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物聯網整體程序中,工業網際網路雖然起步稍晚,但是由于對于國家的宏觀戰略意義更為深遠,在有了政策、産業的齊力推動下,理論上,工業網際網路從概念到産業落地的過渡期将會明顯縮短,這一萬億級市場,既引來了諸多初創企業,也備受資本市場青睐。
雷鋒網消息,6月17日,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廠商樹根互聯對外宣布完成5億元B輪融資,樹根互聯官方表示,此輪融資将繼續聚焦投入平台研發,持續拓展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産業生态布局,不斷加大人工智能、大資料、邊緣計算等技術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中的研發與應用。
這并不是樹根互聯的第一輪億級融資,加上此前A輪億級融資,這已經是樹根互聯第二輪億級融資;這也不是近一年來第一家完成億級融資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寄雲科技(2018年10月公布B輪近億融資)、黑湖智能(2019年5月公布B輪1.5億融資)均在近一年完成億級B輪融資。
工業網際網路的這把火,燒到2019年,有幾分為實?
樹根互聯在兩輪億級融資後,又會将工業網際網路帶向何處?
5億元融資,為樹根互聯帶來了什麼
2016年,樹根互聯由三一重工物聯網團隊創業組建。
這時,正值工業網際網路初期,這一賽道也已經湧入了包括傳統工業企業布局的海爾、徐工,包括網際網路巨頭阿裡、百度,以及同為工業網際網路創業企業的智能雲科、天澤智雲、寄雲科技等。
有所不同的是,樹根互聯脫胎于三一重工,工業基因更重,同時也為其帶來不少行業資源。現在看來,樹根互聯還有另一個不同之處:三年兩輪億級融資,讓樹根互聯名聲大噪。
談及B輪融資為樹根互聯帶來了什麼時,樹根互聯進階副總裁黃路川告訴雷鋒網主要有三點:平台研發投入、生态布局拓展、市場區域拓展。顯然,這也被樹根互聯定為接下來的發展重點。
很多新興行業中初創企業的融資節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公司的階段性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就是這樣的新興行業,樹根互聯的階段性發展,也恰好可以以融資為節點進行劃分。
2016年,由三一重工孵化出的樹根互聯,也順利拿到了三一重工的天使輪融資,這輪融資當時并未對外公布具體金額,但卻是樹根互聯成立後第一筆可用資金。“當時主要還是因為三一重工看好工業網際網路這一方向,因而願意孵化這樣一個團隊。”黃路川告訴雷鋒網。
工業網際網路企業成立之初的首要任務是設計産品原型及種子驗證,在這方面,正是像樹根互聯(三一重工)、中科雲谷(中聯重科)這樣背靠老牌大型工業企業的優勢所在。
工業企業在走工業網際網路這條路時,第一追求的是安全性和穩定性。裝置聯網首先要保證安全性,保證不當機,這就需要有一個試驗床。三一重工在樹根互聯成立之初提供的最大幫助,除了提供資金以外,更多是提供了這樣一個試驗床——我們成立之初的一些初始産品都是在三一重工内得到的驗證,之後才會推向市場。
雷鋒網此前在對工業網際網路企業走訪調研中也發現,包括海爾、美的、TCL都有涉足工業網際網路,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及相關方案,相關産品也首先在自家産線進行驗證及應用。這一方面是行業巨頭下力度對自家産線的更新改造,提升自身競争力,另一方面也是借助自身産業優勢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的縱向布局。
雖然産業不同,應用領域有所不同,但是多數玩家比較一緻的操作是将工業網際網路版塊分離出來,成立獨立公司。這樣,一方面,品牌屬性更強;另一方面,也更利于針對工業網際網路這塊千億、甚至萬億級的大蛋糕做泛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黃路川告訴雷鋒網,樹根互聯的定位也正是做跨行業、跨領域的泛工業網際網路底層平台(類似工業領域的作業系統)。這一點,從樹根互聯走入自己第二個發展階段後逐漸展現。
2018年1月,樹根互聯對外公布完成A輪億級融資,這輪融資資方包括國投創新、經緯創投、中移創新産業基金、海捷投資。樹根互聯CEO賀東東當時就A輪融資表示,“本輪融資将用于更新産品和服務體系,更好地打造普适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A輪融資後,也是我們在種子驗證後,首先,我們要繼續将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做紮實;其次,開始建構商業模式閉環,要進行規模化推廣。”黃路川告訴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對于工業網際網路,樹根互聯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市面上做工業網際網路項目的公司很多,做平台的公司卻很少。二者的主要差別有兩點:第一,做平台的企業可以快速複制出行業平台,而做項目肯定不行;第二,做平台的企業可以快速将每個項目的邊際成本下降,做項目的邊際成本永遠是持平的。平台型企業會不斷通過項目沉澱微服務、機理模型、流程報表等,這些最終都會成為平台的标準元件,進而大大降低之後項目成本及實施難度。
由于當下仍處于工業網際網路初期階段,國内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号稱有千家相關企業,平台型企業有300+,而這樣的規模一方面是政策導向和産業推動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行業初期的掘金熱。然而,大浪淘沙中,不斷有新老玩家交替,也逐漸出現産業抱團取暖,工業網際網路生态建構也成為當下痛點。以樹根互聯目前定位,自然也是要兼顧生态建構。
2019年6月17日,樹根互聯對外公布完成B輪5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和君資本領投,衆為資本、鼎興量子、星河金融、華胥資本和經緯創投跟投。對于B輪融資的具體用途,黃路川總結為以下三方面:
加大平台研發投入。樹根互聯目前已經做了包括鑄造産業鍊、注塑産業鍊、紡織産業鍊等在内的14個行業雲平台,這14個大的行業平台用的底層技術都是基于根雲這一底層通用平台,是以對通用平台的抽象能力、穩定性、功能性要求很高,如何快速建構行業平台,并讓行業平台穩定的營運,這是我們在底層基礎當中不斷投入的一部分。
加大生态拓展和布局。我們接下來會基于底層通用平台,找行業龍頭,建構更多的行業平台,形成行業平台生态;此外,針對工業APP開發,除去我們自己會針對後市場服務、資産管理、能耗管理、金融租賃四大場景提供APP外(目前有20+款APP),還會聯合更多的獨立的工業APP開發商、外包公司、代理商等建構工業APP生态。
加大市場區域拓展。一方面,針對國内外市場,加大市場拓展,此前已經針對國内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西安、鄭州布局,針對國外已有布局德國、印度、肯亞、南非等地;另一方面,由于國内産業叢集效應明顯,我們将會針對區域+産業叢集會深入去做。
值得注意的是,國内産業叢集效應明顯,包括定制家具較為發達的廣州、鑄造行業發達的甯夏、軍工行業發達的西南部地區,由此也為國内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黃路川告訴雷鋒網,我們是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關注并深入産業叢集的工業網際網路。
樹根互聯的根雲3.0
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型廠商作為業内主流廠商之一,目前,國内已有超過300家。此類廠商的核心能力在PaaS雲平台,圍繞工業網際網路PaaS雲平台展開的布局,目前行業内較為關注的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硬體配置方面,網關、連接配接器、核心闆等;
PaaS平台的資料收集能力及資料應用(分析)能力;
裝置接入能力及接入量;
網絡協同制造及預測性維護能力。
這些,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技術能力。
2017年2月,樹根互聯對外釋出了其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根雲。“在此之前,我們是基于我們種子版本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以工業APP形式為行業使用者提供服務的。”
時隔三年,當初的種子版本(根雲)已經疊代到第三個大版本(3.0)。樹根互聯的整體技術架構,基本可以劃分為三層,具體架構如下圖所示。
第一層是裝置接入層,樹根互聯有接入平台,使用者有以下三種方式進行資料上傳或裝置接入:
通過樹根互聯的連接配接器、網關、邊緣計算終端等硬體接入;
通過加入樹根互聯SDK、Agent的通訊子產品接入;
針對已經做資料抽取,擁有自家資料庫、伺服器的企業,通過直接進行資料庫或伺服器的對接,進而将裝置資料接入到平台中。
在接入層(邊緣側)采集資訊後,将這些裝置從邊緣側采集到的資訊及需要下行控制的資訊通過雙向鍊路與雲平台(根雲)實作互聯,在通信層,目前主要以2G/4G為主,同時相容MQTT等主流工業協定。
第二層是雲管理平台(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s,CMP)。在雲管理平台方面,樹根互聯目前在國内選擇接入騰訊雲,在國外選擇接入亞馬遜雲。此外,黃路川也表示,樹根互聯雲平台不限于雲商屬性,可以在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間實作跨雲商及跨平台部署雲平台。
當談到在國内為何沒有選擇接入阿裡雲時,黃路川表示,主要是由于最初阿裡自己有積極布局工業網際網路,為避免業務沖突,樹根互聯在當時選擇接入定位更清晰的騰訊雲。
第三層是PaaS平台,這一層是工業網際網路核心能力所在。據黃路川介紹,樹根互聯在這一層提供包括裝置管理、資料管理、數字孿生、大資料分析能力,核心能力是将實體世界資訊數字化,可以依據采集資訊進行實作數字孿生及資料分析,并能夠對上、對下提供各種接口,向上支撐SaaS平台的服務調用,橫向可以以可視化方式呈現平台能力。
“工業網際網路中的數字孿生與消費物聯網中的數字孿生在建構邏輯上有一定差異,”黃路川表示,“工業網際網路的數字孿生中的核心元件是圍繞工業屬性建構的,例如裝置盈利能力是工業所特有的數字孿生的标簽,健康度管理能力也是工業中敏感度很高的标簽(消費領域敏感度不高)。”
基于這樣的平台架構,據樹根互聯官方資料顯示,根雲平台已經接入各類工業裝置超56萬台,連接配接超4500億資産。
黃路川解釋稱,這一裝置連接配接量,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孵化行業平台,行業平台接入的裝置資訊會同步到根雲平台上;
細分行業的工業APP,樹根互聯在細分領域的工業APP及與第三方合作研發的工業APP在細分行業落地也會連接配接工業裝置。
之是以現在行業中會在乎裝置連接配接量,主要在于裝置連接配接量決定了資料擁有量,就當下而言,資料量決定了工業網際網路中的資料模型的通用性和準确性。
黃路川以為康尼斯提供的應用方案解釋了樹根互聯在資料分析及資料模型上的産業化。
在為康尼斯提供産線優化服務中,有以下幾個資料類型:
第一,提供一個資料模型的算法平台,讓我們在第三方的行業領域的工藝專家,能夠在我們這一平台當中沉澱工業APP,例如我們為康尼斯做的發動機油封性測試模型,大型柴油機做完需要做油封性測試以檢測是否會洩漏。我們基于大量工藝資料包和油封性測試結果,以識别出在哪個部分會洩露。
第二,在裝配産線上,基于勞工裝配行為我們做了視覺識别模型,我們會通過攝像頭去監視裝配勞工的動作,然後與正确動作對比,判斷并糾正勞工操作動作。
第三,在産線冷熱測試環節(發動機有冷測試和熱測試),熱測試時間會很長,冷測的時間短一點,不同訂單對二者時間不同需求是産線排産的難點所在。我們會在排産過程中,對後續訂單進行優化,預測接下來還會有哪些訂單,并進行排産優化。
這一應用案例中所展現的工業生産過程資訊化、柔性生産,包括裝置監控、産線排産、智能決策等也正是當下工業網際網路産業應用中較為成熟的一類應用。
工業網際網路:企業融資大手筆,行業仍有不确定
從平台崛起到産業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在各方勢力追逐下,面臨着行業熱,也面臨着資本熱。
據2018年11月工信部公布的遴選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項目相關資料顯示,全國有1000+企業參與申報;據雷鋒網此前報道,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型企業目前也已超過300家。
2018年10月,寄雲科技公布B輪近億融資;2019年5月,黑湖智能公布B輪1.5億融資;2019年6月,樹根互聯公布5億元B輪融資。
然而,據雷鋒網此前走訪多家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多數人表示,整個行業仍處于初期階段。
從工業網際網路企業盈利角度來看,目前能夠實作盈利的相關企業寥寥無幾。黃路川也坦言,樹根互聯目前還未實作盈利,仍處于平台研發投入階段。
從企業轉型角度來看,思想前衛的企業開始搞試點,多數傳統工業企業仍在觀望。黃路川也表示,工業企業在2019年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不确定性」,無法确定這一市場未來的好壞,因而也難以下定決心是否要投資新廠。
工業網際網路企業雖然仍在探尋産業集聚效應帶來的新切入點,但目前大部分工作仍在「改造」,在不增加新裝置投資的情況下應用工業網際網路。黃路川也表示,樹根互聯現在在資産管理方面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在于将工業企業現有瓶頸識别出來,并進行優化。
這樣的工作,預計仍将貫穿工業網際網路的2019。
相關文章:
企業數字化轉型期,智慧工廠或将迎來“拼團”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