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明太祖朱元璋無疑是曆史上最為優秀的皇帝之一,朱元璋從一介布衣成為了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這一切都是非常不易的。小時候的朱元璋吃了上頓沒下頓,過着苦難的生活,到了之後朱元璋選擇了乞讨,後來到了皇覺寺中當和尚。

也就是在皇覺寺中,朱元璋的命運發生了改變。此時的朱元璋受老鄉湯和、常遇春的影響,選擇了加入紅巾軍。從此之後,朱元璋的命運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加入了紅巾軍之後,朱元璋開始建功立業,逐漸的受到了器重。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時期,朱元璋娶到了郭子興的義女馬氏,這就是後來的馬皇後。從此之後朱元璋為郭子興建功立業。後來郭子興去世,朱元璋就接手了郭子興的軍隊。此後朱元璋的實力不斷上升,這一時期的朱元璋實力大增。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最終的朱元璋建立了曆史上的大明王朝。明朝建立之後,仍然是不得太平的。日本早在唐朝時期,就與中原王朝發生過戰争,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曆史上最早的一次戰争是在唐朝時期的白江口之戰。這時候的日本覺得自己翅膀硬了,可以與唐朝一較高下。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日本派遣出40000多人以及1000餘艘戰船向唐朝海軍發動進攻,唐朝對此不以為然,畢竟唐朝作為實力強大的朝代,唐帝國可不是吹出來的。當時的唐朝僅僅派出了13000人以及100多艘戰船,就将數倍于已的倭軍消滅殆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唐朝碾壓了日本。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白江口之戰後,日本開始向唐朝派出使者。從白江口之戰之後,日本一直不敢進犯中原王朝。到了元朝時期,日本又忍不住了。元朝海軍就因為航海的經驗不足,被海中的風浪折騰得夠嗆,由此根本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結果自然不用說,大敗收場。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日本因為打敗了元朝,開始自信心爆棚。雖然日本沒有派出大規模軍隊,但是明朝建立之後,小規模的軍隊是不斷出現的。短短幾年時間,就福建、廣東等地就發生了幾十起倭寇入侵的事件。此時的朱元璋開始組織反擊日本。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太子朱标、曹國公李文忠等人卻反對這樣做,原因就是明朝剛剛建立,不應該主動出擊。此時的太子朱标等人建議朱元璋以“禮儀”之手面對日本。在大臣們的勸說下,朱元璋平息怒火。于是明朝開始與日本溝通。這一點也起到了作用。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在駕崩前,留下了《皇明祖訓》,在遺訓中,朱元璋羅列15個“永不征國”,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萬萬想不到,正是這個遺訓,讓六百年之後的中國遭到了亡國之難——日本侵華戰争。衆所周知的是,明朝出現了鄭和下西洋,隻不過主要目的是推廣文化而非掠奪。

朱元璋萬萬不會想到,一時心軟,六百年後差點讓中國遭受亡國之難

要知道明朝時期的水師絕不是鬧着玩的,明朝擁有當時數量最多且最大的艦隊,鄭和下西洋隻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更為厲害的是,明朝存在的将近三百年時間中,在海戰方面未曾一敗。可是後來的日本對明朝開始有了想法。

隻不過當時的明朝皇帝即使是想要出征日本,也是不允許的。因為按照朱元璋的遺訓來說,明朝是不可以與日本開戰的。正是因為這樣的遺訓,才讓六百年之後的日本有了發動日本侵華戰争的機會。如不是因為這個遺訓,巅峰時期的明朝很容易就能将日本打敗甚至滅掉。

即使是不能夠消滅日本,也會将其打服從此變得一蹶不振,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就不會有之後的甲午戰争以及侵華戰争了。那麼曆史肯定會被改寫。值得一提的是,巅峰時期的明朝沒有出戰日本,不是因為軍力問題,而是因為朱元璋的這個“永不征國”的遺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