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螞蟻森林:從虛拟世界出發,獲得真實的成就感 | 中國創新

螞蟻森林:從虛拟世界出發,獲得真實的成就感 | 中國創新

1、從全球的可持續增長和包容性增長的兩大議題來看,綠色發展是未來的方向。

2、個體的一次綠色行為,并不能直接影響這個世界。缺乏正向回報,便難以持久,這是人性。螞蟻森林是一個嘗試,嘗試用網際網路的、虛拟的方式,記錄使用者的真實低碳行動,繼而鼓勵産生更多真實低碳行動。

3、某位使用者表示:螞蟻森林抓住了人的兩個心理,一是不接受這個世界的無序,二是把世界變好歸根到每個人的善良。

螞蟻森林:從虛拟世界出發,獲得真實的成就感 | 中國創新

全文約3000字,讀完約需6分鐘。

本文發表于2018-12-26

螞蟻金服的一個虛拟公益小隊創造了網際網路産品螞蟻森林。這不僅讓一向“高冷”的綠色金融走近普通人,甚至做到“讓地球上5%的人在手機裡種樹”。截至2018年5月底,螞蟻森林使用者超過3.5億,累計減排超過283萬噸,累計種植和養護真樹5552萬棵,守護3.9萬畝保護地。螞蟻森林種下的這些真樹,還能通過太空中的近地軌道衛星清晰可見,被網友戲稱為“網際網路第八大奇迹”。

從全球的可持續增長和包容性增長的兩大議題來看,綠色發展是未來的方向。螞蟻金服早在2016年初就對外宣布,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是公司新的重要戰略。公司堅信,未來使用者生活方式是綠色生活方式。未來個人價值的構成将更加多元。碳賬戶,被定義為支付寶四大賬戶(資金、信用、碳、愛)之一。

然而,綠色金融這個概念一貫“高冷”。碳交易市場的主要玩家是減碳體量規模以上企業。綠色融資和綠色投資兩個體系,目前主要服務的也是大企業和大項目。而螞蟻服務的是小微企業和普通個人。以螞蟻的優勢,綠色金融戰略落地還可以有更富想象力的方式。

螞蟻森林:從虛拟世界出發,獲得真實的成就感 | 中國創新

螞蟻森林界面:通過鼓勵使用者采取地鐵出行、線上購票等低碳行動積攢“綠色能量”

01“螞蟻森林”應運而生

在這樣的背景下,螞蟻的虛拟項目組成立,最初是希望給每個支付寶使用者建一個“碳賬戶”,使用者每天的低碳行為,可以折算成碳減排數值,累積到個人碳賬戶裡。比如,在支付寶的餘額旁邊加個按鈕,寫三個字“碳賬戶”,30天内上線。

事實上,在每天接觸使用者、泡在網際網路産品裡的年輕人來說,“碳賬戶”這個概念很難了解,應該把這些減排數值産品化和價值化,這樣可以降低碳賬戶的了解和教育成本。

後來被命名為“螞蟻森林”項目就這樣誕生了:在無數次腦爆會中的一次,支付寶的産品經理祖望提出了“種樹”的想法——使用者碳賬戶裡的減排數值,可以在手機裡種一棵樹,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螞蟻森林就在地球上種一棵真樹。

2016年8月,螞蟻金服在旗下支付寶平台正式上線個人碳賬戶“螞蟻森林”。使用者步行替代開車、線上繳納水電煤、網絡購票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計算為虛拟的“綠色能量”,用來在手機裡養大一棵棵虛拟樹。虛拟樹長成後,螞蟻金服和公益合作夥伴就會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或守護相應面積的保護地,以培養和激勵使用者的低碳環保行為。

02螞蟻森林的創新價值

一真實的力量

個體的一次綠色行為,并不能直接影響這個世界。缺乏正向回報,便難以持久,這是人性。螞蟻森林是一個嘗試,嘗試用網際網路的、虛拟的方式,記錄使用者的真實低碳行動,繼而鼓勵産生更多真實低碳行動,希望這樣的形式能給公益界和網際網路界帶來一點新意。

螞蟻森林看上去有點像遊戲:有目标(養成一棵虛拟的樹)、有互動(互相澆水、采集能量),通過每天的成就感,來不斷強化參與者的環保意識。但螞蟻森林的核心不是為了讓大家玩遊戲:螞蟻森林中的樹對應的碳能量是精确計算的,人的行為産生的量是真實計算的。

螞蟻金服與中國北京環境交易所 (CBEEX)合作,研發出一套算法,目前涵蓋以下幾種活動:網購火車票、網絡購票、生活繳費、預約挂号、ETC 繳費、步行、線下支付和電子發票。并不是消費越多,産生的綠色能量就越大。比如,線下支付一次,計算發票紙張節情況,相當于減排5g。無論線下支付這一筆金額是多少錢,減排折合都是5g。螞蟻森林不是鼓勵消費,而是鼓勵綠色生活方式。此外,螞蟻森林的所有能量,隻和真實行為挂鈎。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人開始學着進入虛拟的電腦遊戲時代,在虛拟的世界裡滿足各種各樣的夢想,獲得現實無法得到的快樂。但當人們進入一個真實和虛拟越來越難區分的世界時,卻罕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人從虛拟的世界出發,改變現實,獲得更為真實的成就感。一棵樹,一棵低矮的梭梭樹,哪怕隻給地球帶來一點點改變,也是真實的改變,真實的成就感。

二一個“沒有團隊”的團隊

螞蟻森林是一個虛拟團隊,沒有KPI考核壓力,但也不算績效。是以起初,很多人不願意參與進來。但在産品經理的遊說下,螞蟻内部的同僚會來兼職幫忙,公益、設計、公關品牌、戰略等不同部門不同背景的人,“湊”成了一直“超級mix”團隊。

找樹,是螞蟻森林面臨的又一項挑戰。後來在公益平台同僚的幫助下,螞蟻森林找到了第一個合作夥伴阿拉善SEE基金會,并種植和維護了第一批梭梭樹。克服最初的困難後,2016年7月,螞蟻森林的産品模式基本成型,團隊向管理層做首次彙報并得到大力支援。螞蟻内部成立了代号為“基20”的項目組,跟“G20”諧音,呼應同年召開的杭州G20峰會的綠色金融議題。

螞蟻森林:從虛拟世界出發,獲得真實的成就感 | 中國創新

三使用者價值第一

使用者的熱情遠遠超出了螞蟻森林團隊的想象:出生3個月,使用者突破6000萬人,5個月,累計使用者超過2個億,日活使用者達到數千萬。即便是微信,達到同樣的注冊使用者數,也花了18個月。每天早上7點,數以千萬計的使用者一醒來就進入森林收取能量。某位使用者表示:螞蟻森林抓住了人的兩個心理,一是不接受這個世界的無序,二是把世界變好歸根到每個人的善良。

四滿足公衆多元化的需求

螞蟻森林的發展,離不開網際網路的科技能力的提升。随着網際網路開始全面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人們開始思考,網際網路和人們的利他行為,隻有捐贈一種模式嗎?網際網路生活中的大量碎片化時間散落在點餐、出行、繳費、社交等場景中,如何被充分利用起來?當“90後”逐漸成為社會公益的主力軍,網際網路如何滿足日漸多元化的公益參與需求?

2016年起,一些新興的“網際網路+”嘗試,越來越回歸初心:人人,行善。2016年12月,支付寶上線“一鍵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使用者可以通過支付寶表達器官捐獻登記意願,3個月内登記人數逾10萬,超過以往7年全國登記人數總和。“團圓”(兒童失蹤資訊緊急釋出系統)也是将網際網路的優勢融入公益的經典案例:通過多家網際網路應用傳遞公安部失蹤兒童相關資訊,發掘每個使用者貢獻出行動或珍貴的資訊。

同樣, “螞蟻森林”調動的也不是公衆募款,而是行動力。這個虛拟與真實深度結合的主意,前所未有地調動了社會公衆的行動力,數億人堅持着原來每個個體都難以堅持的低碳行為。這不僅标志着,中國網際網路+公益進入2.0時代,更有目前難以估量的價值。

超過3.5億螞蟻森林使用者,累計種植和養護真樹5552萬棵,守護3.9萬畝保護地。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中國的年輕人開始用真實行動保護地球,累計減排超過283萬噸。

五開放,開放,開放

随着螞蟻森林長大,它實際上成為3.5億人的公共品,開放成了必然之路。2017年9月5日,阿裡巴巴的公益周上,螞蟻森林宣布啟動開放計劃,将科技平台和産品能力開放給全社會,培育公益創新土壤。

随着種下樹的人越來越多,使用者開始跟螞蟻森林的産品經理提要求,說要看到自己的那棵樹。11月6日,螞蟻森林聯合科技夥伴佳格天地和極飛科技推出了衛星看樹和實時看樹功能,創新的實踐先在有條件的地區上線,未來還有更多地塊将開放這些功能。

在螞蟻森林的頁面裡,人們看見:距離地球77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上的WorldView-2衛星,和距離地球631公裡的太陽同步回歸軌道上的高分二号衛星,都拍攝到了内蒙古荒漠化地區的圖像。在這些從太空拍攝到的畫面裡,有裸露的荒漠化大地、山脈和風沙。畫面中還有一排排清晰可見的斜線,那就是在螞蟻森林剛種下去的梭梭苗。

這些跨界玩法,不僅是為了實作螞蟻森林看樹,更旨在将螞蟻森林作為一個創新試驗場,為中國乃至世界綠色領域,提供一些可複制的模式和方向。螞蟻森林作為一個跨界創新的平台,不僅邀請志在公益的夥伴一起加入,也能夠通過這個3.5億使用者的平台,讓更多創新想法碰撞、結合。

通過這些嘗試,佳格目前正在探索用遙感衛星技術收集荒漠化地區的氣象、土壤、海拔等資訊,未來将把這類技術用于更多荒漠化治理地區,為其提供更加有效和更适宜當地環境的生态修複方案。後來,螞蟻森林還引入了興全基金等品牌合作夥伴,開辟了新的樹種胡楊樹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