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根據演講視訊以及PPT整理而成。
直播回顧,
請點選這裡。
回顧第一部分,
請點選這裡。接下來具體介紹兩個駐雲科技基于阿裡雲進行上雲的客戶案例。
1. 某零售客戶上雲
上雲動因
目前該零售客戶已将其線下的大部分核心業務搬遷上雲,其最初的上雲動因主要有四點:
• 線下擴容困難。該客戶原有的存儲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到了需要更新換代的階段,駐雲科技按照其目前的業務情況進行了估算,結果發現所需的置換成本較高,是以希望通過雲服務來降低整體擁有成本。
• 提高平台穩定性和安全性。由于該客戶線下的整個業務中台使用的是微服務技術,最初建構在阿裡雲中間件私有輸出平台上,這種方式下其線下的平台穩定性和安全性需要使用者自己來維護,核心業務平台的維護和更新需要大量的投入,甚至由于人員穩定性等原因可能會影響業務平台運作的連續性,而通過線下平台搬遷上雲可以在幫助使用者提升平台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時,降低業務平台的維護和更新成本。
• 容器化改造。希望上雲後進行容器化改造,讓資源得以利用充分的同時能夠更加靈活的應對業務高峰低谷。
• 實作CI/CD自動化流程。希望上雲後實作CI/CD自動化,提升傳遞速度,适應業務快速變化。
上雲難點
該零售客戶在上雲過程中遇到了四個難點:
• 複雜性高。該零售客戶原有系統的複雜性較高,應用系統數量繁多,依賴與調用關系複雜,尤其是資料庫之間存在大量的同步機制,這種情況給業務梳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成為上雲的一大難點。
• 資料庫結構複雜。該客戶原本使用的是分布式資料庫加MySQL資料庫,實作了分庫分表,而且存在大量雲上-線下、雲上-雲上資料同步鍊路。
• 涉及多個中間件産品。包括Spring Cloud、Dubbo、RocketMQ等,這種情況下客戶希望用公有雲服務替代,但是由于線下某些開源元件的版本比較舊,代碼改動點較多,無縫遷移困難。
• 對性能和穩定性要求極高。由于該客戶的核心業務系統沉澱的POS、門店資料較多,同時涉及和WMS(倉庫管理系統)的對接,是以對于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要求極高。
應用系統及技術點
下圖展示了該零售客戶整個應用系統及技術點的具體情況。需要上雲的應用系統主要包括門店POS系統、WMS(倉庫管理系統)、O2O、内購券、全管道業務中台、報表系統、HR系統和會員系統。
涉及的技術點主要有:
1)微服務。由于該客戶的業務系統需要針對不同供應商進行開發,是以微服務系統包括Spring Cloud和Dubbo的使用比較多。2)Java。客戶的整個業務系統中Java的版本使用不一,這也給後面的上雲帶來很多問題。
3) 對象存儲。該客戶針對一般檔案存儲采用的是NAS,對象存儲使用的是FastDFS。由于在阿裡雲上搭建FastDFS不太合适,是以上雲過程中涉及了FastDFS到OSS的改造。
4)容器化。使用容器化一方面是為了實作整個業務環境的标準化,進而更好地幫助其進行部署和實施;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使用者節省資源。
5)資料同步。業務的資料同步主要依賴底層的MySQL實作。
6)消息中間件。客戶原本使用的是私有輸出MQ,上雲後使用的是阿裡雲的RocketMQ,版本更新很多,同時在使用方式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7)分布式事務。使用的是阿裡雲自有的全局事務服務GTS。
8)高并發。為了滿足客戶的高并發需求,在涉及到雲計算特性的使用選型上,駐雲科技進行了一系列壓測。
9)分布式事務和分布式資料庫。

雲上整體架構
該零售客戶業務系統上雲後的整體架構如下圖所示。其中,資料庫層與上雲前差異不大,使用的都是分布式DRDS加MySQL。最關鍵的是,在應用層最終選型的是阿裡雲自帶的容器服務ACK,使用的是K8S叢集,其在阿裡雲上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專有版,Master節點和Worker節點均可見,該版本适用于對K8s叢集比較了解的使用者,可以友善其對叢集進行更細粒度的管理和控制;
第二個版本是托管版,Master節點不可見,Worker節點可見,該版本的優點是簡單且成本低(Master節點免費),Master節點無需運維管理,使用者隻需要關注Worker節點上的業務;
第三個版本是全托管無伺服器版,該版本主要适用于測試環境。駐雲科技為該零售客戶選型的是K8s叢集專有版,以實作使用者對K8s叢集最大化管控。
資源規劃問題:在上雲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資源規劃的問題,即最終的雲上成本大于線下每年的平攤成本。導緻該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線下用的是vSphere虛拟機,實際使用過程中會超額預定,即虛拟機配置高于整個實體機的實際使用配置;
• 資料庫實體機配置非常高,有些資料庫無備份,三個資料庫主機互備,而雲上使用RDS替代,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 線下很多庫是單機庫,一些單機庫到雲上采用的都是RDS高可用版本,相對來說成本會增加很多,而按照1:1的配比估算後發現成本非常高;
• 忽略了線下的維護成本、人員成本、機房和電力成本等等;
• 駐雲科技對該客戶需要上雲的應用進行的整體性能評估結果顯示,其虛拟機負載不足20%,大部分在5%-10%,而資料庫負載不足50%。這意味着很多資源是可以釋放的,而在雲上資源的使用本身是彈性按需的,如果完全按照ECS的企業級執行個體來看,可以保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單價會非常高。這種1:1的模式完全無法展現出雲計算的彈性優勢,是以該案例後期又進行了整體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