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9年或将成為“資料中台”元年

也許是從消費者們逛着淘寶、打着滴滴、點着外賣開始;也許是從國家喊出“網際網路+”開始;也許是傳統企業紛紛着手數字化轉型開始……總之,今天的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令衆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家們豔羨不已的地方,這裡有着他們渴望的“詩和遠方”。同時,一顆叫做“中台”的種子也就此生根發芽。

錦囊專家平台大資料行業資深專家預測,預計未來10-15年,資料中台市場将會成長為一個萬億級市場,這一發展趨勢,在今天愈加明顯。

2019年或将成為“資料中台”元年
來源:首席數字官

▌中國特色的“資料市場”和“中台”環境

中台最早可追溯至二戰期間美軍的一套強有力的作戰系統,作戰期間,該系統可幫助美軍迅速掌握敵方情報、做出判斷,進而組建出技術掌握能力、思考決策能力、打擊殲滅能力最強的7—11人“小組”,以少勝多,引領整個軍隊攻防體系達成目标。

而在中台思想進入中國,則應該追溯到2014年,阿裡巴巴通路芬蘭遊戲企業Supercell後,正式将其采用美軍作戰系統的“中台”(“大中台、小前台”)帶回中國,作為企業戰略,并将其結合阿裡現有工具從戰略地位、組織架構、人才管理等多方面自上而下進行布局;将支援類的業務放在中台,扮演平台支撐角色,通過打破原來樹狀結構,使小前台距一線更近,業務全能,更加快速決策、靈活行動。是以中國化“中台”由此誕生,同時“中台”的出現也為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開了一扇新門。

在「首席數字官」的采訪中,大資料産品專家,數瀾科技COO武凱認為,馬雲的芬蘭出訪,為中國企業首次引入了“中台”的概念,而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資料中台”,則和我國特有的“資料市場”環境有着密切聯系,是因地制宜的“中國産物”。

2019年或将成為“資料中台”元年

随着我國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國家出台“網際網路+”指導意見,2017年,我國衆多大型傳統企業,如中信集團、興業銀行、百果園等央企、金融、零售企業紛紛響應“網際網路+”概念,調整組織架構、業務線上化,産生大量資料,向着業務資料化方向全速前進。

以“小程式”APP為例,今天中國企業通過小程式APP,可與C端使用者頻繁的産生着各種各樣的互動資料、行為資料,使其成為企業源源不斷的資料資産化的永動機。同時,我國使用者資料規模還在快速增長中,大量消費者端資料,特别是消費者行為資料,當其在與後端ERP系統、各平台資料相結合實作大量的多中繼資料互通時,其産生的化學反應前無古人,同時在世界其他國家中也十分罕見。

就“網際網路+”概念本生來看,其天然形成了新的場景,同時也意味着一種新形态的業務創新。以企業招聘為例:傳統企業招聘時沒有系統,也沒有資料作為參考;而今天企業在進行人才選拔時,招聘系統中存儲着大量與應聘者相關的資料,同時還可實作資料回報,資料沉澱……,類似與這樣更多的資料在為業務所用、支援業務創新。然而在新形态的資料場景推動下,如何将資料賦能業務實作疊代更新,針對這一問題,企業還需要更深層的底層設施。

是以2017年以來,國内衆多頭部企業紛紛開始花大力氣探索建設資料中台,研究建設“資料中台”的價值所在,以及如何建設“資料中台”,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有一萬個企業,就有一萬個“資料中台”

那麼今天,在頭部企業引領、胸部企業緊跟、腰部企業磨刀霍霍尋找路徑的過程當中,建設資料中台這條路,各家企業究竟走的如何?

為此「首席數字官」對直接推動者企業CIO們進行了一次“真實情況”調查。調查發現,對是否有必要建設資料中台這件事情,CIO們并無質疑之聲;但如何建設資料中台,尤其是落實到企業具體建設的實操階段,很大一部分胸部企業CIO反應遇見了種種阻礙。如:資料服務的形式衆多,業務次元複雜,差異化較大,實際操作中用一個系統來承載資料服務API十分困難”;再如在中台落地過程中,如何和前台界面進行解耦合、如何沉澱既有系統共性能力……;也有少數腰部企業CIO在探索路徑過程中一直困惑建設資料中台是否有門檻一說。

針對目前現狀,「首席數字官」将采訪專家的觀點分析進行了歸納總結,首先今天胸部及胸部以下企業在實操過程中遇見的各種阻礙,很直接的反映了兩方面問題,其一,資料資産化本身存在着先天的資料采集門檻;其二,資料中台在搭建過程,一定是具體企業情況具體分析。

2019年或将成為“資料中台”元年

首先對于資料采集門檻來講,不同的行業其企業自身的數字化程度不同。例如金融行業,金融行業的産品其本身就是數字,先天帶有數字基因,是以,金融行業在建設中台時,其資料更加豐富、也更加容易實作資料資産化。相較于零售企業來講,零售企業有着更多的資料為實體資料,在進行“資料中台”搭建過程中,其資料采集的過程相對比較更困難些。但就目前我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遇到困難程度來看,其困難程度最大的一個行業是工業制造型企業,工業制造業進行資料中台建設時,由于工業制造的資料大都存儲在傳感器中,而傳感器接口并不沒有完全開放,而且也并非标準化,是以在工業的資料資産化環節中,今天的工業制造業依然面臨着資料采集阻力。

其次,對于企業來講,沒有任何一家頭部企業的資料中台的最佳實踐是可以直接拿來便用的。從這一角度來看,所有企業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隻是打法各不相同。以大型零售企業百果園為例,由于零售企業更接近于消費者,是以其資料中台的搭建往往更加垂直于某一領域,注重場景化和打造個性化定制。是以百果園在搭建資料中台時,采用線上線下資料形成統一ID體系方式,打造資料資産化架構全新的人、貨、場标簽,來全面挖掘資料價值。再如大型央企中信集團,中信集團在布局建設資料中台時更側重于頂層設計和整體推進,并将資料賦能産業作為夯實集團戰略轉型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

雖然企業在建設資料中台時即存在着資料門檻、也不能照搬複制,但是企業并非無章可循。各**企業完全可以基于戰略群組織,同時借助體系化的實施方法論和工具化平台,與合作夥伴可通過“共創”的方式,搭建出屬于企業獨一無二的“資料中台”,這也是我們可預見資料中台未來趨勢的一個重要依據之一。

**

▌“資料中台”或将成為“萬億級”市場

回看2019年,不僅有行業内對于中台定義的百家争鳴,更有華為、騰訊、萬科、京東等諸多行業頭部企業帶動了對資料中台落地實踐的探索熱潮,“資料中台”在2019上半年的數字化轉型舞台中依然站穩了C位。即使在資本寒冬背景下,細分領域中,以建設中台為發展核心的創業型服務商也頻頻受到資本青睐,僅2019年1季度,即有衡石科技獲得新一輪融資,Wakedata 獲得千萬人民币A輪融資,而從成立之初就立足提供資料應用基礎設施、為企業搭建自有資料中台的數瀾科技再獲 1 億元 A+ 輪融資,距離上輪融資僅9 個月時間……,這些小趨勢的出現,讓業内更多頭部以下企業看到了中台潛在的機遇。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國内約有500餘家大型頭部企業正在嘗試建設資料中台,如上文提到的數瀾科技就已經服務了數十家頭部企業在建構資料中台,如中信雲網、百果園、興業銀行、萬科集團等已經開始取得落地效果。

同時在此次采訪中,錦囊專家資深大資料專家就未來3年、5年及10-15年的資料中台發展給出詳細預測分析:

首先2019年,很可能成為“資料中台”元年;同時,關于資料中台的整體定義,也會随着頭部企業落地資料中台而逐漸清晰。預計2019年底,我國将會誕生10-15家呈現明顯落地效果的資料中台建設最佳實踐案例企業。

2019年或将成為“資料中台”元年

從行業角度來看,随着近些年各行業企業紛紛響應建設資料中台,因而激發更多資料中台服務商的業務創新,如采用通過識别行業内典型應用場景建構解決方案閉環的方法,使使用者在最短時間内認知資料中台的價值所在。但随着創新服務的發展,今天各行業對資料中台的适應性、敏感度差距愈加明顯,其中網際網路、金融、新零售等行業是以先天的資料門檻優勢成為了服務商們的必争領域。

而2020-2021 年,熱門行業(金融、零售等)服務競争預計将持續激烈;同時制造、能源、醫療、農業等行業也将出現更多個具有豐富想象力、且深度應用的資料中台應用場景。

除行業外,未來頭部企業對建設資料中台、對服務商、以及配套的資料安全管理等要求也将越來越高,由于頭部企業自身的業務體量及資料龐大且複雜,是以頭部企業對于建設資料中台的考量将會越來越嚴格;同時,腰部企業對資料價值的認知也在不斷增強,相比于頭部企業,腰部企業建設資料中台的複雜度相對簡單,對于成本也更加敏感。

約2021—2022年期間,我國頭部企業将能夠充分應用“中台”,而胸部、腰部企業也逐漸成長為具備應用中台能力的企業。在此情況下,市場将會演進出一部分行業服務商如行業SaaS級資料中台+業務中台提供商,算法服務提供商、資料應用服務商,通過“PaaS+SaaS”聯手,為更多中小企業建構資料中台,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而這一基于資料中台建構生态的服務也或将産生更多建設資料中台的新路徑,同時這也意味着,中台或将演進成為一種全新的形态。

而在新形态演進過程當中,當各企業完成建設資料中台後,企業間可進行跨領域、跨行業間的資料交換和應用,資料在不同企業間進行授權交換,資料成為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驅動力;同時,在這種資料流通背景下,還将會誕生更加細化的服務商,如:資料服務商、算法服務商等為企業提供專門的資料開發服務,和融合多方資料之下進行的資料模組化。

據知名調研機構Canalys2019年2月的相關資料報告,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突破800億美元,達到804億美元,未來10-15年,“資料中台”也許會超越今天的雲計算市場,形成一個萬億級市場,同時中國也将誕生1—2家SAP級别企業。

文章轉載自:錦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