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撰文|趙立波

拿破侖·波拿巴,十九世紀法國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曆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其一生的軍事生涯可謂縱縱橫捭阖,在人類戰争史上留下強烈的個人光輝和悲劇色彩。其将個人的能量、決心、意志發揮到了極緻,屢次創造戰争奇迹,建立赫赫戰果,同時又經曆重大挫折和失敗,但都是百折不回,這種戰鬥到底的精神令讓強大而衆多的對手感到敬畏。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拿破侖一世

拿破侖一生活動發展過程的基本輪廓是這樣的:1789年七月十四日,法國人民攻打巴士底獄這一封建統治象征。法國資産階級革命爆發。當時,拿破侖是法國軍隊中的一名二十歲的少尉。1793年,雅各賓派專權,法國資産階級革命達到最高峰。同年,第一次反法聯盟組成,二十四歲的拿破侖在法軍收複土倫戰役中初露鋒芒,因功晉升為炮兵少将。一年後發生熱月政變,成立督政府。轉年,拿破侖炮轟暴亂的王黨,被任命為後方武裝部隊司令。1796年,拿破侖揮師攻入意大利,奇兵緻勝。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拿破侖的戰略

1798年第二次反法聯盟組成,轉年後“霧月政變”,拿破侖任第一執政。到1804年時,三十五歲的拿破侖稱帝,此後他接連對歐洲衆多國家發動戰争,擊潰兩次反法聯盟。1806年對英國實行“大陸封鎖”。1809年第五次反法聯盟組成。1810年,拿破侖帝國到達極盛時代。随即法國發生嚴重經濟危機,加之1812入侵俄國失敗,第六次反法同盟将拿破侖打敗,由此讓四十五歲的法皇拿破侖第一次退位。

拿破侖雄心勃勃的個性讓他成了一個好鬥的獅子,一生崇拜武力,其人生具有兩重性。

清末民初,有兩個外國曆史人物在中國和知識界享有特殊盛譽,一個是美國的華盛頓,一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法國拿破侖。顯然把華盛頓和拿破侖這樣的人物當作解國危于倒懸的希望。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拿破侖

尤其對于拿破侖,當時在清朝的一個科舉考題還鬧出笑話。盡管大清的知識分子對拿破侖相當崇拜,但是這也屬于“局部狂熱”,相對來講,清朝人對外國人物基本上還是很陌生。有一個啼笑皆非的片段。清代科舉時為了迎合中外曆史的内容,有一次考官出題時,把法國的拿破侖用了進去,粗略知道他與項羽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勇猛戰将,便出了一道中外人物比較的試題:《項羽拿破輪論》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的答案非常有趣,一位考生一開筆就寫到:“夫項羽,拔山蓋世之雄,豈有破輪而不能拿哉?使破輪自修其政,又焉能為項羽所拿者?拿全輪而不勝,而況于拿破輪也哉?”真實再現了“關公戰秦瓊”的科舉考試版本。盡管是個笑話試題,但是對成敗“自修齊政”的考量還是相當準确的。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清代科舉

拿破侖未滿10歲就進入軍校,在其《略記——我的經曆》書中寫道:“我于十六歲又十五天是當上了軍官。”驗證了他奮鬥的理想“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他一生征戰縱橫歐洲,幾度打遍天下無敵手,是真正的戰争天才。甚至在他生命彌留之際,海上突然刮起大風,拔木震屋,他說:“此甚似我臨陣殺敵時!”【1】他死時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法蘭西……軍隊……先鋒。”

這個男人雖然一生在不斷争議和鬥争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是罕見的世界級争議的曆史人物之一。他既繼承、穩定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也公然踐踏了大革命的旗幟;他既給歐洲乃至世界送去了革命的福音,也以霸權主義的鐵蹄蹂躏了其他民族,至少從表象看,拿破侖身上存在着兩個方面,他扮演了兩種角兒,他是耶稣基督,也是魔鬼撒旦。

馬背上的拿破侖的戰績一時天下無敵,雖然兵力經常處于劣勢,絕大多數都能以少勝多,反敗為勝,卻是以逐漸膨脹,導緻逐漸走向失敗。

“我原想建立歐羅巴合衆國”,這是拿破侖雄偉的野心,甚至他将自己的事業也進行了安排“我兒子必須繼承我到處成功的事業,即用牢不可破的聯邦關系來團結歐洲”。因為這次的失敗,拿破侖自己就将美夢打破。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拿破侖加冕

拿破侖的一生幾乎是在“馬背”上度過的。他一共指揮大小50多個戰役,這個數次大大超過了此前西方曆史上的任何一個軍事統帥。拿破侖在20年間,曾指揮法國軍隊幾乎同整個歐洲的軍隊作戰。雖然在兵力上出處于劣勢,但絕大多數的戰役中都能反敗為勝。從其指揮藝術上來講,最突出的原因就是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到1803年,比利時、尼斯、薩福伊、皮埃蒙特(今意大利)也成為法國的一部分,1808年,拿破侖獲得了羅馬;翌年,拿破侖又攫取屬于德意志土地的威斯特伐利亞和曾經繁盛一時的漢莎同盟諸城。此時的法國已經從108個行省,擁有3300萬人口膨脹到130個行省,共計4400萬人口,俨然成了泱泱新興帝國。拿破侖之是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與他的正确軍事指揮有着重大關系,其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是其最大亮點。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相關形勢圖

集中優勢兵力,對軍事統帥來說似乎是個常識,但在兵力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如何集中優勢兵力,并且能夠大敗強敵,卻不是一般統帥能夠辦到的。拿破侖指揮的奧斯特裡茨戰役堪稱經典之作,當時法軍有7.3萬人,俄國和奧地利聯軍有9萬人。拿破侖以1萬法軍吸引俄國4萬人,集中6萬人攻擊5萬聯軍,結果大勝,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可謂西方般活靈活現的“田忌賽馬”。“拿破侖的多數戰役……都是以少擊衆,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着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2】

在入侵俄羅斯時,第一階段1812年6月到9月,是法軍進攻,俄軍敗退,知道俄羅斯淪陷;第二階段1812年10月到12月是法軍退出俄羅斯,俄軍開始反攻,到法軍被徹底擊敗,退出俄國為止。“以兩個階段宣告完結,例如法俄戰争,拿破侖從進攻到退卻,俄國從退卻到反攻,雙方都有兩個階段。”【3】原先占有時的一方之是以會從進攻轉向防禦,原因是“占地越多,危險也越大,如拿破侖,如馬其頓王亞曆山大”。【4】拿破侖的巨大成功将他逐漸引向失敗,源于他不斷的開拓,喪失了此前的謹慎與理性。這種膨脹是因其不斷勝利造成的。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戰場上的拿破侖

早在第一次遠征意大利取得輝煌勝利之後,當時還沒有登上法國最高統治地位的拿破侖就提出了這一戰略思想。他認為,法國應該是“歐洲的仲裁者”,“對歐洲局勢舉足輕重,即以“我們的意志來左右局勢”。【5】他不僅認為法國應該稱霸歐洲,而且還得稱霸全世界。他說:“這個小小的歐洲是不能給我提供足夠的榮譽的我。我必須到東方去尋求,所有不朽的盛名都來自東方的。”在大帝國崩潰前夕,拿破侖回顧自己曾走的道路時,還直言不諱甚至頗為遺憾地承認:“我希望法國統治全世界。”【6】并且拿破侖确實将這些計劃進行了大幅度的推進,他先是遠征埃及,目的是切斷用過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殺英國對東方的貿易。第二個計劃是入侵英國本土,并在1803年時,拿破侖就打算七月間橫渡英吉利海峽。拿破侖說:“我隻需三個霧天就會成為倫敦、英國過會和英格蘭銀行的主人。”【7】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拿破侖遠征俄國

但是這個方案很快遭到挫折,原因是法國的海軍遭到英國的阻擊,奧地利的軍隊也從東面發動進攻拿破侖不得不集中精力對奧作戰。拿破侖還有一個計劃就是對英國實施大陸封鎖,企圖通過嚴禁英國商品進入時常,窒息英國經濟,但實施起來效果并不明顯。拿破侖雖然沒能實作摧毀英國進而稱霸世界的野心,但是他先後擊潰了英國組織的四次反法聯盟,确立了歐洲大陸的霸權,由此逐漸導緻侵略俄國失敗。

萊比錫會戰,拿破侖不敗的神話被徹底打破,退位後被流放厄爾巴島,從此徹底走向衰弱。

萊比錫戰役,發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國萊比錫附近。拿破侖以18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30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侖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傳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侖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侖戰争中最激烈的戰役,拿破侖的戰敗代表着拿破侖統治德意志的最後希望已經幻滅,反法聯軍于1814年3月31日進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侖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侖本人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依然保留“皇帝”稱号,領土僅限于厄爾巴島。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拿破侖被流放

拿破侖的失敗并非偶然,而是一系列戰局的連鎖反應導緻了最終戰敗結局。從根本角度來講,拿破侖的瘋狂掠奪已經嚴重違背人類道德,是一股逆流,是不得人心的。從戰略來講,拿破侖征讨沙俄的挫敗由此堅定了反法聯盟的信心。雖然1810年,他曾得意忘形地高喊:“再過三年,我就要成為全世界的主人,現在隻剩下一個俄國,不過我一定要擊敗它。”【8】然而當他派出50萬大軍侵犯俄羅斯,直逼莫斯科,結果遭到了慘敗,成為拿破侖政治生命的“決定點”,其帝國由勝而衰,從此一蹶不振,由此導緻了萊比錫的慘敗。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犯了什麼兵家大忌被打慘?看清代科舉如何調侃

萊比錫戰役

拿破侖的帝國對外戰争,從根本上說,完全是為了奪取世界霸權,他對被奴役、被侵略的各國人民實行軍事進攻、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結果隻能引起階級沖突和民族沖突的尖銳,進而産生了“反對拿破侖帝國的民族解放戰争”。(列甯語)但是,必須指出,不光信仰武力外,更擅長的軍事藝術對世界産生了深遠影響。恩格斯說:“由拿破侖發展最完善地步的新的作戰方法,比舊的方法優越的多”,“以緻現代的将軍們一般地不僅不能勝過他,而且隻能試圖在自己最光輝和最成功的作戰中抄襲他。”對于他的士兵來說,拿破侖是一位如同慈父的領袖,他甚至說:“我總是準備為我的士兵做為我自己親生兒子所能做的事情。”這些或多或少解釋了拿破侖軍隊戰鬥力一直強悍的原因。盡管在失敗後被流放,卻為他日後依舊不甘心的“百日王朝”埋下伏筆,遺憾的是,他不再是從勝利走向勝利,而是相反。

注釋:

【1】《論拿破侖的軍事天才》

【2】《論拿破侖》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3】《檔案選集》第11卷,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557頁。

【4】《解放日報》1941年10月31日。

【5】羅斯《拿破侖一世傳》上冊,第185、183、313頁。

【6】勒費弗爾《拿破侖時代》下卷,第169頁、288頁。

【7】蘇聯科學院曆史研究所《近代史》第二卷。

【8】塔爾列:《拿破侖傳》,第3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