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進行小程式營運推廣

在做小程式營運推廣的時候,有不少商家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就是小程式上線以後,過不倆月就擱淺了,不是無法引流,就是沒法變現!

這說明在小程式營運推廣的過程中踩了這兩個雷區,才導緻項目無法進展!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導緻,小程式無法引流變現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下!

第一:經營思維的誤區

不論是做傳統實體店的、還是傳統平台電商的,在銷售方面考慮的都是如何擷取流量然後産生變現,這是傳統經濟的思維方式!

但商家在做小程式商城的時候,一時間無重下手,平台電商可以直接在平台推廣關鍵詞然後就可以擷取流量,然後産生銷量,那麼小程式是不是也是可以這樣玩呢?

其實導緻商家小程式無法引流變現的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在這,因為傳統的平台電商是以平台為流量入口,就是使用者在下單的時候必須通過平台為主要入口,通過平台作為信任背書。

但在小程式營運推廣的時候則是無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也可以說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流量場景,那麼我們在小程式推廣的時候考慮的就是如何借助使用者在社交媒體平台産生社交化流量。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使用者在商家小程式下單以後可以分享小程式商品到自己的微信、微網誌,那麼隻要使用者分享,就會打通親密關系鍊,因為使用者分享朋友圈可以被好友看到(500好友-1000好友)這個好友就是流量是潛在的使用者。

是以我們在推廣小程式的時候考慮的并不是單純的流量思維,不是推廣擷取流量然後賣貨,而是我們要鎖定使用者,把經營流量賣貨的思維轉變成經營粉絲(種子使用者),然後根據使用者需求銷售給使用者一系列的商品和服務,同時可以通過驅動,讓種子使用者帶來更多的使用者,産生更多的消費。

如果反之,我們按照經營流量的思維,不斷的推廣,一是流量成本比較高,二是很難做使用者的留存和粘性,那麼經營使用者的思維,我們可以鎖定一個種子使用者,通過社交裂變的活動,和利益驅動,讓使用者裂變使用者、粉絲帶動粉絲,這樣我們流量的問題就解決了。

然後我們根據一個使用者的需求購買10000次商品,在讓使用者帶動使用者再消費10000次,這樣就解決了流量的問題和銷量的問題!

第二:推廣思維的誤區

微信小程式剛上線以後沒有流量,商家想要走捷徑直接通過付費推廣,在朋友圈,文章中,公衆号底部,推廣小程式擷取流量,這個在前期産品産品互動體驗和活動策劃沒有做好的時候直接推廣,其實起不到什麼效果!

為什麼呢?

因為小程式上線以後,需要有對應的營銷活動,比如新人專享的活動,就是當使用者進入小程式,即便是精準粉絲也需要有對應的活動做激活,(新人優惠卷、新人拼團、新人秒殺),不然使用者進入小程式太冷清,不能做到有效轉化!

即便是我們通過免費的私域流量推廣,也要先策劃好上述的活動和小程式的互動社交,就是當使用者進入小程式首頁以後需要有對應的頁面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是以在推廣小程式之前我們要做好,首頁的布局,專題頁的社交(新人專享頁、會員專享頁、社群專享頁)等等。

如果我們小程式的首頁 設計、專題頁的策劃、活動都沒做直接推廣,不論付費,還是通過私域流量推廣都很難激活使用者變現,更無法做使用者的留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