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們在2019年編譯的近1000篇海外相關資訊,我們發現全球創新創業浪潮愈演愈烈。總體而言,無論是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地區,還是印度、印尼、俄羅斯等新興市場,都在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
1、回顧2019:全球政府推雙創
在2019年,我們看到全球政府通過多種方式推動創新創業,包括孵化器、風投基金、創業園、減稅、采購傾斜、監管沙盒、貸款等,其中我們發現了以下亮點:
①農村創業受重視
今年,我國政府頻繁發文推農村雙創。無獨有偶,其他國家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為加快農村對AI、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采用,紐西蘭推出“農村創新實驗室”,幫助農場開展科技創新項目;美國則成立“農村創新增強經濟”(RISE)項目,為農村創新活動提供資金。
以色列、印度和南非在農村積極推廣孵化器模式:以色列成立農村孵化器項目,一年最高為創企提供28萬美元資助;印度計劃在2019-2020年間成立80個生計孵化器和20個科技孵化器,在農業領域和農村培育75,000名成熟企業家;南非将于本财年在農村和服務不足省份建8個孵化中心,以及建9個“創業和快速孵化中心”為鄉鎮農村地區提供孵化服務。
②監管沙盒
監管沙盒起源于英國,始于2015年,自那以後這一制度速度被多國采用,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
秉承這種柔性監管理念,我國央行12月宣布支援在北京市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中國版“監管沙盒”終于正式落地。
其他國家在今年也采取了行動。今年1月,南韓政府公布其監管沙盒項目藍圖,以為本地公司創造更大的創新空間,具體項目如先讓創企推出新服務和新産品,之後再對此制定合理法規。
為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印度儲備銀行(印度央行)釋出草案,打算成立監管沙盒,支付界面、資料分析、區塊鍊等技術領域創企可申請。
③加強早期投資
為彌補早期資金不足,印度拟成立100億盧比種子基金投資5000家創業公司,南韓也将成立類似基金,歐盟則計劃在2021年推出一個35億歐元基金投資早期高科技創業公司。
④大力支援創企擴張
為支援創企擴張,各國政府使想出了各種辦法,或投錢:
澳洲效仿英國成立10億澳元“企業成長基金”,每年投資30-50家中小企業,為它們的發展提供耐心資本;南韓則成立100億美元擴張基金,投資成長階段創企。
或提供各種資源:
加拿大政府4月推出5240萬美元“擴張平台”項目,提供輔導和咨詢、市場情報、辦公空間等資源,幫助本國科技創企擴張到1億美元及以上規模。
類似地,印尼成立“下一個印尼獨角獸基金會(NextICorn)”,為創企提供商業模式、技術實施方面的支援,為它們對接風投,幫助它們成長為獨角獸甚至十角獸。
或連接配接海外市場:
7月,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與麥肯錫和普華永道等合作推出Scale-up SG項目,幫助本國公司實作快速發展和國際擴張。
南韓将于2020年在新加坡和斯德哥爾摩各設一個創新中心,幫助本國創企進入他國市場。
俄羅斯政府母基金RVC将在巴林設立一系列企業加速器,幫助本國創企進入快速發展的中東和北非市場。
⑤國企支援創企
今年,我們看到多個國家的國有企業在大力支援創企,這一點似乎與我國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不謀而合。
在以色列,為幫助創企研發,國企将自己的資料、資訊和基礎設施分享給創企,創企可利用這些資源測試自己的技術和産品。
在南韓、加拿大、印度、印尼,國有銀行積極行動,或成立金融科技加速器,或成立基金投資創企;在俄羅斯,四家國企聯合成立基金投資能源科技創企。
⑥搭建線上采購平台
繼印度政府在2016年推出“政府電子市場(GeM)”供各機構采購産品和服務之後,英國政府在今年推出線上市場Spark向科技創企采購物聯網、AI等創新産品,美國政府正在開發一個電商平台供各機構采買辦公用品、硬體等基本物品而無需走傳統政府采購流程。
這種數字化在大幅降低政府采購成本(GeM為印度政府節省了25%的采購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小企業進入門檻,增加了創企赢得政府合同的機會。
我國也在探索類似平台。在2017年底,北海市政府采購電子化交易平台“政采雲”正式上線,所有采購活動都能在網上實作。
⑦縮短中小企業合同款項支付時間
中小企業的資金鍊本就脆弱,合同款項支付不及時将讓它們面臨資金斷流的風險,也阻礙了它們進行新的投資,進而阻礙了它們的發展。
為解決這一問題,澳洲規定聯邦政府需在20天内支付低于100萬美元的合同款項(7月1日生效,此前為30天),未來此規定或将适用于大型政府供應商。另外,從明年開始采用電子賬單的澳洲聯邦機構需在5天内支付中小企業合同款項,逾期将支付利息。
類似地,印度中小微企業部考慮讓政府、公共和私營部門在45天内支付中小企業。目前在印度,未按時支付小企業的公司其董事面臨長達六個月的監禁或高額罰款。
⑧簡化行政流程
盡管簡化行政流程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過今年我們卻看到了新突破:新加坡知識産權局推出全球首個移動商标注冊APP,将注冊時間從之前的平均45到60分鐘減少到10分鐘以下。
印度政府計劃将公司注冊時間縮短至3天。具體而言,公司将可以無縫注冊永久賬号(PAN)、納稅賬号、雇員公積金組織等,政府也将一次性審查這些内容。另外,印度還在2016年向創企開放了專利快速審批通道。
⑨建立資料庫和資訊平台
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創企而言,資料和資訊是一項關鍵資源,掌握它們有助于提高決策效率和整個社會的資源使用率。
這方面,我們看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推出東盟創業資料庫TechASEAN,詳細記錄了20多萬家創企和5,000家生态系統玩家的資訊;南非政府将成立一個小企業資料庫;印度将推出一個彙集了所有與企業家相關資訊的門戶網站,推動各領域裡的合作及創新。
另外,印度成立了一個彙集各種創業資源的“社交媒體平台”,通過它創企可以尋找孵化器、加速器、導師、投資人和人才,加入政府計劃和卓越中心,使用研發設施和實驗室。
⑩創業假
為了讓員工無後顧之憂地去創業,瑞典法律規定員工享有6個月的無薪創業假,如果創業失敗可以傳回原工作崗位繼續工作。目前瑞典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用法律保障創業假的國家。
2、展望2020:兩大看點
①力挺女性創業
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采取行動支援女性創業,在未來這是一個大趨勢,畢竟解放女性就是解放生産力。
今年,多國政府出台政策,給錢給資源,扶持女性創業。
今年印度決定将3%的政府采購配置設定給女企業家,在美國這一比例是5%;在以色列,女性上司的創業公司在成立第一年可獲得政府75%的研發支出補助(高達69萬美元),第二年資助比例最高為70%(高達124萬美元)。
為加速本國女性上司的創企發展,加拿大推出“矽谷科技女性”項目,為本國女企業家連接配接矽谷科技公司和投資人;該國也将建立一個專門針對女性創業者的加速器。
為表彰女性在創新創業領域的貢獻,激勵更多女性投身創新創業,英國設立“女性創新獎”,為女企業家提供50,000英鎊商業資金和一攬子定制支援;印度設立獎項表彰軟體産品行業裡的傑出女企業家。
在私營部門,美國西北互相人壽保險公司旗下投資機構Future Ventures表示将拿出2000萬美元專門投資女性成立的創業公司,英國最大私企維珍集團旗下非營利創業支援組織Virgin StartUp承諾到2020年底做到1:1投資男性和女性創業者,英國天使投資網絡(AIN)成立一個專門平台幫助女創始人獲得女投資者的投資和指導。
②大企業攜手創企,尋求共同發展
大企業聯手創業共同發展也是未來一大趨勢,二者的結合可謂是優勢互補、互相受益,而這也将進一步促進創新創業繁榮發展。
今年,日本航空、老牌海運公司馬士基、著名評級機構穆迪、食品巨頭瑪氏、巴西制藥巨頭Eurofarma、澳洲房産巨頭Mirvac、南韓鋼鐵巨頭浦項等老牌企業紛紛成立孵化器、加速器或風投基金,希望借助外部創業公司優化及拓展自己的業務,幫助自己實作數字化轉型。
除了借助外部創業公司,一些大企業也在通過鼓勵員工内部創新創新來實作這一點。今年,我們看到南韓SK電訊成立内部孵化器Stargate,可口可樂HBC俄羅斯成立内部加速器。此前成立内部孵化器/加速器的大企業有索尼、三星、谷歌等。
在老牌大企業之外,規模較大的創業公司也紛紛成立孵化器/加速器/基金,整合行業資源,加速自身發展。今年有此行動的包括Uber(孵化器)、WeWork(加速器)、印度電商Flipkart(早期風投基金)、越南電商巨頭Nexttech Group(早期風投基金)等。
今年,我們還看到一些大企業推出了公益性項目。亞馬遜成立小企業學院,舉辦免費研讨會,在農村社群大學開設市場營銷等課程,幫助小企業打造數字能力。Facebook推出Playground創業中心,提供會議室、視訊工作室等設施,舉辦研讨會、教育訓練和輔導項目,預計每年教育訓練15,000人。
轉自創頭條,原文連結:
http://www.ctoutiao.com/257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