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袋鼠雲資料中台專欄2.0 | 企業數字化(資料界面)整體架構

資料中台如何定義?

企業資料化與資料中台的關系是什麼?

資料中台如何支撐企業戰略轉型?

袋鼠雲近兩年來,先後為國内數十家大型龍頭企業提供資料中台咨詢與實施落地服務,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同時也在為客戶服務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升華自身的資料中台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論。希望通過後續文章的分享,與諸位讀者交流,共同加快企業全面資料化程序。

企業數字化建設(資料界面)整體架構

傳統資料界面的問題

當我們把企業資料化的事情提升到戰略高度時,會發現目前的種種情況,不足以滿足這樣的定位。傳統資料界面的幾個最大問題包括:

一 難以形成自驅力

企業資料化是複雜工程,涉及到企業中的多種要素,企**業資料化整體規劃和設計不足,各種問題互相纏繞,資料化建設難以驅動。

二 不重視資料中台的作用和價值

從各個業務部門的視角而言,多是提出資料需求,建設過程中也多是局部項目和小戰役,資料價值的産生不順暢,隻能産生小部分資料,大部分需求被結構化、規範标準、資料品質、資料資源缺失等問題所困擾。

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整體架構上的規劃、設計、推動,不是單獨一個部門就能夠驅動的。

三 資料治理是基礎難題

資料治理沉重和複雜,很多資料應用的需求最後都在資料治理上碰壁,是以資料治理是一個基礎性工作,與資料中台同等重要。可幸的是,近兩年很多企業都開始進行資料治理工作,甚至已經取得初步成果。

四 整體技術能力需要更新

目前資料量,資料内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往規整的結構化資料隻是現在資料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是以技術平台需要整體更新,同時開源軟體的不穩定性和使用的高門檻也制約了商業化應用的需求。

企業資料化建設是一個戰略工程,需要進行整體的規劃和體系設計,在目前的階段,資料中台以事實證明,是企業目前最合理和最行之有效的架構方式。

*資料中台架構不但在阿裡巴巴自身有着極為成功的應用,伴随近幾年袋鼠雲在衆多行業頭部客戶具體場景中的實踐,也證明資料中台架構能夠很好地為傳統企業應用。

*

資料界面整體架構

資料應用層

資料應用層代表了所有的資料應用需求,如前所述,企業資料化建設的成果就是資料,這些資料最終被業務人員和應用系統所使用,并在使用的過程中産生業務價值。資料應用層的「原子粒度」是各種業務名額和實體标簽,這些資料以報表、資料應用、畫像系統、資料API系統等形式展現。

資料中台層

資料中台層是杜絕了資料應用層直接接觸資料源的情況,資料中台層在「企業整體層面」将所有資料進行了完整的彙聚和統一的模組化。資料中台向上支撐資料應用層的建設,向下驅動資料資源的擷取和品質提升。資料中台層本身的「全域資料彙聚」功能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資料彙聚在一起本身就能産生很大的價值,另一方面通過這層的基礎建設,資料應用的開發時間也會大大地縮短,同時資料中台可以根據彙聚的全域資料有效判斷資料資源是否全面和資料資源品質是否滿足後續應用需求。

前端資料規劃引擎

資料規劃引擎包含「資料資源盤點」和「資料應用規劃」兩個部分。

  • 資料資源盤點工具

    輔助資料開發人員将所有應用界面的資料源盤點清楚。資料資源盤點工具主要存儲資料源中的中繼資料,并進行最基礎的資料源情況分析。資料資源盤點工具還會對盤點的内容進行必要的統計和分析工作。

  • 資料應用規劃引擎

    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内容:

*第一個部分是企業業務描述,這個業務描述是樹形結構,從最粗粒度的企業價值鍊和實體(人貨場)描述,逐漸細分。

另一個部分是資料應用場景和所有的名額與标簽。最後将業務場景和資料場景互相關聯。

通過這個工具,企業可以清晰地知道目前企業有哪些資料應用的需求,并清晰知道這些資料應用支撐了哪些應用場景,然後評價業務價值。*

資料應用規劃工具與資料資源盤點工具建構在一個平台之上,互相之間緊密關聯,資料規劃引擎中的種種名額和标簽最後都将與資料資源相關聯。

這樣也就完成了整個資料供應鍊的繪制。企業資料化建設可以依靠資料規劃引擎中所描述的内容依次建設。

後端資料營運引擎

傳統企業中,如何使用好資料,如何讓資料發揮更大的價值,資料營運團隊起到了核心驅動作用。這個團隊是企業資料化建設的另一個驅動引擎。

每個資料名額怎麼用,每個标簽怎麼看,如何輔助和指導業務都需要資料營運團隊和企業業務部門緊密結合,解答企業業務部門的各種問題,同時将需求和問題記錄并轉化為企業資料化建設中各個部分的需求。同時營運團隊也對資料名額的準确性和使用價值負責,保證最後資料應用價值的産生。

資料界面的整體架構問題,恰恰針對了目前企業資料化的整體難題,一方面注重整體的資料化設計和規劃,另一方面建立資料營運體系保障資料應用效果。這兩個方面共同作用,就像是兩個驅動的引擎不斷促進企業整體資料化進行。而處于中間的資料源,資料中台,資料應用,就像一個「資料供應鍊體系」,以往我們隻是割裂地關注某一個層面的事情,分而治之,目前我們更是要把這個流程串接起來,清晰明确地看到整個資料鍊條。

「資料中台」的架構,保證了資料的堅實基礎,把部門級資料應用上升到企業級資料應用,集中力氣辦大事,該整體來解決的問題,就都交到平台層和基礎層,資料應用是端的問題,豐富而複雜,但是隻要台子夠堅實,那麼無論有多少端,開發出來也是高效的、愉快的。

資料中台是什麼,目前有很多解釋,但是資料中台一定不是哈姆雷特。

新興的事物總是會有各種解讀,但是當人們足夠熟悉了以後,一個公允的定義才會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接受。資料中台是一種企業數字化建設的架構,而且就目前而言,這種架構對于企業數字化建設是最為有效的。目前很多人把資料中台等同于了企業資料化,把中台了解成了AI和大資料,或者是認為資料中台就是衆多的資料應用等同于巨大的業務價值,甚至把企業變革(比如新零售)直接與資料中台畫等号。這些都是不準确的。

文章轉自:公衆号袋鼠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