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将至,在2019的最後一天,回首這一年,你把哪些記憶深藏在心?
過去這一年,阿裡技術依舊給你帶來了滿滿的幹貨。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2019年大家最愛的文章 Top10 (非新聞資訊類,僅以閱讀量為參考名額),看看你記住了多少?
戳此閱讀随着大量新生的異步架構和支援協程的語言(如Go)的出現,在很多場景下作業系統的線程排程成為了性能的瓶頸,Java也是以被質疑是否不再适應最新的雲場景了。4年前,阿裡JVM團隊開始自研Wisp2,将Go語言的協程能力帶入到Java世界。既享受Java的豐富生态,又獲得異步程式的性能,Wisp2讓Java平台曆久彌新。
今年的雙11已經是阿裡資深前端技術專家舒文來阿裡的第11年,從應屆生到雙11前端PM,他一路更新打怪,實作了崗位上從P4到P9的晉升。這第11屆雙11順利結束之際,他把在阿裡這些年的成長經曆做一個總結和分享,希望你能在他的故事中得到些許啟發。
現代人離不開手機,更離不開Wi-Fi。很多同學經常吐槽家中Wi-Fi用得不爽,打遊戲看視訊又卡又慢。針對大家常見的問題,和坊間各種“謠傳”,我們為大家做全面的梳理分類,希望讓每一位同學都能享受如絲滑般順暢的Wi-Fi體驗。
技術主管,又叫「技術經理」,英文一般是 Tech Leader ,簡稱 TL。随着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能力的不斷提升,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Team Leader。然而在機會到來前,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對TL的工作職責有一定了解。當然,這也會為當下更好地配合TL工作打下基礎。這篇文章,作者将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從開發規範、開發流程、技術規劃與管理三個角度出發,分享對技術TL這一角色的了解與思考。

吳翰清,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黑”“道哥”。他是阿裡巴巴研究員,更是一位“白帽黑客”。15歲,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畢業後應聘阿裡。23歲,成為阿裡最年輕的進階技術專家。32歲,被評選為2017年度全球35位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TR35)。網上有許多關于他的猜測,然而,他始終保持低調,專注于自己熱愛的事業。2014年之後,他幾乎不再寫文章;但在今天,他有話想說,關于自己,關于科技,關于未來,說給你聽,說給世界聽。
在阿裡,我們習慣尊稱畢玄老師為“畢大師”。他2007年加入阿裡,一手打造了HSF,十多年來更見證、參與了阿裡在基礎技術上的演進與發展:如淘寶在2007-2009年的分布式應用架構更新、2013-2016年的阿裡電商異地多活架構更新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大學讀的是生物專業。左手代碼右手詩,亦是生活亦是癡。畢玄将為你講述十多年開發經曆的收獲與感悟。
賈揚清,浙江上虞人,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在加州大學 Berkeley 分校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
作為 AI 大神,賈揚清讓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他寫的AI架構Caffe ,那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經過多年的沉澱,他對人工智能有哪些新的看法?
技術傳播的價值,不僅僅展現在通過商業化産品和開源項目來縮短我們建構應用的路徑,加速業務的上線速率,也展現在優秀工程師在工作效率提升、産品性能優化和使用者體驗改善等經驗方面的分享,以提高我們的專業能力。這篇文章,作者将分享自己和團隊在畫好架構圖方面的理念和經驗。
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團隊管理通常分為2個方向:技術管理和團隊管理,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TL與傳統軟體公司的PM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傳統軟體公司的PM更多注重于對項目的管理包括項目任務拆解、項目進度以及風險等。這篇文章,作者将從管理的角度分享技術TL的核心職責,主要包括團隊建設、團隊管理、團隊文化、溝通與輔導、招聘與解雇等。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2019年後開工的第一天,阿裡工程師來解鎖晨會的新姿勢:“站會”。站會到底有沒有必要開?如何才能高效地開好站會?
總結是為了更好的前行,讀完這10篇精華幹貨,讓我們更好地迎接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