 和 UM 模式對時延敏感、對錯誤不敏感,且無回報消息,無須重傳,通常用于實時業務。而 AM 模式對時延敏感、對錯誤敏感,且存在 ARQ 回報要求,通常用于非實時業務或控制信令。

2.6.2 RLC 子層功能

通過上述讨論,不難總結出 RLC 子層的功能,具體包括:

(1)傳輸上層 PDU;

(2)編号(僅限 UM 和 AM 模式);

(3)對 RLC SDU 的分割和重分割;

(4)重複檢測(AM 模式);

(5)對 RLC SDU 的重組(UM 和 AM 模式);

(6)ARQ 糾錯(AM 模式)。

2.6.3 NR 與 LTE RLC 子層對比

NR 和 LTE RLC 子層的主要差別在于,NR RLC 子層不保證 SDU 按序分發到上層。取消按序分發的限制有助于降低整體時延,後一資料分組無須再等待前一資料分組的重傳确認。

對比圖 2-26 和圖 2-27可知,NR 和 LTE RLC 子層的差別還在于,LTE RLC 子層支援級聯(Concatenation)功能,而 NR 則将 RLC 子層的這部分功能下移到了MAC 子層。究其原因主要是NR 的上行處理時間相對于LTE 顯著降低。如果 RLC子層繼續支援級聯,那麼在接收到上行授權之前,由于未知排程傳輸塊的大小,無法提前将多個 RLC SDU 串接為一個 RLC PDU。而如果取消級聯,則可以先于上行授權的接收,完成 RLC PDU 的封裝。這種方式能減小對 NR 有效的上行處理時間的占用。此外,取消級聯,RLC PDU 的格式也能夠得到簡化,RLC PDU 分段和 RLC PDU 重分段的資料分組格式将統一,既減小了開銷,又降低了處理複雜度。

RLC 子層 | 帶你讀《5G 空口設計與實踐進階 》之十一無線接口架構
| 2.7 MAC 子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