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阿裡“修電腦”

我在阿裡“修電腦”

很多時候,他們是阿裡人最後的救命稻草。

話說當今辦公室兩大IT難題,一是開機,二是上網。

阿裡巴巴也不例外。别看阿裡程式員、IT大神如雲,黑科技、大資料玩得倍溜,也經常為此不知所措。

每當這個時候,金慧賓就出馬了。

金慧賓是誰?他是阿裡巴巴IT熱線團隊的一員。這個年輕氣盛的95後,是人們眼中天天為公司修電腦的男人之一。

15天學了上百款産品

550ml的一杯水被一口喝空了。旁邊,一台電腦顯示屏上,新消息的對話框不斷彈出,“在麼,幫我看下這個問題”、“小哥,又要麻煩你了”;另一台顯示器中,兩個遠端桌面協助正在同時進行;耳機裡還有一通問題電話待解決,“了解,我這邊幫您看下”。

我在阿裡“修電腦”

這是忙碌的金慧賓的一天。作為阿裡巴巴IT熱線團隊中的一員,他的服務對象是阿裡巴巴生态10多萬小夥伴,為員工們使用的上百個日常辦公軟體提供支援。

總結來說就是,人多,軟體也多,對技術要求高。

因為不同于其他熱線,這支團隊經常要進行技術操作。小到開機上網,大到軟體裝置,一旦出現問題,他們會在30秒内響應回複,幫助找到問題原因,遠端支援操作。

“常見的問題就是電腦突然不能開機了,連不上網了。這種問題每天都能遇到。”

金慧賓開玩笑,“我本來是學計算機的,慢慢就被逼成修電腦的了。”隻要出現電腦問題,找他們團隊就對了。

但在阿裡“修電腦”,哪有這麼簡單。

金慧賓剛進部門時,就被一份積攢多年的曆史工單驚呆了。裡面列舉着上萬個曾出現的IT問題,部門要求每個人都滾瓜爛熟,半個月後考核。

我在阿裡“修電腦”

這隻是一個小小的入職下馬威。之後,金慧賓和同僚們輪流成為“班級重點關注對象”——在這裡,你越是不會做的“題”,就越派給你來處理,強化訓練,直到變成一種“下意識的反應”,百題不侵。

這是一個打怪獸更新的過程。面對100多個産品的更新和更新,團隊裡每個人都需要随時掌握,補充彈藥庫。況且,他們面對的是10多萬生态夥伴和上百個辦公軟體。

金慧賓很清楚,作為基石和橋梁,團隊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可能都對阿裡人辦公産生巨大影響。

被“挑剔的客戶”硬逼成産品經理

要知道,阿裡人的“挑剔”是出了名的。他們對于對外的産品服務要求嚴苛,對于内部也同樣态度。

金慧賓一路成長,就見證了阿裡人的“挑剔”。

曾經一位員工反映有幾條審批流程找不到,讓IT幫忙查一查。

在排查過程中,金慧賓發現,因為流程标題的預設格式,搜尋發起人、關鍵内容都沒用,必須得要打出流程标題,才能查到,并不人性化。

我在阿裡“修電腦”

“可能對于其他人來說,流程找到了問題就解決了,但阿裡同學還會繼續問,‘有沒有人也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不這樣解決’。”金慧賓說。挂掉電話後,他馬上把問題反映給流程管理者,協商在發起人标題上做了調整,使用者可以通過内容關鍵詞找到流程。

“員工的需求雖然挑剔,但如果合理的話,我們是會力挺。”金慧賓知道,幫助使用者的同時,團隊也在成長。

有一次,因為郵箱使用習慣上的問題,一位海外員工直接怼他們,“現在是2019年了,不是1019年。”

起因是郵箱郵件的提醒功能。對方發送了一個郵件,結果收到7封組裡人員休假的自動回複提醒。“為什麼不放在一封郵件裡?”

較真的對方,甚至拿出國際郵箱協定條例裡關于自動回複的定義。

後來,IT熱線團隊用業餘時間查資料、多次跟産品團隊溝通可行方案,最終促成産品增加可自定義回複類型的功能。

這樣的阿裡人多來幾次,金慧賓與同僚們在不久的将來有望被“逼成”産品經理。

現在,IT熱線團隊在解決問題時都養成了問“為什麼”的習慣。不隻是問員工,更是問産品、問管理者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

因為一些日常IT問題的重複性,金慧賓近些年還鑽研産品後端的原理和代碼,自學linux、python,開發出自動檢查電腦、監控産品伺服器性能的自動檢測工具。這些工具現在已經營運在了阿裡的一款辦公軟體上,極大提升服務效率。

最後的“救命”稻草

面對“挑剔”的同學,金慧賓偶爾也會有情緒激動的時刻。他的調節方法就是多喝水。一小時一杯,550ml,潤嗓,也為把自己“灌醉”。

“還有人說我接電話太高冷了,讓我改改語氣。”金慧賓幹脆把所有對話都加上“您”,尾音還要帶個“啦”和“吧”,以示溫柔。

實際上,這個22歲的年輕人,并不像他說的那樣 “高冷”。

曾經有人因為誤操作,把電腦資料弄沒了。說着說着就開始哭了。當時金慧賓找供應商詢問解決辦法,但是技術上已經不可逆了。

“最後我在電話裡安慰她,打了半個多小時。等她情緒平複了後,才教她以後要如何預防。”

金慧賓所在團隊中,有近一半人跟他一樣,是95後。

私底下,大家經常聚在一起打籃球、打遊戲。在最近阿裡電競派舉辦的阿裡電競峽谷之巅的春季賽中,金慧賓與團隊小夥伴奪冠,獲得内網“電競派峽谷之強王者”的頭銜。“參賽時隻是想着别一上來就輸掉。進四強後覺得一定要帶着隊伍赢。”

雖然現在95後經常會被貼上“自我”“随性”的标簽,但金慧賓卻覺得他們是有擔當。打遊戲是這樣,工作也是這樣。

我在阿裡“修電腦”

有一次,一位出差的阿裡員工,在上飛機前把電腦弄壞了,IT熱線團隊接到電話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考慮到對方第二天早上9點還有彙報演講,下飛機再到服務點修電腦已經不現實了。于是IT熱線團隊連夜聯系資産團隊,第二天一早準備好了新電腦送過去。

“他們會打電話來問,很多時候是把我們當作最後的‘救命’稻草。”是以無論是在什麼時候,隻要接到電話,金慧賓與他的同僚們都會盡力去幫助解決。

“您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這句話開場白,IT熱線的同學們每天要說上五六十次。現在開始相信,這群在阿裡“修電腦”的年輕人并不是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