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點選檢視第一章 點選檢視第三章

第2章

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

制造業的本質是對各類資源(智力、物力、人力、财力)進行融合及處理,改變原有資源的呈現形式或狀态,進而實作資源增值的過程。而裝置是制造企業的核心資産,是以,裝置資産的績效水準是度量一個制造系統的重要次元之一。

  •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本質目标是實作裝置一生效益的最大化。以裝置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内容,做好基礎資訊的精細管理。裝置的基礎資訊要規範、完整和清晰,要反映裝置管理全過程的痕迹。通過資訊的貫通,支援全生命周期的分析與決策,最終實作裝置一生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 精益裝置運維管理的本質目标是實作運作效益最大化。裝置管理精益化工作的宗旨是裝置運作綜合效能最大化。以生産制造為中心、不斷提高産品品質為根本、原輔材料高效利用為準繩、運作費用合理控制為基礎、持續穩定提高裝置運作效率為導向,采取綜合技術經濟管理措施,系統化推進裝置管理精益化的各項工作,實作裝置運作綜合效能最大化。
  • TPM是精益管理在裝置專業的具體要求,能不斷提升裝置綜合效率。通過“全員、全系統”的推進及管理的改善,最終實作“全效率”的目标。全效率在TPM系統中主要是指裝置的OEE名額。該名額表征了裝置在開動率、性能率、優質率三個不同次元的綜合要求。
  • 卓越管理具有更多的外延和内涵。卓越裝置管理表明裝置管理領域的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即目标和績效、裝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裝置精益運維的系統整合,旨在引導組織追求“卓越績效”。卓越不僅要展現裝置管理在某一個環節的優秀,如運維和保障,而且要展現從優秀走向卓越,以追求“組織的效率最大化和全系統的價值最大化”為目标。

目前,越來越多的管理者開始關注業務卓越化管理,歐洲品質管理基金會給組織提供了一個用于自我業務評價和改進的工具,即EFQM(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業務卓越模型,簡稱EFQM模型。

本章的編寫思路可參見圖2-1。首先介紹了通用的EFQM模型,并将裝置管理的需求融合到EFQM模型中,形成裝置卓越管理與運維模型。其次以資訊化為支撐,提出了裝置卓越管理與運維體系建設的體系化、人性化、數字化、智能化“四化”目标。結合目前資訊技術的最新發展和智能制造環境下的資訊化環境,給出了資訊化系統架構和核心業務流程。最後,在資訊化架構的基礎上給出了“三×三”應用模型。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2.1 通用EFQM模型概述

通用EFQM模型包含8個主導概念,即結果導向、以顧客為中心、上司力與堅守目标、基于過程和事實的管理、人員開發和參與、持續學習/改進和創新、發展合作夥伴關系、企業社會責任,如圖2-2所示。

第一,結果取決于兼顧并滿足所有相關受益者的需要(受益者包括員工、顧客、供應商、社會以及企業的投資人)。

第二,以顧客為中心,顧客是産品和服務的最終裁判者。使顧客忠誠,留住顧客以及獲得市場佔有率都是通過清楚地識别顧客目前和潛在的需要來達到最優化的。

第三,組織中的上司力行為創造了清晰一緻的組織目标,也創造了使組織及其員工取得優秀成績的環境。

第四,當組織内部的所有活動被了解并系統地加以管理時,當有關現行營運和有計劃的改進等決策是通過使用包括受益者意見在内的可靠資訊做出時,組織運作就越有效。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第五,組織中員工的潛能是通過價值分享、互相信任和授權的文化氛圍、鼓勵員工參與得以充分釋放的。

第六,當組織在持續學習、改進和創新的文化氛圍中進行管理和分享資訊時,其績效最優。

第七,組織與其合作夥伴有互惠關系,彼此之間互相信任時,其工作最有效。

第八,對于一個注重社會責任的企業,其組織及其員工的長期利益會得到最好保護。

RADAR理念是EFQM模型的核心要求。EFQM卓越模型的RADAR理念架構如圖2-3所示,它共有四個方面的要求。

結果:應有正面的趨勢穩定的表現,目标要恰當且被實作或超越。并将結果與其他方案進行比較,确定結果與方案的相關性。結果的範圍應當覆寫全部相關領域。

方案:采用一系列協調的方法去實作目前和将來需要的結果。對于一個方案,要問:具體的結構内容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做?一個好的方案應該包含被很好地定義和開發的流程。應充分關注幹系人的需求,應與戰略和其他流程協調。

展開:用一個系統的途徑去下達這個方案,并徹底執行。

評估和重審:在分析和監督已取得的成效和持續學習的基礎上來評價這個方案的效果及方案被展開的程度。根據确認的結果來計劃、實施方案。在評估方案結果和方案執行程度兩方面,組織應有定期的測量和學習活動,并用所得結果來修改計劃和執行改善方案。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2.2 适用于裝置管理的EFQM模型

EFQM模型中的八個主導概念與智能制造環境下的裝置管理要求高度一緻,是以,将卓越管理模型應用于智能制造環境下的裝置管理是非常合适的。針對裝置管理業務給出的卓越模型如圖2-4所示。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卓越裝置管理體系遵從智能制造戰略,是支撐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環,在智能制造的整體架構下進行建設:抓住團隊、技術、資料和備件四大資源,落實全生命周期資産管理、精益運維過程管理、精美現場作業管理三個層次的過程執行,最終展現卓越績效名額的管理結果。

1.抓住四大資源

1)團隊:解決目前維護隊伍人才不足、維修手段落後與先進智能化裝置之間的沖突。是以,用好裝置維護專業團隊是裝置管理的基礎出發點。團隊資源還包括與企業運維關系密切的外部資源,如專家資源、廠家資源和合作夥伴等。

2)技術:裝置本身的技術特性、故障特征、設計名額等專業資訊始終是裝置運維管理的基礎資源。

3)資料:資料應當是一種新的資源,資料的分析與利用是智能制造環境下的重要使能手段。

4)備件:做好備件資源的經濟規劃,確定備件的高可用性、低庫存成本和高周轉率。

2.落實三個層次的過程執行

1)全生命周期資産管理:貫穿裝置規劃、裝置前期、裝置驗收到裝置變動、裝置報廢的全過程資産變動管理。

2)精益運維過程管理:基于裝置技術要求,以工單為形式,支撐裝置運維作業的全過程。

3)精美現場作業管理:智能制造環境下強調現場作業的落地與人機和諧。

3.展現卓越績效名額的管理結果

1)人員成長績效:裝置管理體系的運作需要支撐團隊的進步和人員水準的提升。

2)效能提升績效:裝置管理體系的運作需要展現裝置綜合效率的提升。

3)節支降耗績效:裝置管理體系的運作需要展現出成本的節約、能耗的降低、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

2.3 卓越裝置模型與資訊化融合

基于“IE+IT”的理論,資訊化系統要以卓越裝置模型為指導,面向智能制造的現實需求,利用資訊化手段為企業提供裝置管理的最佳實踐和指導,挖掘企業裝置管理的潛力,力求在現代企業内打造四個目标,即體系化、數字化、人性化和智能化。通過這四個目标,建構卓越裝置資産管理與運維體系,促進先進的管理思想落地,如圖2-5所示。

  • 體系化:指固化卓越裝置模型的裝置管理與運維業務體系。
  • 數字化:指利用物聯網及大資料技術,實作裝置技術檔案、裝置運作狀态、裝置運維業務,以及裝置健康水準的全面數字化、可視化。
  • 人性化:采用新技術來實作友好的人機互動,促進運維工作的便捷和人機和諧。
  • 智能化:促進維護手段的科學化和業務最優化,推廣智能維護,支援智能制造及智慧工廠的建設。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2.4 支援卓越裝置模型的資訊化架構

卓越裝置資産管理與運維管理,(Excellent Asset Management & Maintenance,EAM2)系統,意為以精益的過程追求卓越的結果,差別于傳統的企業裝置管理(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EAM)系統。EAM2在裝置管理的基礎上增加了精益運維,包括卓越裝置全生命周期資産管理和精益運維管理兩大部分。通過企業自我完善(上司力),制定合理維護政策,優化資源配置,以及精益過程管控和現場改善,實作員工的快速成長、生産效率的提升、良好的維修經濟效益,支援企業的一體化目标,如圖2-6所示。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EAM2系統涵蓋實體對象層、工業大資料層、模型對象層和業務服務層,同時應用于工作流平台、內建平台層、安全平台層和雲計算平台,其結構架構為四橫四縱,如圖2-7所示。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四個橫向層次分别如下。

  • 實體對象層:裝置運維體系的管理對象,涵蓋多種分類的裝置,以及運維人員和備件資源。
  • 工業大資料層:涵蓋物聯網采集、傳輸和多元資料的管理。
  • 模型對象層: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建構裝置對象。
  • 業務服務層:支撐五大服務子產品,分别是三個層次的管理,即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益執行管理和現場作業管理;還包括績效管理和資源管理兩個支撐管理。

四個縱向平台分别如下。

  • 工作流平台:支撐工作規範化體系,包括工作審批、工單流轉。
  • 內建平台:支撐智慧工廠其他應用系統之間的資訊交換。
  • 安全平台:支撐資料安全和系統安全。
  • 雲計算平台:整個資訊化系統的運作環境。

2.5 資訊化核心流程

1.三層協作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EAM2系統的核心目标是提供資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其功能涵蓋資産裝置管理的各個業務流程。圖2-8所示的系統一級流程總圖從投資需求開始(第0步)到全生命周期的分析評價(第23步),展示了資産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的功能節點、平台關系與内部內建關系。本節描述的業務流程是為了實作資訊化的簡化流程,通過現狀分析描述未來系統上線後的業務流程藍圖。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2.“兩中心五閉環”的精益體系

以實作“精益四通道”為核心的裝置運維管理子產品總體流程圖如圖2-9所示。總體流程的典型特征是五個閉環,即預防維護閉環、故障維護閉環、維修政策閉環、備件管理閉環和知識管理閉環。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 預防維護閉環:系統根據預定義的預防維護計劃,實作計劃、任務、完工閉環跟蹤與檢查。
  • 故障維護閉環:系統按照SOON體系,完成故障全過程閉環。
  • 維修政策閉環:系統根據現有的維護政策,産生裝置健康評價和績效水準,在此基礎上調整維護政策,形成技術-業務-績效的閉環。
  • 備件管理閉環:形成備件提報、領件、換件、分析、預警等全過程跟蹤與閉環控制。
  • 知識管理閉環:知識管理形成從業務中積累,并應用于業務。支援改善管理、員工提升等閉環管理。

另外,整體維護流程還支援兩個中心。

  • 報修呼叫中心:整體管理全系統的風險、問題及裝置隐患。
  • 預警中心:通過自動化手段對工作任務、裝置狀态提出預警事件。

2.6 應用功能概述

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支援如圖2-10所示的“三×三”應用模型,即在管理層面,應用功能涵蓋公司層、分廠層和生産現場層,滿足各個層級的業務管理需求;在縱向條線上涵蓋裝置的價值管理、實物管理和使用管理,且不同的管理條線在不同的層級側重點不同。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在業務應用層面,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設計了80多個二級功能點,EAM2系統覆寫了所有的業務功能要求,其功能部署情況如圖2-11所示。

帶你讀《智能制造之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實踐》之二:卓越裝置管理與運維體系第2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