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明朝亡于萬曆?看看神宗皇帝開了多少“礦”,你就明白了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明朝社會經濟的總體發展水準遠遠超越宋代,手工業如礦冶、紡織、陶瓷、造紙、印刷、造船等業的成就尤為突出。明中期之後,商品經濟大發展,民營手工業實力強大,絲織、棉布加工、采礦和鐵器鑄造、制瓷、造紙以及榨油等部門中出現了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經營方式萌芽。其實力已超越官營手工業,成為手工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為什麼說明朝亡于萬曆?看看神宗皇帝開了多少“礦”,你就明白了

商品經濟大發展的同時,江南特色市鎮大量湧現,盛世規模空前擴大,蘇州是江南地區相當繁盛的一座城市,由于水陸交通便利,絲織品行業大幅度發展,蘇州成為蘇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為什麼說明朝亡于萬曆?看看神宗皇帝開了多少“礦”,你就明白了

在萬曆年間,蘇州城裡百工聚集,手工業者猛增。作為江南絲織業重鎮,蘇州紡織勞工最多,機匠有千戶。有官方的織染局,但更多都是以家庭為機關進行工作。城市中的人口,分為三個群體。占最大規模的是城市中的手工業者,他們從事紡織業,從事各種日常生活品與奢侈品加工,但這部分人獲利有限,僅能糊口;其次,是工廠主,或由鄉紳轉化而來,或由市民中的富裕階層轉化而來;最後,是生員,或已經考取功名的人,在明代,這一部分人是享有部分特權的知識階層。

為什麼說明朝亡于萬曆?看看神宗皇帝開了多少“礦”,你就明白了

萬曆二十九年,蘇州爆發了大規模的織工反礦稅暴動,史稱“織傭之變”。為什麼會發生“織傭之變”呢?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有沖突的應該是勞資雙方,即廠主與手工業勞工,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我們看到的卻是這兩者聯合對抗政府,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課稅太重。這年水災,物價很高,織造太監孫隆把稅加到織戶頭上,每機一張,稅銀三錢。于是,先是傭工徐元、顧元等集衆二千餘人抗議,見到稅官就毆殺。投靠過稅監的鄉紳和富戶,也在所難免。

為什麼說明朝亡于萬曆?看看神宗皇帝開了多少“礦”,你就明白了

萬曆年間富庶地區的城市抗議礦監稅使的運動,實際上,也并沒有生成一個大規模的全國性社會運動,與明末各地發生農民起義的情況并不一緻。但是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但是更是對而社會沖突已經很尖銳,隐患不絕,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就可能轉化為惡性群體事件。

明神宗萬曆年間,一旦某個地方發現了金銀礦和原砂礦,皇帝就派宦官去管理,官銜則是“提督太監”,俗稱“礦監”和“稅監”。

礦監和稅監“口銜天憲,手握皇綱”,名為國家收稅,實為自己斂财。為了達到目的,不惜拆民房,廢良田,挖墳墓,弄得人心惶惶,怨聲載道,手工業勞工和商人的反礦監反稅監鬥争此起彼伏。

1596年,陳奉為湖廣稅監。他到任後橫征暴斂,收錢數以萬計,中間光民反就有10多次,使武昌數萬市民包圍稅署,天下嘩然。

1599年,山東臨清又爆發了驅逐稅監馬堂的暴動。馬堂為臨清礦監時搜刮稅無不在陳奉之下,每年他起碼從山東收稅15. 6萬兩,而上繳朝廷的卻隻有7,8千兩!他還雇傭大量流氓地痞公開搶劫,一有反抗則以造反問斬,不知多少人家被他鬧地家破人亡。臨清市民王佐朝率領上萬名群衆放火燒了他的稅署,還殺死馬的随從30多人。

為什麼說明朝亡于萬曆?看看神宗皇帝開了多少“礦”,你就明白了

除外,1601年在江西景德鎮也爆發了反對稅監潘相的暴動,1603年在北京爆發反稅監王朝的鬥争,1606年雲南發生反稅監楊榮的鬥争。這些鬥争都明顯的讓整個明朝顫抖,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