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不同生命周期業務政策選型問題研究

今天想讨論下在不同業務的生命周期時,業務方案或者政策的選型。同樣一個業務,可能會在不同時間呈現不同的模式。

從一個人來說,不同的年齡,身體結構本身就是不同的,我們稱之為外在表現形式的不同;同樣,在不同的年齡,心理和思維也不同,我們稱之為内在的不同。是以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裡,就應該因地制宜來選擇業務模型。

案例

我們先說一下交易,完整的三方交易系統應該具備三種角色,買方、賣方和平台方。買方支付金錢,賣方售賣物品,平台提供服務。

從資金流上來說,三方交易系統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買方支付資金到平台,二是平台将資金分潤或者分傭給賣方。其中第一個階段比較簡單,資金直接從買方出,我們稱之為:

——————-支付

第二個流程一般平台會跟賣方約定分潤比例,及這筆資金根據約定的比例分成兩份,一份留給平台,一份打給賣方。第二個流程我們稱之為:

——————-結算

淘寶結算模式,淘寶寶貝的結算模式是使用者确認收貨或7天自動到期後,款項一次性打給賣家。但是對于周期性的軟體服務,淘寶服務市場的結算模式就是按月分潤,即一筆訂購了一年的服務的資金,按月均攤結算給賣家。

比如,買家在1月初購入1200元/年的CRM管理系統,則賣家會在每個月的固定時間收到1200/12=100元入賬。

但是對于SAAS行業來說,很多都是小型的賣家,即小型服務商。這些小型服務市場在直銷或者分銷等各個自由管道對軟體做分發,都是會即時回款。淘寶服務市場上的已有的服務商,由于體量巨大,是以可以扛得住回款周期較長的風險,但是對于小型服務商來說,回款周期過長直接導緻服務商的資金斷裂。

是以,同樣的産品類型,服務商不同的生命階段,交易平台就需要給出不同的結算模式。同樣,如果按月均攤,則服務商無法抗住資金壓力;參考淘寶一次性打款,又可能會出現服務商倒閉或違規潛逃,則會給平台帶來巨大壓力。

其中一個解決模式,就是采用其他方面的限制,比如簽訂深度合作合同、繳納保證金等手段。此類是不是通過結算本身的政策來實作的。

思路

兩個方式都有問題,那麼折中是最好的,能使服務商快速回款,又能保證平台不會承擔太大的風險。那麼其中“滑動視窗”的結算方式是可以較好的滿足需求。

“滑動視窗”的結算模式,即設定打款視窗,到指定視窗則給服務商打款,打完後,視窗就會向後移動,視窗大小可以根據目前的服務商信用等級、平台沉澱資金額度進行變化。滑動視窗為1,則退化成淘寶寶貝的一次性打款模式,視窗為30天,則變為按月分潤的模式。是以這種方式是一種較好的降低風險,并且又可以實作針對不同服務商進行快速結算的需求。

當然,這種方式會增加系統的複雜度。這個就是系統具體的實作問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