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畢業後直接創業?99%的人都會慘敗!

“因人而異。如果你畢業後直接創業會收獲很多,離成功創業更近的話,可以去創業,當然自己要能接受所有的損失和結果。”

關于#畢業先打工再創業還是直接創業#這個經常被熱議的話題,90後創業者楚洪磊選擇了前者。

2015年畢業于北京聯合大學,像當下很多年輕人,楚洪磊畢業時就想去創業,但最後還是理性暫時壓倒了夢想,“對當時的我來說,如果畢業直接創業,失敗率太高!”楚洪磊坦言。

大學生剛畢業如果可以去大公司學習深造,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如果錯過了,你創業時可能就成了别人口中的野路子或遊擊隊,隻能依靠自己,在實戰中摸爬滾打,當然這種方式未嘗不可,關鍵事在人為。

4年+網際網路産品經驗

2015年的時候移動網際網路發展非常迅猛,大街上的人都在談網際網路思維,談共享經濟,但能真正踐行的人其實并不多。網際網路思維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講究做産品要使用者體驗至上。但時代在變化,當你的業務擁有較大體量的使用者時,再依靠個人主觀判斷是不太科學的。很多時候,大部分人都在自以為是,都在替使用者做決定。這一點我們内容創作者深有體會,很多次我們自以為某個視訊、某篇文章選題内容很不錯,但最後的資料證明使用者并不買賬。

從360的搜尋導流子產品任職産品經理到獵豹移動的手機評測軟體安兔兔,從商業服務産品到使用者産品,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深刻影響了楚洪磊。

使用者産品的商業邏輯是先擷取使用者、培育使用者認知并形成信任,當使用者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從C端使用者盈利;而商業服務産品的盈利點是在B端商家身上,當平台擁有較大的流量時,B端商家做廣告投放,吸引平台上的使用者。這就是所謂的“羊毛出在豬身上”。

“現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首先會從資料分析、行業的角度去看這個賽道的市場前景,分析它的商業模式,看看自己能在裡面貢獻什麼價值,承擔什麼角色。”楚洪磊表示,這一點可能是做技術、做營運出身的創業者相對欠缺的一點。

“就資料分析這一點,我在360任職期間發現它更傾向于像AB測試這樣的資料模型分析和大盤資料分析,堅持用理性和科學的方法做分析判斷。”從楚洪磊的言談舉止來看,他是一個邏輯思維較強的人,講話都是因果關系式,但又不輕易下結論,沉穩謙遜,可以說在他身上能看到當代90後年輕人的所有優點。

2018年,楚洪磊加入導購電商平台折800,從實習生一直做到導購電商移動端的産品經理。同樣是主打物美價廉,為什麼折800不溫不火,拼多多火起來了?

楚洪磊經常琢磨研究這些,他認為折800沒有拼多多使用者規模大的原因是沒有找到一個低成本獲客的方式。拼多多創始人黃铮做遊戲出身,對人性把握比較準,再加上背後強大的資金。最重要的是拼多多找到了一種拼團模式,利用微信紅利快速擷取到使用者,并且這部分使用者是被京東、天貓忽視的使用者,所謂五環外的群體。

創業與打工比最難的是無助感

2019年11月18日,楚洪磊站在“慧眼識英雄”的路演活動現場,講述自己的創業項目“青檸數位”,緻力于打造面向年輕人的數位内容導購平台,讓使用者更好買到成本效益高的數位産品。數位産品是自己的愛好,而電商導購産品經驗已積累不少,這次創業楚洪磊有把握可以承擔所有的好與壞。

身邊不少人是大學畢業就直接創業的,但楚洪磊表示他想要的創業是真正用網際網路思維去做一個網際網路産品,能夠上市的産品。

早在2017年底,楚洪磊還在360工作的時候,就和朋友一塊加入興趣社群,但他隻是在業餘時間參與産品設計和建議。作為産品合夥人這算是他的第一次兼職創業。

兩年時間,這個社群慢慢從幾個人發展到2000人再到聚集北上廣深杭等一線+中原區域30000+優質成員,不定期舉辦各種線下沙龍、網際網路相關分享活動,它就是中原知名的網際網路社群——大象網際網路圈。

對楚洪磊來說,從打工者到創業者,最難的是無助感:“以前在網際網路公司是跟着别人幹,老闆指引方向,個人隻負責執行,而一旦自己創業,就意味着從0開始,人才、合作夥伴、資金都需要創始人自己找,并且還要能夠承受所有的損失。沒有了大公司平台的資源,沒有清晰的前進方向,甚至可能沒有穩定的收入,這種孤軍奮戰的感覺特别煎熬。”

創業方向:小起點,大目标

“你又不是高學曆的海歸、博士,又沒有特别好的資源,不要一上來就想着做多麼大、多麼高端的東西。可能起點很小,但要有大的願景和長遠目标。”就像馬雲說的,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作了呢?

青檸數位創始人楚洪磊以數位産品評測為起點,希望能變革智能硬體産業,甚至打造下一代終端裝置。從電腦到手機,AR、VR還在發展,手機不可能是我們最後一代的智能終端。

舉個例子,喜茶創始人聶雲宸,也是90後。

第一次創業是在大學期間。2010年開了一家手機店,起初沒有什麼客流量,為了能夠招攬顧客,别人刷機越獄一次200塊,聶雲宸一律免費。客流量的增多帶來了手機配件的銷售量,至少可以保住成本,店面能經營下去。

做奶茶是聶雲宸第二次創業。由于想改變原有奶茶行業的粉末勾兌弊病,自己便在一個小城市開起了奶茶店,通過不斷調試改善,打磨出深受年輕人喜愛奶蓋茶。

沒學曆、沒經驗、沒背景,90後創業者聶雲宸,靠着勇于突破行業的魄力和用心做好一杯茶的專注,把這個看起來再小不過的生意,做成了整個行業的标杆。

“聶雲宸選擇創業方向不是說有多麼前衛、多麼風口,但是眼光放的很長遠,他認為奶茶是可以做成全球化的品牌。他是真的在踐行産品思維和網際網路思維。”楚洪磊很欣賞喜茶創始人聶雲宸的知行合一,研究和學習成功的創業者和優秀的案例項目不隻是楚洪磊的習慣,應該也是很多創業者的習慣做法。

創業剛開始可能是很小的項目,但要從行業、更宏觀的角度看待這個事情,如果一個事情目标就定的很小的話,後期就很難做的大。

“很多人總說要務實、要有現金流,當然這沒錯。但如果你隻有這些,沒有對這個事情有一個長遠的判斷和了解,沒有戰略的話,做起來會比較沒有想象力和增長速度。”這是楚洪磊想強調的點。

關于是先打工再創業還是直接創業這個問題,楚洪磊認為還是因人而異,他自己選擇的是先打工再創業。

有一位采訪對象曾談過這個問題,自己是大學畢業就直接創業,直到第三次創業才慢慢步入正軌,回想第一次創業失敗是必然,因為當時的自己心高氣傲但經驗閱曆、能力思維都不足以支撐創業,現在的公司組織架構完善起來,但由于自己缺少打工的經曆,很難深入體會公司員工同僚的想法,不便于管理。

每個人對創業的了解和目标都不一樣,很多人就是覺得創業很高大上,能暴富成為富翁,能賺很多錢。“但我特别認同的一點是,如果你創業就是為了賺錢,那你可能很難賺到很多錢,我更認可網際網路思維——先創造價值,先服務使用者之後,然後再從中擷取利益。這是一個先後的問題,很多創業公司之是以能做大,是因為他本身真的對社會、對人很有價值。”

在最近熱播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演員郭京飛坦言“江湖經驗告訴我,因為你隻有給予了以後,你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我要說的是,不是因為我無私,是因為我自私,隻有這樣我認為才能得到更多。”

這一點往期采訪對象也提到過——“天長地久,天地是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起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無我利他”是老子在闡述《道德經》的核心思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轉自創頭條,原文連結:

http://www.ctoutiao.com/2545866.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