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一歲半的孩子,現在回想起當初待産的時候,我也在順和剖之間糾結過。是以在接下來的兩篇文章中,我會和大家一起聊聊順産和剖宮産的選擇。

順産大法好的觀點已經在國内流行多年,俨然成為一股潮流。那麼順産真的有這麼好嗎?
答案是肯定的。順産的好處主要展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順産後媽媽恢複快,相較于剖宮産而言,對身體産生的不利影響更小,順産損傷小,恢複快。分娩後媽媽能夠比較快的恢複活動。更易于和寶寶進行親密接觸,這會加速乳汁的分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奶塊。
相比之下,剖宮産除了造成短期的術後疼痛,恢複比較慢以外,長期來看,手術在子宮下留下的瘢痕可能會造成二胎懷孕困難或者增加高危妊娠的可能。除此之外,手術其他部位的瘢痕和粘連也可能是造成許多媽媽術後各種肚子疼的原因。
另一方面,順産時經曆的産道擠壓,能幫助寶寶更好的發育。順産就像一個大自然安排的密室逃脫,寶寶一路過關斬将,這對寶寶的神經系統以及感覺發育都有所幫助。另外,順産時經曆的産道擠壓,能夠幫助寶寶出生後更好的呼吸。值得一提的是,寶寶從媽媽産道中獲得的腸道菌群以及免疫球蛋白,還有助于增強抵抗力。
既然順産這麼好,我們是不是一定要選順産呢?其實還真的不一定,因為究竟是順還是剖,并不能全憑你的喜好來定。分娩方式是醫生結合準媽媽的情況做出的合适推薦。醫生會推薦有指針的準媽媽采取剖宮産,隻要排除了剖宮産指征,各位準媽媽都會順理成章的進入試産的環節。
什麼叫順産呢?其實就是字面意思,嘗試一下順産。聽到這兒你可能會想說,順産那麼疼,你還讓我先試試,大家莫慌。順産是一個動态變化的過程,寶寶一路上需要應對工作的壓力,同時發生各種旋轉和下降。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異常,那就需要采取剖宮産終止妊娠。
在臨床上,市場人群中出現順轉剖的機率大概在10%左右。準媽媽們大可不必因噎廢食,因為這種不确定性放棄對準媽媽和寶寶都好的順産。既然分娩方式不能自主選擇,那我們豈不是什麼都做不了,其實也不完全是要想順利順産。
我建議大家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做好下面這三個準備工作。首先從孕期開始着手積累關于順産試産的知識、信念,以及打造适合順産的身體條件,包括提前了解順産知識、影響因素和孕期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飲食,适當運動,達到控制自己和寶寶體重的目的。同時,規範産檢,降低出現合并症及妊娠并發症的可能,為自己和寶寶争取市場機會。
其次,在分娩前,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醫生進行比較充分的讨論。包括自己有沒有市場的條件,市場前需要在評估什麼内容,市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什麼情況下會決定轉剖宮産等。同時和醫生探讨自己可以接受的市場程度。
第三,在分娩過程中,聽從醫生的建議。分娩中一旦出現可能威脅準媽媽和寶寶健康的情況,聽從醫生建議,轉為剖宮産。
你可能會說某醫生,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但是順是剖,對我而言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我的情況很複雜,我沒有信心順産。比如常有準媽媽問我,寶寶臍帶繞頸一周能順嗎?還有類似的寶寶偏大,羊水少,胎位不正,是否可以順産呢?準媽媽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還能不能順産呢?其實這些不确定因素,大部分都不是選擇剖宮産的依據。上面提到的類似問題,大都不是市場的禁忌,但确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順産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會導緻順轉剖。你需要進一步和醫生溝通,有條件的可以進入市場環節。就像我們常和準媽媽們說的那樣。以積極的心态市場,以平常心看待結果。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希望我們可以因為孩子的到來而有機會變成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分析,陪伴我們的孩子和他一起長大。
本文由居家的小男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