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财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王琳
編輯 | 阿倫
近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對“輕松籌商标”一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北京輕松籌公司構成侵權,判令其賠償上海追夢公司經濟損失等58萬元。
案件的起因是,上海追夢公司于2014年9月推出一款基于微信社交圈的籌款工具“輕松籌”,并于2016年6月28日獲準在第35類、38類和42類商品上注冊“輕松籌”文字商标。北京輕松籌于2016年7月21日獲準在第36類金融服務類别上注冊“輕松籌”商标,并将該商标使用在金融服務上。
上海追夢公司認為北京輕松籌公司未經許可擅自在其網站、微信公衆号“輕松籌”及安卓手機APP“輕松籌”上釋出了大量衆籌項目資訊,突出使用了“輕松籌”文字,該辨別與原告商标相同,且其提供的服務屬于原告商标核定的服務範圍,容易造成公衆混淆,其行為構成侵權,故訴至法院,要求被告賠償經濟損失等共計2000萬元。北京輕松籌公司認為自己使用的“輕松籌”商标不屬于原告商标核定使用服務範圍,故不構成侵權。
一審判決意味着,估值20億的網絡互助獨角獸“輕松籌”或面臨改名的危機。對此,輕松籌對燃财經表示:我司已送出二審上訴資料,法院已受理,一審判決尚未生效且并非最終認定結果。我司擁有35、36類商标,未侵犯對方商标權益。
事實上,北京輕松籌和上海追夢公司的事件僅僅是商标争奪戰的一個縮影。過去,阿裡巴巴和京東、人人車和優信、騰訊和華為等多家公司之間都發起過商标争奪戰。企業之間的商标争奪還不僅發生在同行裡,甚至兩個業務毫不相關的企業也會因為同一個商标對簿公堂。
商标是企業競争的武器。借此,企業可以牽制對手業務,并趁機反超,也可以發現潛在的對手。當然,也有企業因為疏忽而陷入了商标陷阱,被敲一筆“冤枉錢”,嚴重的還會導緻公司業務受到緻命影響。
在品牌越來越重要的今天,燃财經(ID:rancaijing)梳理了過去網際網路行業的典型商标之争,期待通過這篇文章讓你認識到商标背後的那些坑。
大企業踩過的坑
大企業往往對商标尤其重視,但他們多多少少都在商标上踩過坑。
離雙十一還有半個月時間,阿裡巴巴和京東的促銷戰原本還沒炒熱,一封來自阿裡巴巴的通告函卻讓輿論瞬間引爆。
2014年10月末,阿裡巴巴發出通告函,稱阿裡巴巴集團已經取得了“雙十一”注冊商标(注冊号碼:10136470,10136420),經阿裡巴巴集團授權,天貓就“雙十一”商标享有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其他任何人的使用行為都是商标侵權行為。
不僅如此,阿裡巴巴集團還注冊了“雙十一狂歡節”、“雙十一網購狂歡節”、“雙11狂歡節”、“雙11網購狂歡節”等共計11個和“雙十一”相關的商标,各類商标的注冊時間從2011年開始到2013年不等。
阿裡巴巴的這一舉措,打了當時其最大的競争對手京東一個措手不及。京東将原定的“雙十一媒體溝通會”臨時取消,并立即修改其傳播文案,就連京東首頁的“雙十一”也馬上變成了“11•11”。
阿裡巴巴此舉遭到了巨大的質疑。業界更多的人認為阿裡巴巴有違開放的網際網路精神和公平競争的原則,借法律之名行壟斷之實。
多方壓力下,時任阿裡CEO的陸兆禧表态:雙十一從來就不屬于阿裡巴巴,就像中國電商從來就不屬于阿裡巴巴一樣。雙十一永遠都是一個開放的節日。陸兆禧的表态無疑是想告訴大家,阿裡傾向于将雙十一商标用于防守性質,而非進攻。
雖然是防禦性質,但是商标在自己手裡,随時可以成為打擊競争對手的武器。在“雙十一”吃過虧的京東,随後便開始注冊”618“商标。據相關資料表示,目前為止含有”六一八“文字的商标申請共92件,有73件為京東申請,其餘”618“和”6•18“京東分别申請了95件和9件相關商标。
**不過,京東的态度顯然更加開放,2017年,時任京東集團CMO的徐雷在618釋出會上向全國媒體宣布,承諾永遠向社會免費開放618商标的使用權。
**
相比阿裡和京東,微信的商标注冊之路則頗為坎坷。
2010年11月12日,創博亞太(山東)科技有限公司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申請注冊”微信“商标,并于2011年8月27日通過初步稽核,指定該商标用于資訊傳送、電話業務等服務上。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測試版本釋出,三天後,騰訊公司也正式向商标局送出了"微信"圖文商标注冊申請,雙方注冊時間僅差2個月。
這場商标之争長達8年,直到2018年初,微信商标案在最終審判中才有了一個結果。北京市進階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以商标法顯著性條款為判決主要依據,駁回創博亞太(山東)科技有限公司的上訴,維持原判,騰訊公司由此保住了微信商标。
以商标牽制競品的創業公司
在品牌化越來越突出的今天,企業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使出渾身解數去争奪市場。而商标,就是争奪戰中最重要的一顆棋子。
vipabc和人人車都遭遇了競争對手的商标“圍剿”。
vipabc的商标糾紛起始于2014年。彼時,ABC外語教育訓練學校(下簡稱為ABC學校)一紙訴狀将vipabc告上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稱“vipabc”中包含了“ABC”商标、涉嫌商标侵權,要求對方停止使用“vipabc”辨別,并且索賠50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ABC外語教育訓練學校創始人劉成于2006年6月申請注冊“ABC”商标,2008年獲得準許,并開始用于學校的教育教育訓練相關業務。
從業務範圍來看,兩家企業并非競品。ABC外語教育訓練學校創辦于1995年,屬于線下教育訓練機構,體量較小,缺乏知名度。而vipabc屬于線上教育機構,曾一度被認為是線上教育首個獨角獸公司,2014年請來姚明做代言人後,其名聲大噪。
放眼全球,帶“ABC”字眼的商标也不少見,比如美國廣播公司ABC、中國農業銀行的ABC、女性用品的ABC等。教育行業中帶有“ABC”商标的公司也很多,比如abc360、ABC線上英語、DadaABC等,在衆多的“ABC”中,為何唯獨vipabc躺槍?
原來,這背後有着錯綜複雜的利益關系。
2013年,一家以青少年英語教育訓練為主的機構VIPKID成立,其業務和2008年就成立的vipabc構成了同行業競争關系。
VIPKID隸屬于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其董事長暨法人名為米雯娟。巧合的是,據據媒體報道,劉成,亦即ABC商标持有者,乃是米雯娟的舅舅。
另一方面,ABC外語教育訓練學校網站上顯示,其隸屬于北京徑成英教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資料顯示米雯娟是該公司的股東之一,同時也是該公司的監事。
也就是說,ABC外語教育訓練學校和VIPKID屬于同一家族,米雯娟是家族多家企業的關系連結點。從表面看,是ABC外語教育訓練學校與vipabc關于ABC商标的糾紛,其實,糾紛的真正當事者,是VIPKID與vipabc。
而整個事件就是VIPKID發起商标争奪,而vipabc是對自身商标的一種捍衛,但vipabc并沒有成功捍衛自己的商标。2016年10月,北京市進階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判令上海麥奇公司與北京麥奇公司(vipabc公司主體)停止涉案商标侵權行為,并賠償ABC學校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100萬元。
終審結束後,“vipabc”更名為TutorABC。同年10月,麥奇教育集團(vipabc主體)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标局發起了“ABC”商标的“撤三”申請。所謂”撤三“是指,注冊商标沒有正當理由連續三年不使用的,任何機關或者個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标。
2017年8月商标局釋出注冊商标撤銷決定,并于2017年11月釋出注冊商标撤銷公告。至此,市場上從事英語教育的機構,以某某ABC、ABC某某來命名的品牌,無商标侵權之虞。
改名後的vipabc沒有品牌價值的附加,逐漸錯失了市場機會。2018年,VIPKID的估值已經超過了200億,顯然成長為另一個線上教育的獨角獸。
相比于vipabc,人人車在商标問題上的處理顯得更不成熟。
公開資料顯示,人人車最早的商标注冊是從2014年12月開始,當時注冊的方向大部分是二手車經紀、汽車翻新等業務;但作為一個二手車電商平台,人人車在售後維修、道路救援、網際網路大資料分析、價格分析等方面的商标注冊都被特福萊湖北汽車實業有限公司、優舫(北京)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搶注。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2016年上半年,人人車在融資時,有股東收到了匿名郵件,指出人人車的發展存在商标方面的問題。
巧合的是,優舫(北京)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是優信集團下面的科技、大資料公司,該公司擁有一個重要的商标,該商标注冊時間為2014年5月,具體為35類計算機資料庫資訊系統化領域的商标,其商标注冊範圍是:“成本價格分析、在計算機中進行資料檢索(替他人)、為消費者提供商業資訊和建議(消費者建議機構)”等。而這一類别恰好符合人人車業務。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燃财經,在人人車産品還未誕生時,創始人李健曾和某投資人洽談融資事宜,最終該投資人并沒有投資李健,但卻反手就注冊了人人車商标,并在随後以80萬的價格将其轉讓給了優信。
人人車是以陷入商标困局,但局面遠比想象中焦灼。“人人車如果想以該商标缺乏顯著性對該商标提出商标無效請求,實際上對他的傷害遠比優信更大。”知識産權服務平台權大師創始人孟潭告訴燃财經。原因在于,自成立以來,人人車用超過5億元的投入砸出了其品牌價值,雖然現在人人車陷入了資金困境、裁員消息頻傳,業務模式也受到了巨大質疑,但李健信心滿滿,他要“把新戰略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并于今年之内實作盈利。”
這就意味着,即便前路坎坷,但人人車“出售自己品牌”的機率微乎其微。眼下,或許人人車唯一能做的就是協商并要求優信轉讓。
跨界商标争奪
為保險起見,大企業往往都會進行跨類别商标注冊,或者看到其他企業注冊同名不同類别的商标時而發起異議,是以兩個業務上看似毫不相關的公司往往因為商标撞車而産生激烈争奪。
作為可以抗衡BAT的存在,華為對于知識産權的保護在國内幾乎是頂尖的。
2005年,華為便開始申請“榮耀”的商标,并于2008年注冊成功。直到2013年華為正式推出榮耀手機,這之間時隔8年。
榮耀手機賣得十分火熱,2014年年底,便交出了全年銷量2000萬部、24億美元營收、2億美元利潤的成績單。次年,一款名為“王者榮耀”的遊戲上線,不到兩年使用者突破2億。
王者榮耀給騰訊帶來了巨大的營收,騰訊對其商标也很重視。從2015年到2016年,騰訊注冊了56條關于王者榮耀的商标,類别從軟體程式、賽事推廣、多媒體宣傳到各項周邊産品等45類全面覆寫,當然也不乏手機。這就意味着,一旦商标通過,騰訊就可以推出“王者榮耀”手機,這很容易和“榮耀”混淆。
認為利益受損的華為迅速行動,申請否決掉“王者榮耀”這個商标在手機領域上的注冊。雙方針鋒相對——華為在應用商店下架了“王者榮耀”,并且即便使用者通過其他管道下載下傳,也會被華為提示為高危險性軟體,而騰訊公布的“王者榮耀”60幀手機裡也沒有華為。
騰訊和華為之間的博弈,表面上看是手機廠商與服務提供商利益的糾紛,但實際上華為的業務早就涉及雲服務、遊戲、視訊等,這多多少少和騰訊有競争關系,争端遲早要爆發。
這場争端的結果是:強勢的騰訊表示如果華為堅持否決“王者榮耀”的注冊,就禁止所有華為手機安裝王者榮耀。最後華為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量,停止了與騰訊的對抗。
相比于騰訊和華為的競争,“滴滴”的商标之争聽上去就有些無厘頭。
2016年,福建從事山茶油銷售的甯德市國仕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了名為“滴滴傳情”的商标,取其“健康送萬家、滴滴傳真情”之意,進入公告階段後,旗下有“滴滴”商标的北京嘀嘀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出異議,要求不予核準注冊,向國家商标局送出了答辯。
圖 / 視覺中國
“北京嘀嘀公司”認為:其旗下的“滴滴打車”軟體進行網上約車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全新的現代化出行方式,與異議人形成唯一對應關系,“滴滴傳情”具有明顯的複制和模仿異議人商标的惡意。
甯德市國仕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認為:“滴滴傳情”作為一個整體,與“滴滴”、“嘀嘀”等在呼叫、中文含義、整體外觀等方面差別明顯,不易産生混淆。“滴滴”、“滴滴出行”并沒有使用在食用油、食用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等産品上,也不易産生混淆。
事實上,這不是滴滴第一次發出警告。此前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蘇州刺繡藝術家鄒英姿在申請“滴滴繡”商标時,也收到“滴滴打車”提出的異議。
在國内,商标注冊講究先到先得,無論是公司主體還是個人都可以對已注冊的商标提起異議。但工商總局商标局《決定》中明确表示,被異議商标制定使用商品與異議人引證商标核定使用商品和服務在商品的功能用途、服務的内容對象等方面具有明顯差別,不屬于類似商品或服務,同時也未構成近似商标,商标局對異議人的主張不予支援。
是以,滴滴打車的兩次異議均被駁回,“滴滴傳情”和“滴滴繡”的商标得以注冊成功。
有“遠見”的搶注
商标注冊也有灰産,一些人專門盯緊知名公司并注冊其商标,而等待公司發展到了一定階段謀取暴利。
特斯拉和中國商人占寶生之間的商标糾紛持續了5年多。
占寶生是江西九江都昌人,70後,在廣州做生意。2006年,占寶生開始涉足汽車用品業,并于2006年6月注冊了特斯拉.CN、特斯拉.COM.CN的域名,9月注冊了英文“Tesla”和中文“特斯拉”兩個商标。
占寶生表示,注冊特斯拉出于偶然并不是奔着特斯拉公司而去的,“我從小就喜歡實體,崇拜實體學家,當時想了好幾個名字,比如愛迪生、安培,但已經注冊了,但交流電之父尼古拉.特斯拉.CN的域名還可以注冊,就注冊了。”巧合的是,特斯拉公司在2003年便已經成立了,而馬斯克以“特斯拉”命名自己的公司也是為了紀念偶像。
3年後,也就是2009年,占寶生拿到了“Tesla”商标注冊證,使用權限持續到2019年。但中文“特斯拉”商标并沒成功注冊,原因在于特斯拉通過行政異議程式,讓占寶生的中文“特斯拉”商标失效。
沒法獲得Tesla辨別的特斯拉當然不開心,他們在2012年就想與占寶生對商标轉讓進行談判,最後則因為價格無法談攏不歡而散,這才導緻後面雙方對簿公堂。
按照《商标法》相關規定,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的商标,則可由商标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銷其注冊商标。而特斯拉将占寶生告上法庭,意味着作為商标所有者的占寶生需要提供産品的宣傳、生産、銷售等證據。
占寶生明顯很清楚這些條例,他在2010年已經利用特斯拉品牌推出了産品:一款很多車主都很熟悉的車内裝飾品,兩片嫩黃色的、會擺動的樹葉,托盤是個輪胎模型,并參加了當年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汽車用品展,拍下視訊後挂在網上。
同年,占寶生啟動了特斯拉官方微網誌,雖然鮮有更新。被媒體質疑“敲詐”後,占寶生又注冊了一個新的微網誌賬号回應,同時6天内推出了特斯拉官網,盡管網站内除了突出特斯拉商标和汽車圖檔外,幾乎沒有其他内容。
另外,占寶生組建了一個名為“一群特斯拉的瘋子”的團隊,其中包括占寶生本人,其他參與者為化妝品行業生意人、綽号為“王敢敢”的王國生,還有未具名的“首席設計師”和一個設計師,另一個人是被稱為模具專家的印度人馬可。
圖 / Pexels
這場糾紛的結果是,占寶生放棄了“Tesla”商标使用權。按照官方說法,北京三中院在受理特斯拉、占寶生商業糾紛一案後,“積極與各方當事人溝通,通過電話交流、安排談話等方式,向當事人辨法析理,最終使雙方握手言和。”北京三中院的調解在客觀上“為特斯拉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掃清了商标障礙”。至于占寶生是否獲得了某種賠償,我們不得而知,隻知道後來,他又做起了域名生意。
同樣遭遇商标搶注的陌陌可沒有特斯拉那麼幸運。
2014年11月,奮鬥4年後,剛剛送出了上市申請的陌陌成了被告,理由是其侵犯了杭州尖銳軟體有限公司注冊的45類第“11312563”号陌陌商标。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尖銳軟體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6日申請注冊“陌陌”商标,專用權期限為2014年1月7日至2024年1月6日,其适用的商品/服務清單包括4502社交陪伴、4505交友服務/婚姻介紹/計劃和安排婚禮服務,4503服裝出租等。
但是,這和杭州尖銳軟體的主營業務似乎完全不符。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專注于企業資料安全系統的研發和服務。
反觀靠匿名社交起家的陌陌,雖然其已經注冊商标超過60個,涵蓋科技應用、地理等多個範圍,涉及第9類可下載下傳軟體、第35類廣告、第38類資訊傳送等,但并沒有涉及45類的商标。
這就意味着,陌陌一直把自己當做一個及時資訊交流溝通軟體進行的商标保護。而宣傳的時候陌陌采取了彎道超車政策,集中到了”陌生人交友“這一服務主題上面了,直接催生了“約炮神器”的戲稱。但過多關注業務發展的陌陌似乎并沒注意到商标的重要性。
最後,北京陌陌幾經周折,終于以另一種方式将第11312365号陌陌商标收了回來。
企業的競争武器
商标之戰,從來都是企業的競争武器,表面上看是侵權之争,實際上是市場戰略之争,是未來規劃之争。“現在很多公司都是業務開展之前先注冊商标,但商标注冊并不是馬上就完成的,中間涉及很多環節,這就意味着人們可以通過企業注冊的商标種類來推測他們未來可能的業務布局。”孟潭告訴燃财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商标之戰更像是一場持久戰。“現在來說,中國的知識産權領域還有很多法制比較模糊,一沒有明确的條文,二是很多法院沒有相應判例(法律上指判決的先例。雖然中國屬于大陸法系,不屬于判例法系,但法院在對訴訟案件進行判決時,之前其他法院進行的相同或類似案件的判決依然可以作為參考或借鑒)。”孟潭表示。是以,我們看到無論是微信還是vipabc等企業的商标之争都花費了2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當然,本文所呈現的也隻是一個小小的側面,商标問題絕不僅僅存在于網際網路行業,在傳統行業也随處可見,比如拉鋸多年的王老吉與加多寶糾紛、南北稻香村的争議、紅牛商标授權等等。
對于不斷進化的企業來說,他們需要把商标和業務列為同等地位,而不是業務先行商标随後。一些吃過虧的企業顯然已經意識到這點。“之前大家找到代理機構更多需要的商标注冊業務,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出的是監控和跟蹤的需求,也可以看出企業對商标的定位從單純的防禦走向了更全面的商業運用……從商标窺視商業也會成為越多越多創業者、企業家的共同認知”,孟潭表示。
而過去的種種案例告訴我們,如果對商标的重視不夠,那麼類似的故事周而複始上演,商标的戰争也永遠不會停止,就像北京輕松籌遇到的此次商标危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