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場景如何?
當MySQL單表的資料量過大時,資料庫的通路速度會下降,“資料量大”問題的常見解決方案是“水準切分”。
MySQL常見的水準切分方案有哪些?
(1)分庫分表;
(2)分區表。
畫外音:我C,沒聽過分區表,有朋友驚歎。
什麼是分庫分表?
把一個很大的庫(表)的資料分到幾個庫(表)中,每個庫(表)的結構都相同,但他們可以分布在不同的MySQL執行個體,甚至不同的實體機器上,以達到降低單庫(表)資料量,提高讀寫性能的目的。
分庫分表有什麼缺點?
分庫分表往往是業務層實施的,分庫分表後,往往需要更新系統:
(1)修改某些SQL代碼;
(2)喪失某些SQL功能。
什麼是分區表?
所有資料,邏輯上還在一個表中,但實體上,可以根據一定的規則放在不同的檔案中。這是MySQL5.1之後支援的功能,業務代碼無需改動。
分區表看上去很帥氣,為什麼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不使用,而更多的選擇分庫分表來進行水準切分呢?
分區表的一些缺點,是大資料量,高并發量的業務難以接受的:
(1)如果SQL不走分區鍵,很容易出現全表鎖;
(2)在分區表實施關聯查詢,就是一個災難;
(3)分庫分表,自己掌控業務場景與通路模式,可控;分區表,工程師寫了一個SQL,自己無法确定MySQL是怎麼玩的,不可控;
畫外音:類似于,不要把業務邏輯實作在存儲過程,使用者自定義函數,觸發器裡,而要實作在業務代碼裡一樣。
(4)DBA給OP埋坑,容易大打出手,造成同僚沖突;
(5)…
當然,在資料量和并發量不太大,或者按照時間來存儲冷熱資料或歸檔資料的一些特定場景下,分區表還是有上場機會的。
畫外音:例如,按照時間分區,存儲日志。
希望這一分鐘有收獲。
本文轉自“架構師之路”公衆号,58沈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