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有兩種“前沿科技”
與往年相比,CES 2019略顯冷清,這個見證了AR/VR、自動駕駛、5G、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等所有前沿科技潮起又潮落的全球電子科技産業的風向标,正在經曆前沿科技的落地應用與新刺激點尚未出現之間的小小低潮,而在這低潮中,“前沿科技”這個名詞,正在被更加理性地,以“二分法”的方式被看待。
豐田在CES 2019上展示的自動駕駛原型車TRI-P4,正是其中的代表。
在這輛測試車中,豐田同時搭載并測試 "Guardian" 和"Chauffeur"兩套互相獨立的駕駛模式,前者是加強版的輔助駕駛,更有可能在近1~2年内實作商業化運作,甚至測試目标就不是為了替駕駛員完成駕駛任務,而是利用傳感和計算能力,提升駕駛員的能力;後者則為未來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而設計,現階段處于“蓄力”。
換句話說,豐田在TRI-P4搭載了兩套自動駕駛“前沿科技”,一套是屬于未來的,另一套是屬于現在的。
TRI-P4是前沿科技“二分法”的典型代表,但這還不是我們所說的“兩種”前沿科技,今天所說的“兩種”前沿科技的“分類方法”,有着“心智與科技”兩個衡量次元。
第一種是科技意義上的前沿科技,也就是技術發展的趨勢、未來和突破,這更像是科學家們要去追求和實作的工作,是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
第二種是心智次元上的前沿科技,是在産業界或應用領域,因為對技術能力的認知水準與技術發展水準之間存在差距,導緻仍然認為許多已經普及應用的技術是“前沿科技”,就像很多企業的CEO仍然對“人臉識别”“聲紋識别”感到不可思議,但其實這早已不是“前沿科技”。
“第二種前沿科技”的存在阻礙了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滲透,也讓許多原本可以借助機器而非人類的工作,仍然處在低工作效率和高資源浪費的情形之下,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從技術的角度,思考技術對業務的價值;從業務的價值,尋找能夠起到作用的技術。
1、AMD宣布推出全球首款7nm GPU

【新聞摘要】 AMD公司CEO蘇姿豐在CES2019上宣布正式推出新款高端顯示卡Radeon VII,這是全球首款7nm GPU,售價僅699美元。Radeon VII采用調整過的Vega 20架構,這是Vega 64系列中Vega 10的精簡版,但與後者采用GlobalFoundries 的14nm制程工藝不同,Vega 20由台積電7nm制程工藝制造,這一新工藝使 AMD 的時鐘頻率從 Vega 64 的 1564 MHz 峰值大幅提升到 VII 的 1800 MHZ。
【小雲評論】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第一個市面上搭載 Vega 20 的産品。Radeon Instinct MI50 和 MI60 計算卡已經使用了 Vega 20。這些卡片沒有任何輸出顯示,其目标是資料中心、機器學習、渲染以及其他計算密集型任務。是以,Radeon VII的上市代表着7nm制程工藝的半導體産品,已經從CPU擴充到GPU領域,7nm制程工藝正在逐漸普及到消費級市場,原本認為很難突破的制程工藝極限得到了(暫時性的)緩解。
2、豐田CES公布自動駕駛原型車TRI-P4
【新聞摘要】 豐田在1月的CES大會上公布了其自動駕駛原型車TRI-P4,這是一輛基于雷克薩斯 LS5000 改造的自動駕駛車輛,同時搭載兩套獨立的自動駕駛模式“Guardian”和“Chauffeur”,并對這兩套系統進行了獨立測試。在硬體配置方面,這輛TRI-P4比原型車LS5000多配備了 4 個攝像頭,可以360 度觀察車輛周圍的情況。此外,該車還有 8 個雷射雷達以覆寫攝像頭的盲區,同時提供更遠的傳感距離。豐田透露這輛原型車将會在今年春季正式投産。
【小雲評論】豐田的TRI-P4測試車輛同時搭載并測試 "Guardian" 和"Chauffeur"兩套互相獨立的駕駛模式,是一個非常切合目前自動駕駛市場實際的做法:Chauffeur為未來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而設計,現階段處于“蓄力”; Guardian則是加強版的輔助駕駛,更有可能在近1~2年内實作商業化運作,豐田将自動駕駛市場劃分為近期和遠期兩個層次的做法值得學習。此外,豐田的 "Guardian"并不是為了替駕駛員完成駕駛任務,而是利用傳感和計算能力,提升駕駛員的能力。豐田方面表示,"Guardian"模式的關鍵目标是“提升而非取代人類駕駛員的能力”。
3、SpaceX完成新年首次發射
【新聞摘要】 據The Verge報道,SpaceX于1月12日早上在美國加州完成了2019年首次獵鷹9号火箭發射任務,将其長期客戶銥星(Iridium)公司的10顆衛星全部送入低地軌道。此後,SpaceX利用無人船回收了獵鷹9号火箭,使其成功回收總數達到33次。SpaceX今天的發射任務被稱為Iridium-8,将發送銥星公司NEXT項目的最後一批衛星進入軌道。 SpaceX曾與銥星公司簽訂合同,為其發射所有75顆軌道衛星,這個衛星網絡将提供低地軌道的信号覆寫。
【小雲評論】SpaceX此次為銥星公司發射的衛星被用于該公司原始衛星網絡的替代和更新,銥星公司最初的衛星網絡是由1997年至2002年間發射的衛星組成的,在當時商業衛星發射市場還不存在,僅僅20年之後,以SpaceX為代表的商業航天服務市場已經成型并逐漸成熟。不僅如此,此次使用的獵鷹9号火箭曾于2018年9月份從佛羅裡達州發射了Telstar 18 VANTAGE衛星,然後降落在大西洋的無人船上。這枚火箭的成功回收,标志着SpaceX第33次成功回收獵鷹9号火箭推進器,這也是20年前無法想象的事情。科技的發展,在各個領域以令人驚歎的速度不斷加速。
4、IBM釋出全球首個獨立商用量子計算機
【新聞摘要】 1月9日,IBM公司在CES 2019上展示了名為IBM Q System One的量子計算機,宣布這是全球首台商用的量子計算機産品,即首個專為科學和商業用途設計的內建通用近似量子計算系統。IBM還計劃于2019年在紐約Poughkeepsie開設首個IBM Q 量子計算中心。IBM方面表示,IBM Q系統的(最終)目标是解決目前經典系統無法處理的被認為是過于複雜的問題,幫助開發者建構量子計算機與正常架構計算機之間的接口。未來,量子計算的應用包括尋找新的方法模拟金融資料,隔離關鍵的風險因素以進行更好的投資,或者找到跨系統的最佳路徑,以實作超高效的物流和優化傳遞的營運。
【小雲評論】雖然是全球第一個內建通用量子計算系統,但IBM Q System One的計算能力甚至不如一台筆記本電腦或智能手機,在CES 2019上展示的意義可能包括三點:第一,IBM仍然具有強大的工程能力,可以做到把量子計算裝置工程化傳遞第三方,實作初步商用;第二,IBM能夠将IBM Q計劃(IBM量子計算計劃)在雲端IBM Cloud中傳遞的量子計算能力移植到商用一體機中;第三,通過讓量子計算機[語義不太通順,請确認表述 ? 已修改,通用近似超導量子計算機是此次IBM的量子計算機的類型,為免歧義已修改]走出實驗室,IBM可以為全球量子計算領域的研究團隊提供行之有效的量子研究技術、産品、資源等方面的支援。
5、阿裡巴巴宣布推出阿裡商業作業系統
【新聞摘要】 在位于杭州的全球品牌新零售峰會上,阿裡巴巴集團CEO張勇正式推出了阿裡商業作業系統,稱其将系統幫助全球零售業重構商業營運的11大要素。基于阿裡巴巴商業作業系統,阿裡巴巴當天對外公布了跨越阿裡多生态、幫助企業實作數字化轉型的“A100計劃”。包括品牌、商品、銷售、營銷、管道、制造、服務、金融、物流供應鍊、組織、資訊管理系統等企業營運中的11大商業要素,通過阿裡巴巴商業作業系統實作“首先能夠線上化,進而全面數字化”。
【小雲評論】正如文章作者所說,面向未來的數字經濟時代,所有企業都在走向整體的數字化經營,消費者和市場也在發生颠覆性的變化。數字技術不僅能為企業開拓新的網絡銷售通路,更改變了營銷、消費者營運、供應鍊管理、商品設計和生産方式等全鍊路。過去三年,新零售打開了一扇窗,作為阿裡商業作業系統的重要實踐,不僅讓人們更好地做生意,更改變了做生意的方式。全域營銷不僅讓營銷更精準效率更高,也變革了營銷的方式。在高度數字化的時代,一個交縱融合的物流網絡,将會從本質上改變貨品的流轉方式。
6、AI可高準确率診斷遺傳綜合征
【新聞摘要】 美國FDNA分析技術公司研究人員雅龍·古羅維奇及其同僚在英國《自然·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人工智能在接受上萬張真實患者面部圖像訓練後,能夠以高準确率識别罕見的遺傳綜合征。該研究團隊使用17000多張患者的面部圖像,訓練了一款深度學習算法,所有這些患者被确診的遺傳綜合征總計達幾百種。研究中所使用的圖像來自一個社群平台,臨床醫生會把患者的面部圖像傳上去。研究團隊利用兩個獨立的測試資料集來測試人工智能的表現,每一個資料集都包含數百張之前經過臨床專家分析的患者面部圖像。對于每一張測試圖像,人工智能按照一定順序列出各種潛在的綜合征。
【小雲評論】各種遺傳綜合征會表現出獨特的面部特征,它們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進行診斷。但是,可能的綜合征數量巨大,要正确識别并非易事。利用人工智能或能幫助診斷遺傳綜合征,但是早期關于這種可能性的研究所采用的訓練資料集規模不大,僅能識别少量綜合征。但在此次新的研究中,在兩組測試中,在90%左右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提出的前10條建議中都包括了正确的綜合征,這超過了臨床專家在另外三個實驗中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家同時強調,由于個人面部圖像是敏感但易得的資料,是以必須小心處理,以防該技術的歧視性濫用。
7、英特爾與Facebook合作開發AI晶片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将與Facebook合作,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新款人工智能晶片。這款晶片的研發表明英特爾試圖保持在快速增長的人工智能計算市場的主導地位,但這款晶片也将面臨來自英偉達公司和亞馬遜旗下AWS(亞馬遜網絡服務)部門的類似晶片的競争。此外,英特爾表示,這款新晶片将有助于研究人員所稱的推理預測的應用,即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并将其投入使用,例如在照片中自動标記好友。
【小雲評論】随着AI晶片市場熱度不斷升溫,以AI晶片為代表的專用晶片市場将進入快速增長期,其根本原因是随着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算法、資料和計算力成為數字世界的基礎元素,“專用晶片”則是将這三大基礎元素加以整合,以更好地為實際應用提供服務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因如此,英特爾與Facebook這樣的“IT公司與網際網路公司”的合作會越來越多,前者掌握着計算力和硬體基礎算法,後者則擁有資料和人工智能等應用型算法,兩者結合是設計制造更好的專用晶片的關鍵。
8、微軟拿下五角大樓17.6億美元合同
【新聞摘要】 據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表示,微軟已獲得其17.6億美元的五年期合同,為國防部、海岸警衛隊和情報部門提供企業服務,不過目前外界還無法獲知合同中微軟所提供的服務細則。近三年裡,微軟多次與美國國防部簽署億元級别的訂單,而且每個訂單都會為後續的合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2016年12月,微軟與美國國防部簽署9.27億美元的合作,為美國國防部不少于400萬台電腦更新至Win10,2018年3月美國國防部完成對Windows 10的全面部署,在部署結束的兩個月後,5月份微軟果然與美國國防部達成一項為期6年的數億美元雲計算協定。
【小雲評論】在微軟獲得美國國防部17.6億美元的五年期合同之後,不少人把該訂單與著名的美國國防部JEDI項目聯系了起來,即五角大樓的聯合企業防禦基礎設施雲計算解決方案合同,是美國國防部于2018年7月正式開始招标的100億美元雲服務采購計劃。但根據現有的JEDI提案聲明:JEDI的100億美元合同必須授予單個雲提供商,雖然這引起了包括微軟在内的9家公司的反對,但美國國防部對此卻并不在意,并認為“這種方式符合政府的最佳利益”。或許我們可以推斷,在美國國防部,JEDI僅僅是其中一個雲計算項目,還有更多的雲計算(有可能也會結合人工智能、大資料與IoT等領域)的項目正在推進之中。
9、NVIDIA在西雅圖開設機器人研究實驗室
【新聞摘要】 NVIDIA日前在美國西雅圖開設了機器人研究實驗室,該實驗室将容納50名機器人專家、20名來自NVIDIA的研究人員,以及其他更廣泛的學術研究團體。該實驗室的主任Dieter Fox是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的成員,據悉,NVIDIA之是以有意在西雅圖開設實驗室,正是為了聚集華盛頓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Maya Cakmak等有深厚相關知識的人。該實驗室目前正在進行大約十幾個項目,未來将逐一開放其研究論文并在會議上分享成果,不久前NVIDIA便剛剛分享了使用合成資料訓練機器人以及觀察人類活動的研究。
【小雲評論】Dieter Fox對這一實驗室有着非常大的期待,他表示希望該實驗室能聚集機器人控制、感覺、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等領域的專家,進而制造出能夠解決重大挑戰的機器人,為了達成這一切,他認為“需要有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團隊,涵蓋與之相關的所有子領域”。很顯然,Dieter Fox的這一觀點與剛剛宣布成立蘇世民學院的麻省理工學院不謀而合:培養、招募跨學科的研究專家,特别是在傳統研究領域疊加了計算機、人工智能等能力的人,将會是未來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而這一類人才也必然會成為人才市場争搶的熱點。
10、以太坊計劃減少99%耗能
【新聞摘要】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太坊的耗電量驚人,這不僅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費,導緻了污染和二氧化碳等環境問題,也将真正的消費者排擠在外。他表示,以太坊計劃在2019年開始動手削減能源浪費,據目前開發人員預計,到 2019 年底,用以太坊新代碼來交易,耗電量可望大幅減少 99% 。曾有研究估計,占加密貨币市值第二的以太坊,一年總耗電量大約與冰島相當,通常一筆交易耗電量就超過一個美國家庭平均一天的用電量。
【小雲評論】以太坊能源消耗過大的問題,出在名為“工作量證明”(PoW)的交易算法。參與者競相參與驗證加密交易并将其添加到區塊鍊的全球分布式賬本中。在這場赢家通吃的競賽機制中,參與者的運算能力越強,獲得完成交易的分紅機會也就越大。Vitalik Buterin提出通過使用新代碼的方式削減以太坊能源消耗與以太坊币價的下滑不無關系,而從去年 11 月以來,以太坊币價一路下跌,曾一度跌破100 美元,這幾乎讓所有的參與者無錢可賺,甚至迫使市場中的“礦工”放慢或關閉挖礦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