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車用車從來不缺僞科學和智商稅
輕症患者大多養車誤區多,重症患者貼滿節油卡
比如網上一直有文章這麼說:
建議大家千萬别等到油燈亮了再加油,理由是油泵會因為缺油散熱而過熱,縮短壽命。……

油泵常年躺在油箱底部
的确需要散熱
汽油泵在我們汽車上的什麼位置呢?很簡單,它躲在油箱裡。那油箱又在什麼位置呢?很簡單,在“後排屁股底下”。沒錯,大多數汽車後排的座椅底下就是油箱的“根據地”了。
汽油泵在油箱裡“躲着”,其實它的位置剛好就在油箱的最底下。
至于“油泵因為缺油過熱燒掉”……汽油泵躲在油箱底部,是浸泡在汽油裡的。汽油泵工作的時候确實是會發熱,也确實是需要散熱。網上有文章說“油泵靠汽油浸泡散熱,汽油太少,油泵就露出油面,就暴露在空氣裡,散熱就成問題了”。而很多車主都相信這個說法。其實這說法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僞科學!
燃油泵有塑膠圍擋
隻要供油正常就不會是以過熱
汽油泵工作的熱量确實是靠汽油散熱的,但汽油泵的結構卻非常特殊:汽油泵馬達的外面有一個很大的塑膠殼,汽油先被吸入塑膠殼子裡,然後才與油泵馬達“親密接觸”帶走馬達的熱量,最後“熱汽油”被塑膠殼裡的抽吸口吸入……送去發動機裡。
工作原理跟潛水泵一樣,但這個燃油泵基本隻在有油的情況下工作。燃油泵并沒有完全浸沒在燃油中,上面是安裝在油箱殼體上的,下部通過彈簧壓杆直接壓緊在油箱底部。
燃油泵下部吸油,上部管子輸出到輸油管,輸油管再到發動機高壓油泵,多餘的燃油部分通過回油管送回油箱。在汽車通電瞬間大家都會聽到一個電機運轉的聲音,就是燃油泵在工作,確定點火時候發動機第一時間收到燃油,這個時間隻持續1~2s;
當發動機持續工作的時候,燃油泵也将持續工作、泵油。
當發動機停止工作後,燃油泵也将同步停止工作,回油管裡面部分回油通過壓差自然回流到油箱。這期間,燃油泵工作會發熱,但已經本身要泵油,可以通過燃油帶走熱量實作散熱。
而老司機們說的油泵燒毀
燃油泵空轉、過熱、燒壞
燃油泵泵油不連貫,導緻發動機供油不連貫(類似吸管吸到底了),影響燃燒并引起發動機爆震;
但實際上并不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為了確定燃油泵不空轉,燃油泵隻在通電瞬間提前工作,其餘時間都跟發動機同步工作,沒有油發動機肯定不工作,是以不會出現空轉!另外,廠家也不會允許在燃油箱有過熱源!
現代化汽車在設計的時候都強調“安全餘量”,通常我們都知道,汽車油燈點亮之後,汽車依然還能堅持行駛至少30公裡(不少車都可以堅持50公裡)才趴窩。
真遇到油燒完了這麼做可以堅持更久一點
一般來說當我們的油表燈亮起後,在50公裡内就要加油了,而根據我們國家的高速公路休息區設定來說,一般都是每57公裡就有一個可以加油的服務區。車主老爺們對于這塊是大可放心了。
不過凡事都有個萬一不是,如果老爺們真的非常窘迫。正好遇到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情況,保險公司還沒法送油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接下來泰哥教大家一些應急的招式,希望各位老爺們最好不要用上。
★控制好車速,盡量勻速行駛目前主流的1.4T—2.0T的汽車,最省油的車速在60-85Km之間;自吸2.0—3.0之間的,55—75Km最省油。在省油模式下,車速越高越費油,在高速上的車速最好在90kph左右,因為再低下去就超過最低限速了,來個違章或者被後車怼一下都非常麻煩。
★盡量勻速行駛,躲避擁堵一旦油料告急了,那就必須提前預判周圍路況,避免頻繁踩刹車。刹車本身不費油,但是減速又提速就費油了。另外,不要低速行駛,速度過低的話,就和怠速沒有什麼不同了,那時相當費油的。
★關閉車窗、關掉空調風的阻力也是不小的,特别是在車行駛的過程中,關窗了會省下不少油,開窗反而會增加油耗,這點和尋常人的認知還是有些不同的。比如一些空調、導航等等,這些大功率的電器隻會加重發動機負擔,增加油耗量。
如果這麼做還是沒辦法撐到加油站的話,那泰哥最後兩個辦法也可以一用。
直接在油箱裡加酒精
如果老爺們有幸後備箱裡有高度白酒或者醫用或者工業用酒精的話,那别怕!可以直接加入油箱裡充當應急燃油使用,道理很簡單酒精也是一種簡單的碳氫化合物燃料,熱值相比汽油略低,但有充分的含氧量。是以老爺們短期内使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最次的情況就是給油箱加水
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要洗油箱的節奏了,這個應急手段就是利用油水比重不一、油水不相容的特性強行提高燃油液位,這樣一來車輛可以繼續行駛。然而這種情況風險相當大,過量添加可能會造成發動機損壞,老爺們正用上的話慎重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