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栖号: https://www.aliyun.com/#module-yedOfott8 第一手的上雲資訊,不同行業精選的上雲企業案例庫,基于衆多成功案例萃取而成的最佳實踐,助力您上雲決策!
前言: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業最具代表性的裝備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工業機器人 2019 年 11 月份産量達到 1.6080 萬台,同比增長 4.3%,環比增長12%,從 2018 年 9 月開始, 機器人月度産量同比資料持續為負,繼2019年10月份首次轉正後, 再度保持正向增長,扭轉此前13個月負增長的頹勢,行業呈現複蘇迹象。
據IFR預測,随着産業轉型更新的需求,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2017-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未來的增速可達30%以上,到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超過27萬台。
工業機器人在行業中應用廣泛,目前在汽車、金屬制品、電子、橡膠及塑膠等行業已經得到應用。同時,随着技術的不斷提升,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得到拓展。
由于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因為其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根據IFR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南韓、日本、美國和德國等主要國家銷售額總計約占全球銷量的3/4,這也是因為這些國家對于工業自動化的需求的提升。在全球制造業領域,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已經達到78台/萬人。随着工業機器人進一步普及,未來市場銷售額将有新的突破。
2013-2020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
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階段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即理論研究階段、樣機研發階段、示範應用階段和初步産業化階段。
理論研究階段是指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主要是工業機器人基礎理論的研究,為後續工業機器人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樣機研發階段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期,工業機器人的研究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援,投入大量的資金開展工業機器人的研究,進入了樣機開發階段。
示範應用階段是指20世紀90年代,這一階段共研制出平面關節型統配機器人、直角坐标機器人、弧焊機器人、點焊機器人及自助引導類等7種工業機器人系列産品,實施了100餘項機器人應用工程,國産機器人的産業化得到提升。
初步産業化階段是指進入21世紀後,國家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倡導産學研緊密結合,國内一大批企業或自主研制或與科研院所合作,進入工業機器人研制和生産行列,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入了初步産業化階段。
國内工業機器人行業概況
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裝備發展的一個熱點,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是國内工業機器人應用的主要市場。關鍵基礎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專用裝備産業在河南、湖北、廣東等地區也都呈現較快的發展态勢。未來工業機器人在國内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
近兩年來,國内的機器人企業發展迅速,特别是骨幹企業的研發生産能力不斷提高。沈陽新松、南京埃斯頓、安徽埃夫特、廣州數控、上海新時達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産業化能力不斷提升;蘇州綠的、南通振康、彙川技術、深圳固高等企業在關鍵零部件的研制方面取得明顯突破;廣州瑞松、長沙長泰、唐山開元、上海沃迪、廣州明珞等系統內建商已具備較強的競争優勢。
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核心零部件包括高精度減速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控制器、末端執行器、傳感器等,因為多類零部件均依賴進口,國内廠商成本壓力較大,這也是工業機器人未來發展的一個瓶頸。
小編總結
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德國庫卡并稱為機器人領域的“四大家族”,這些巨頭占據了中國機器人産業7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并且幾乎壟斷了機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領域。
雖然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的研發水準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核心及關鍵技術的原創性研究、關鍵零部件等領域依然存在一定不足,未來工業機器人的自主創新之路依然需要探索。
原文釋出時間:2019-12-03
本文作者:中國機器人網
本文來自阿裡雲雲栖号合作夥伴“
中國機器人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