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 文摘菌 大資料文摘
大資料文摘出品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即将收官的2019年是艱難的一年。
全球經濟增長同步趨緩,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傳統企業急需一種方式尋求轉型更新的新動力,進一步拓展市場。
随着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了不少傳統企業的“救命稻草”。各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也随之應聲而出。比如今年大火的“中台”,已經成為to B企業口中的“新熱詞”,大有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标配的趨勢。
然而,企業數字化轉型建個中台就夠了嗎?
“中台并非需求本身,更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全部。”對于這個問題,滴普科技董事長兼CEO趙傑輝有明确的答案。作為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初創企業,滴普科技緻力于為企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平台全棧服務,短時間内已獲得3輪融資、超4億人民币。目前,滴普已經為40+大中型企業提供了數字化服務。近日,我們也與滴普科技創始人趙傑輝聊了聊他眼中的數字化轉型和數字中台。
中台概念是怎麼火起來的?
2019是to B市場熱詞頻出的一年:騰訊的産業網際網路、阿裡提出的中台、雲原生、PaaS、Serverless,世界産品經理大會上,華為又提出了雲産品模式。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中台”概念,然而今年5月份之前,中台這個詞甚至沒有被百度指數收錄,7月份之前,關注度也不如PaaS、産業網際網路這些詞高。
其實最早推廣“中台”這個概念的公司還不是阿裡,文摘菌追溯了一把,類似“中台”的概念最早被媒體報道,和一家叫Supercell的遊戲公司分不開。
或許不少讀者對這一家公司不太熟悉,但是“皇室戰争”、“部落沖突”你應該聽說過,這兩款風靡全球的遊戲就出自該公司。
這家300人的公司僅憑幾款遊戲便一躍成為全球最會賺錢的明星遊戲公司,并自稱,成功之道就在于内部設定了一個強大的技術平台,來支援衆多的小團隊進行遊戲研發,這個平台在技術和業務之間實作了靈活、解耦和複用,進而讓小團隊以低成本試錯,滿足高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而今年中台如此大火,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焦慮。埃森哲去年披露的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報告指出: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企業比例隻占7%,在這個“想轉卻沒有轉型完成”的重要關頭,多數企業都在期待一方“靈藥”,隻要上馬立刻就能帶來業務的提升。
那麼,“資料中台”是企業們亟待服下的靈藥嗎?
顯然不是。企業焦慮下産生的需求帶來的往往是炒作和泡沫,從資料中台在各大雲廠商的業務占比來看,其帶來的收益額仍然很低。正如趙傑輝說,“中台并不能代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中台它是個重要的事,但是它也不是數字化全部的事。”
回歸本質,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真的改變了嗎?
如果說中台并不能代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本身,那麼不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的需求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企業的核心需求是盈利,在增量市場的大環境下,好貨是不愁賣的,企業所要考慮的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這就催生了CRM系統、ERP系統等流程自動化的軟體,也就是所謂的IT。
而現在增量市場逐漸向存量市場轉變,“高效多賣貨”這條路已經走到了頭,那麼一個企業要繼續生存,擺在面前的就隻有一條路——創新。創新不僅僅是産品的創新,還包括創新客戶服務模式、創新銷售模式、創新營運客戶的模式、創新供應鍊的模式、創新生産制造過程的模式等。
靈活高效地支援這些創新,就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真正需求。
“需求還是原來的需求,現在可以把它實作的更好。”趙傑輝說,“是以說雲技術、網際網路技術架構和大資料技術本身的成熟才是拐點的本身,中台隻是技術成熟後的産品。”
也是基于這樣的對企業數字化本質需求的分析和判斷,趙傑輝在9月舉辦的A輪融資釋出會上多次強調,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More than中台”。
需求沒變,但是衡量标準變了。回想IT時代,每梳理一個需求就上一個軟體,大的企業可能到最後用了1000多個軟體,但如今衡量企業數字化建設水準的标準不再是上了多少個IT系統、梳理了多少流程,而是整個企業現在可以統一處理多大體量的資料。
如何衡量這樣的能力?趙傑輝不止一次的提到這兩個标準:靈活創新和業務智能。
靈活創新就是指,無論是什麼數字化平台,在企業落地之後,所有在這個領域的業務需求就在兩周之内響應,這需要非常靈活并且可演進的系統架構。目前這個架構比較成熟了,就是所謂的中台,就像Supercell的技術中台快速支援小團隊開發新遊戲一樣,兩周之内新需求能滿足,就意味着靈活創新。
而業務智能就是指,所有的生産單元和它相關的資料都可以實時線上上提供智能分享,也就是說需要能夠實時處理大量資料的能力來支援業務的智能化,比如淘寶做的以千人千面的服務方式向客戶進行推薦和銷售。
More than 中台,數字化轉型應該怎麼做?
要做到靈活創新和業務智能,流程和資料倉庫的修修補補顯然是不夠的,首先要從底層打造可以支撐各類業務需求的平台,這也是國際上許多行業巨頭在做的。
比如丹麥的知名航運公司馬士基為了抓住貨主和市場,制定了從世界最大的航運承運商全面更新為一站式全球綜合物流服務商的整體業務戰略,斥巨資建構了數字化一站式服務平台、數字供應鍊和全球貿易數字化平台TradeLens。
全球大型化妝品集團科蒂,也在努力打造自己數字化轉型的四大支柱:資料驅動的品牌傳播、個性定制的溝通内容、精細優化的媒介投放、線上線下互動的全管道營銷。
解決了底層的平台支撐,中間要實作的是各項業務能力,包括面向會員、商品、交易、供應鍊,整合所有的業務及資料能力、AI的能力、IoT的能力;最上層的領域則是一個能力和流程編排的引擎,基于下面這些業務、資料、AI的能力,可以快速編輯重構API組合方式。
然而像國際巨頭公司一樣自研整個平台對許多國内的企業來說并不現實,投入多、周期長,更新維護也需要很大的精力,這樣的情況也就催生了PaaS平台這樣的to B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滴普的DEEPEXI數字化智能平台就是一種基于數字化引擎的PaaS平台,能夠快速組裝和定制業務應用,快速驗證平台價值。其主要有三個應用場景,一是商業智能,二是智能制造,三是智慧園區和地産。趙傑輝向我們介紹,“目前滴普已經有了40多款業務中台(SPaaS)産品,能夠為企業提供全域數字化能力。”
以會員域為例,會員域是一個整合了會員管理、AI、資料等能力的标準API聚合方式,但是其基于中台的“底座”是可以編輯的,上面的 Serverless前端雲可以是一張畫布,讓企業業務部門或者IT部門通過拖拉拽的方式定義出來,再把底下領域的能力加入,可以快速實作靈活創新的需求。
這樣的形式上線産品有多快呢?趙傑輝告訴我們:“從簽合同到上線,一個月之内可以完成。”
研發人員超85%,開創性提出“聯合營運”概念
産品上線後,最重要的是要能快速投入到業務中去,進而為企業産生效益,然而滴普在做了很多客戶之後發現一個問題——給一個傳統企業把數字化平台建起來之後,許多企業員工面對這樣的新事物并不能很好的運用。
滴普進而創新性地提出“聯合營運”概念,在平台完成後,繼續協助企業做好後續的營運工作。
很多提出聯合營運的第三方公司會在服務後期深陷沉重營運成本的泥潭,但通過DEEPEXI數字化智能平台,滴普讓營運成為了一件簡單高效的工作。
趙傑輝告訴我們,滴普現在聯合營運團隊隻有十幾人,完全足夠服務現在所有客戶。“系統的目的就是更高效的營運,如果我們的系統上線後還需要那麼多營運人員,那麼做這個系統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比如今年,滴普與國内醫美品牌秀域合作,除了為秀域提供了全域的數字化平台支援,還提供營運支援,幫助秀域改進獲客模式和客戶服務模式,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秀域創始人李曉甯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滴普系統上線三個半月時間後,秀域獲得了40000多位新客,退款率在這個過程中也下降了90%。
除了秀域,成立不到2年的滴普已經與近40家企業展開合作,為他們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吉利汽車、百果園、OPPO、新希望乳業、妍麗、中億孕嬰、國家電網、國科恒泰等。
作為一家初創公司,滴普的研發人員占比目前已經超過了85%,也在今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關于下一步研發的方向,趙傑輝透露,“接下來滴普将繼續深耕DEEPEXI數字化智能平台,同時也會進一步關注IOT方向,因為我們發現在為一些大型企業做系統時,需要通過物聯網技術将整個生産裝置的運作資料與系統實時聯系起來,進而能夠對産品品質進行智能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