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看到很多iOS開發由于公司裁員而需要重新求職的。他們普遍具有4年甚至更長的工作經驗。但求職結果往往都不太理想。
我在與部分iOS開發者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的工作思路不清晰,技能不紮實,沒有持續學習的習慣,但對于未來的預期都很高。
由于工作年限較長,他們普遍認為工資就是應該随着工作年限增長而不斷提升的。但事實卻是:你的工資不是和你的工作年限成正比,而是和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作為一個開發者,有一個學習的氛圍跟一個交流圈子特别重要這是一個我的iOS交流群:638302184,不管你是小白還是大牛歡迎入駐 ,分享BAT,阿裡面試題、面試經驗,讨論技術, 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成長!
一, 在公司,你是無可替代還是可有可無
我的一個iOS開發朋友,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企業做iOS開發。
1,6年前,他剛入職那會兒,公司效益非常不錯。
剛入職時他對工作充滿好奇,他本身就是科班出身,為了能盡快熟悉公司業務,他白天跟着 Team Leader 學習工作流程,晚上回家拼命看書,惡補 iOS底層相關知識。
他人很機靈,項目組的前輩們也願意點撥他,是以,他手很快。,
2,工作的第二年,他對自身項目組的業務已經駕輕就熟,甚至還能提出一些改進建議。在越來越熟悉的環境裡,他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工作的第三年,他跳槽進入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職位當初的初級開發變成了 Team Leader,工資也漲了不少。
和剛參加工作時的緊張繁忙比起來,由于業務流程的熟練,他覺得現在的工作要輕松不少。
每天完成工作後,他還有空閑的時間可以上上網。這樣一晃就過了三年。
3,近兩年來,公司效益不好,他協助上司作了幾次裁員計劃。但他怎麼也沒想到,有朝一日,裁員的厄運會落到自己身上。
今年秋季,公司再一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這次“瘦身”的幅度比較大。幾個項目部要全部砍掉,這樣就有一半的人面臨被裁,其中就有他。
老闆親自跟他談話,告訴他,公司業務架構調整,隻保留一條核心業務線,原有的業務暫時先停掉。
4,沒有辦法。他接受了公司的離職補償方案。他覺得自己有6年經驗,出來找份工作還是不難的。即便公司不讓他走,在這裡呆了3年,他也有想着挪個窩了。
當他出來找工作時才發現,像他這樣有多年豐富工作經驗的老開發,很多已經做到了項目組長這樣的職位。但這些年,除了對原來公司的業務流程比較熟悉外,自己并沒有在專業領域有多少長進。
以他目前的實力,能比對到的工作無非是中級開發工程師。但這類工作,不少企業要求年齡在30歲以下。
屢次面試受挫後,他降職降薪進入到一家小公司。
二, 證明自己最好的方式是不可替代性而不是經驗
1,我不禁有些感歎:要證明自己的經驗是否值錢,最好的衡量方式是能否被替代。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你的核心競争力取決于替代你的成本有多高。
是以,如果你把“我做了6年開發”或者“我在某某行業呆了6年”看成你的職業資本,那麼,随便一個人,隻要湊夠了年頭,都可以說自己有很大的職業成就。
2,而事實絕非如此,年頭這玩意兒,隻能證明你有這段職業經曆而已,并不代表你有企業需要的經驗,更不能代表你在某一個領域的成功。
重要的是你在這6年的職業生涯裡,學到了什麼?積累了什麼?有什麼專長?你是否通過這段職業生涯的磨砺,形成了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或者替代成本很高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你的核心競争力。
,三, 成就事件法,挖掘你的核心競争力
這裡,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成就事件,挖掘一下你的核心競争力(敲黑闆)。
準備一張白紙,然後按照下面的步驟操作:
1、你可以試着梳理一下在過去的工作中,令你有成就感的具體事件然後對它們進行分析,看看你在其中使用了哪些技能(尤其是可遷移技能)。
2、在過去的工作中,隻要符合這兩條标準就可以被視為“成就”:你喜歡做這件事時體驗到的感受;你為完成它所帶來的結果感到自豪。
3、在撰寫成就事件時,每一個故事都應當包含以下要素:
√ 當時的情況(Situation);
√ 面臨的任務/目标(Task/Target);
√ 采取的行動/态度(Action/Attitude);
√ 取得的結果(Results)。
試着分析這些成就事件中所反映的個人技能。理想狀态下,可以寫出5-10個成就事件,看看在這些事件中是否有重複出現的技能,并将這些技能按優先次序加以排列。
之後,你可以嘗試問自己一個問題 :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我收獲了什麼?我的工作成果是什麼?我拿什麼證明?
如果隻是一段淡出水來的職業經曆,并沒有什麼有價值的經驗,那麼,你也就沒有什麼有價值的能力。你很容易被别人替代,你在老闆那裡也沒有什麼議價權。
這,就是現實。
是以,人在職場,你需要時刻審視自己:“我是有6年工作經驗,還是一個經驗用了6年?”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是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練習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如果你把目标鎖定在“不可替代性”上,那麼,從現在起到你“不可替代”,你認為需要經過多少小時的練習?
在幫他做可遷移技能梳理的時候,他問我:“我已經33歲了,現在再重新出發會不會太晚?”
我看着他,認真地回答:“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