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似盤子似炸薯片,科學家首次展示銀河系恒星外盤“翹曲”結構

該發現将為未來探究巨大盤星星系形成和演變提供重要的指引性線索。

銀河系是什麼樣子的?盤狀?其實從整體來看,它并不是平整的,而更像是一片邊緣向上或向下卷起的“炸薯片”。

近日,中國與澳洲的科學家聯合在國際期刊《自然-天文》上釋出了一項天文新發現,首次對銀河系恒星盤的“翹曲”結構進行了描述和展示。

不似盤子似炸薯片,科學家首次展示銀河系恒星外盤“翹曲”結構

在以往的天文觀測中,科學家發現宇宙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星系外盤都或多或少的有所卷曲,這一形狀被稱為“翹曲”。很早之前,科學家便發現銀河系的氣體盤也有着翹曲結構,但有關星系外盤形狀,一直缺少直接證據用以論證。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博士陳孝钿表示,“銀河系外盤距離測量難度非常的大,但如果沒有相對準确的資料,就無法做最終判斷。“幸運的是,該團隊發現了一個紅外全天變星,星表包含了1339顆銀河系造父變星(周光關系可以确定星團、星系的距離,是以造父變星被譽為“量天尺”),正是判斷銀河系恒星盤形狀的絕佳測量體,徹底點亮了銀河系外盤。

從三維空間分布圖看,距離銀河系中心越遠的造父變星偏離銀盤面的角度就越大,整體呈現出“S”的形狀:如果面向銀心并讓北銀極(銀極為假象點,與銀道面垂直,是銀道坐标系的重要坐标點)朝上,那麼左手邊的銀盤便會朝北卷起,右手邊的則相反。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該“翹曲”有複雜的進動現象。

不似盤子似炸薯片,科學家首次展示銀河系恒星外盤“翹曲”結構

澳洲麥考瑞大學教授理查德·迪何銳思表示,“令人驚奇的是造父變星的恒星盤結構與銀河系氣體盤結構非常一緻,而且‘翹曲’是扭轉的螺旋樣式。”

可以說,發現銀河系恒星盤“翹曲”不僅更新了大家原本銀河系形狀的認知,而且還為科學家觀測銀河系外盤提供了直接觀測證據,将為未來探究此類巨大盤星星系形成和演變提供重要的指引性線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