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賦能業務為目标的技術創新該如何做?

在軟體研發從業者的視角裡,創新分為兩種:一種是與軟體研發技術相關的創新,特别是在大資料和AI這種快速發展的領域,需要保持與技術進步的同頻;而另一種創新,是與公司業務相關的,不斷運用技術實作自動化、智能化、規範化,提高業務服務能力與使用者體驗。

但對于很多技術人來說,常常會沉迷于技術創新或者是業務優化,将新的技術趨勢強加在業務上,或者固守陳規地拒絕一些新的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而真正的創新,是在理性思考後,将最适合的技術解決方案用在最能提升客戶體驗的地方,一切技術創新都要以賦能業務為目标。

本次采訪,宜信科技中心-資料智能研發部負責人張軍老師圍繞“以賦能業務為目的的技術創新”這一主題,跟大家一起聊聊“通過技術賦能業務的實踐經驗”,以及“該如何理性看待技術創新與業務發展之間的關系”。

【分享實錄】

記者:第一個問題我想我們還是結合您現在的工作,先從宜信的技術實踐開始聊起吧。據悉,您所在的資料智能研發部目前已經研發出谛聽智能決策平台、反欺詐算法等産品和項目,請您以其中一個産品為例,介紹這些平台被應用到了哪些業務場景?效果如何?

張軍:我負責的資料智能研發部主要做兩大類工作:

一類工作是通用型的技術服務,包括信用資料的采集、加工整理和提供,以及把這些資料應用在決策環節,提供給以風險政策和模型的管理與部署為主的決策平台谛聽。這類工作是業務健康運作的技術基礎,現在已經成為公司衆多業務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

另一類工作是把智能算法應用到業務中,幫助業務提升效率,這些智能算法被應用在業務的各個關鍵環節,包括了營銷、信用評估、欺詐甄别等。

第二類工作是用科技讓資料更有價值,進而提升業務效率的很好展現。在營銷環節,我們用算法從海量的線索中挖掘出高意向的潛在客戶,進而給業務提供高價值的線索;在欺詐甄别上,我們的每一筆進件,都會通過反欺詐算法來檢測可能的欺詐點,相比人工的判斷,它更加全面,而且效率更高,進而能提升最終的資産品質。這樣的技術應用除了提升效率之外,另外一個好處是避免了人工參與帶來的操作風險。

記者:在宜信的技術實踐中,發起一個新的技術産品或項目常見的動機和背景有哪些?是基于現有及未來業務發展需求來布局,還是技術部門根據技術發展來創新?您能否舉例介紹宜信的技術創新思路。

張軍:宜信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提供金融産品和服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是我們業務的本質。宜信通過把技術創新應用到業務中,給客戶提供更好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從這個角度來了解,發起新的技術産品和項目的動機一定是來自于業務的需求、發展和未來布局的。

當然,因為業務是在不斷發展的,而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業務需求和問題,是以技術本身也是在随着業務的發展而不斷演進的。有些一開始隻是為了滿足業務的某一個需求點而研發的技術,在技術部門的同僚對業務本身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積累之後,又會進行抽象、提煉和擴充,進而發展成一項非常創新的技術。是以,與其說某個技術項目是設計出來的,不如說是随着業務的發展而演進出來的。

拿決策平台“谛聽”的發展來舉例,幾年之前,業務同僚提出的需求隻是:在系統流程中執行,用來進行風險控制的風險規則。在當時的技術方案中,技術部門的同僚使用了一套商用的規則引擎平台來實作風險規則的上線。随着業務的不斷發展,以及新産品的設計和測試,使用商用規則引擎的方案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部署上線新的風險規則的周期很長,而且易于出錯;新産品依賴更多的替代型資料,而在商用規則引擎上使用這些資料很困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術部門的同僚提出研發一套自己的規則引擎,在新的自研的規則引擎上不僅滿足了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而且長期解決了業務部門的痛點,而這樣一套自研的規則引擎,也随着支援的産品類型越來越豐富、場景越來越多,變得日益成熟,并于今年上半年完全替代商用的規則引擎。

自研的規則引擎不僅支援部署和運作風險規則,而且也承擔了風險規則和模型的生命周期的管理、日常的營運等多項職責,甚至現在很多非風險類的決策也在使用這個自研的規則引擎。技術部門的同僚給這個規則引擎起了個很有趣的名字“谛聽”。

記者:當業務端産生了一些新的需求,我們通過哪些方面來判斷這個需求是否要通過技術創新的方法去解決,以及如何做需求的優先級排序?是否要考慮技術的成熟性、技術基礎或實作難度?

張軍:對于業務端産生的新的需求,技術團隊首先要做的是分析了解該需求,這也是技術團隊與業務團隊一起碰撞、梳理的過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因為技術團隊和業務團隊有着不同的背景知識,有可能在使用不同的語言,帶着同理心真誠地交流在這個階段至關重要。

針對不同的業務需求和技術類型,不同的團隊會有不同的做法。例如有的團隊設定了專門的需求管理崗位來負責對接需求,有的團隊有專職的産品經理崗位來跟業務團隊溝通,有的團隊是技術leader直接來負責對接。但不管怎樣,了解公司的業務,并且了解技術實作的可行性,都是其中的關鍵點。

至于優先級排序,會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以業務端的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來排序。技術團隊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技術架構的更新是否要放到排期中?由于以前追求業務發展速度而快速研發所産生的技術債務的償還是否要納入排期?是以,在給業務做好賦能和服務的同時,償還技術債務、進行技術架構更新、合理排期并安排研發資源,是一名優秀的技術leader的基本功。

在進行技術選型時,也是評估技術适用性和技術成熟度的時候,盡管我們會持續追蹤目前技術發展的趨勢,但不是一定要引入最時髦的技術到項目中,技術選型取決于目前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使用更成熟、更易維護的技術方案,用簡單、成熟的技術方案來做好架構,持續傳遞,同樣也是一名技術leader必須具備的能力。

記者:當确定要開發一個新的技術産品或項目來解決某項具體的業務需求時,是否要考慮這個産品應用到業務場景中的易用性問題,畢竟在業務場景中,一線業務人員不熟悉技術,對新研發的技術産品的使用需要一段熟悉和磨合的階段。如何提高技術産品在業務場景中的使用度呢?

張軍:易用性是技術産品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名額,一線的業務人員不需要關心技術架構和技術實作細節,他們是技術産品的客戶,讓他們使用友善也是技術團隊的追求之一。

科技行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Eat your own dog food”,技術團隊的同僚先使用自己研發的産品,并且積極收集一線使用者的回報,更好地了解一線的使用場景,進而知道怎樣提升易用性。

下面幾個問題想請您聊一聊“如何理性看待業務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關系”這個話題。

記者:在軟體研發行業,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新的技術趨勢,例如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中台等等,但很多企業在看待技術創新的問題上并不夠理性,而是盲目跟風。您是如何看待這些新興技術的呢?在實際的工作中,會從哪些方面來判斷要不要使用這些新的技術理念或方式來解決業務問題?

張軍:随着科技和媒體行業的發展,每年都會在媒體上出現新的技術趨勢,對于我們來說,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去看這些技術趨勢背後的原因和想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為了追熱點、盲目地追求時髦的技術趨勢,更何況有很多所謂的技術趨勢有可能隻是出于營銷的目的。

與此同時,技術團隊也要深刻了解公司的業務目标和戰略目标,進而規劃出在技術上需要建設什麼新能力,長出什麼新肌肉,更有戰略性地規劃技術方向和目标。

當然,對于新的技術理念以及新的應用方式,我們會保持持續學習和關注,如果能夠解決業務上的問題,或者能夠讓我們的技術架構更安全、更高效,更易擴充、更易維護,我們也會在持續傳遞業務的同時,評估并引入這些新的理念和方式。

記者:很多人認為技術人更關注技術的發展,對于業務的了解相對較弱,技術部門如何做到将技術與業務相結合進行創新?

張軍:在這個問題上,技術leader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技術團隊的成員不知道公司的戰略目标和業務目标是什麼,一定是技術leader的溝通和傳達不夠到位。

技術團隊并不需要像很多的業務專家那樣懂業務,但至少要能夠做到明白業務團隊的行話、懂業務邏輯,這對開展技術研發的工作至關重要。技術團隊要從理念上認可“隻有業務目标的達成才是技術團隊的成功”,這樣才更有意願去學習業務,并進行技術創新。

記者:技術部門在公司發起的創新産品或項目面臨的困難有哪些?該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張軍:最大的困難來自于是否能夠得到業務部門的認可。更深刻地了解業務,并與業務團隊持續溝通,明确新的技術産品和項目能夠解決業務團隊的哪些痛點,是克服困難的關鍵。

記者:在金融科技行業,目前階段的技術創新是由技術發展驅動還是由業務發展驅動?您如何看待技術創新與業務發展之間的關系?

張軍:對于宜信這樣一家從事金融服務的公司,技術上的最終目标一定是我們所從事的金融服務業務目标的達成。

是以對于自己所負責的技術團隊來說,不是單純地為了技術而做技術,而應該是更好地了解公司業務、流程、客戶,與業務團隊一起,通過技術來達成公司在業務上的目标。

技術創新不是憑空出現的,技術創新一定是為了滿足業務的發展,解決業務的痛點。

記者:最後想聊一個稍微有些寬泛的問題,AI和大資料技術的發展已相對成熟,在宜信也已經有了很廣泛的落地應用,從金融科技行業來看,資料智能應用重點解決了哪些方面的業務問題?在業務場景中有哪些是目前不能通過技術解決而必須依賴于人來解決的問題?資料智能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張軍:AI和大資料技術在宜信已經有了非常廣泛和深入的落地應用,例如,我們使用替代型的資料,用人工智能算法來評估客戶的信用,并檢測欺詐風險;将AI技術應用在跟客戶互動的環節,實作與客戶互動的自動化和标準化;使用AI算法來給客戶做KYC,進而能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給客戶提供适合的金融服務;還大量使用大資料技術來形成對所服務客群的深刻洞察。

随着未來資料量的進一步積累和算力的進一步提升,大資料和AI算法将會在金融行業有更多更廣泛的應用,不僅能夠用來解決資料化、自動化的問題,也能夠替代一些簡單重複的腦力活動,在信用稽核、保險承保、客戶互動等等核心關鍵業務場景都能得到應用,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金融資産的品質。

但是,在複雜的腦力勞動,比如在給客戶提供有溫情的服務上,在給客戶面對面提供财富管理建議時,機器都還很難替代人。

在未來,科技能夠幫助人從事務性的工作當中解放出來,進而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給客戶提供貼心的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