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劉潤的《新零售》

說古時候,老師讓學生熟讀一本書。

幾天過去了,老師問學生:你從書中學到了什麼呀?

學生答道:老師,我終于知道了,原來書是印出來的。

哪有什麼新零售,絕對的“新”零售概念其實并不存在。

  • 在鐵路出現的時候,西爾斯利用鐵路提供的運輸網絡,創造了郵購業務,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新零售。
  • 在汽車普及之後,人們開車購物變得極為便利,沃爾瑪利用這一點創造了大型超市,新零售變成了大型超市。
  • 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社交網絡、人工智能出現之後,于是,我們看到了今天的新零售。

這個“新”是相對的,主要是“新技術”,在新技術的推動下,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新零售,但零售的本質不變。

劉潤認為:零售的本質是連接配接人與貨的場,是資訊流、資金流、物流的千萬組合。

讀劉潤的《新零售》

其中,商品要經曆D(設計)、M(制造)、S(供應鍊)、B(批發商)、b(零售商)、才能到達C(消費者)手中,商品的成本不僅包括在D和M處發生的設計與制造成本,還包括在S、B、b處發生的交易成本。

消費者在選擇一件商品時,首先要在琳琅滿面的商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産品,這個過程要解決資訊流的問題,找到了商品之後還要能夠友善安全的支付,這個過程要解決資金流的問題,最後,購買的商品要能夠迅速便捷的傳遞給消費者,這就要解決物流的問題。

商家在經營的過程中,想要提高收入,就要盡可能的擷取流量、增加轉化率、提高客單價、放大複購率。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讀劉潤的《新零售》

站在貨的角度提高效率,主要的着眼點就是盡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具體操作上,可選的組合非常多:

  • 梅西百貨為了讓商品賣的更便宜通過自營商品繞過貿易商和經銷商(S)創造出了M2B模式。
  • 名創優品讓M(工廠)跨過S和B直接和b(零售商)對接實作了M2b。
  • 鹹魚和瓜子二手車通過讓C(賣方)和C(買方)直接對接消除了中間環節B和b創造出了C2C模式。
  • 天貓小店通過供應鍊平台賦能社群夫妻小店,跳過了B(批發商)實作了S2b模式。
  • 通過讓傳統的供應鍊方向反轉的方式可以消除庫存,海爾通過産品的子產品化和無人工廠實作了客戶定制的柔性制造,進而實作了C2B、紅領制衣通過進一步的跳過b、B、S等一切不必要的環節,實作了C2M,雖然機關的生産成本約有10%的上升,但通過降低庫存節省了50%的成本。

站在場的角度,商場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商品體驗資訊流,商場的租金、物品的陳列、庫存的占用,都是資訊流成本,這些成本都要通過差價的方式分攤給消費者,這種交易結構就是用商品差價,補貼資訊流成本。假如消費者隻是從商場體驗商品,再選擇從線上購買,商場的交易結構将無法維持。為了解決資訊流問題,商場向品牌商收取陳列費,品牌商開出了不賣貨的體驗店,商場隻能變扣點為收租金,都是由品牌商來支付資訊流的成本。

站在人的角度,過去大家都在追求旺鋪,其實旺鋪高昂的租金就是商家在為流量付費,除了流量還有轉化率、小米通過爆品實作了所謂的“靜消力”,就是商品靜靜的放在那裡就會吸引消費者購買,通過提高商品之間的關聯度來提升連帶購買率,進而提高客單價,其實除了小米,蘋果更是這方面的高手,所有的蘋果産品都有高度的關聯性,一不小心,全家桶就齊了,對于提升複購率,小米的秘訣是強化質優價廉的品牌認知,雷軍曾經講過:小米的産品,可以閉着眼睛買。

其實流量是可以“做”出來,盒馬鮮生在創立之初,就确定如下頂層設計:

  • 第一、線上的收入必須大于線下。
  • 第二、線上的每日訂單一定要超過一定的量,要成為一門有規模的生意。
  • 第三、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實作門店3公裡半徑内30分鐘配送。
  • 第四、要做到線下往線上引流,App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援,能夠獨立生存。

前幾天拜訪一位老總,探讨盒馬的新零售,老總畢竟是老總,一針見血的就指出了一些盒馬目前的問題,但其實細想上面四條,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線上收入必須要大于線下,因為這樣才能更有規模,為什麼是30分鐘,因為如果能夠保證30分鐘之内送到,人們才可以拿起手機就下單而不帶一點猶豫,為什麼是3公裡,這時因為受限于目前的技術條件,隻有在3公裡範圍内才能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實作30分鐘配送,假如疊代出了更高效的方式,3公裡可以變成5公裡,也可以變成10公裡,這樣就可以讓生意的規模更大。為啥強調的是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援,因為流量會越來越貴,在網際網路領域最稀缺、最值錢、最現實的技術就是低成本擷取流量的技術。

消費者隻要能把App裝上,盒馬實體店的任務其實就算完成了,其他的其實都不重要。

很多老司機其實隻是知道按照固定的邏輯“開車”,他們懂的未必是“車”本身。

很多客戶在面對轉型挑戰時,通常傾向于尋找外部支援,尋找老司機、方法論、這種做法在環境穩定的背景下沒有問題,但在目前時代大變革的背景下,這些老司機的方法論也靠不住。

按照一個時髦的詞彙,這種情況叫做非連續性。

本質思維,或者說成第一性原理是跨越非連續性的階梯。

這才是書中精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