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啥是中台?

這幾天,阿裡影業的《啥是佩奇》大火,在IT圈裡,也有一個佩奇,這個佩奇就是阿裡提出的“中台”。

在IT圈問“啥是中台?”就像在村裡問“啥是佩奇”一個效果。

2016年,去杭州參加雲栖大會,在大會前一天,阿裡雲組織了一場教育訓練,其中一段就是關于“中台”的。為此,我回來後還專門寫了一個公衆号文章:《兄台,你可知道“中台”?》

在文中,我将中台類比為華為的“班長的戰争”,即“讓能聽見炮火的人來指揮戰争”,這個聽見的炮火的人來自“前台”,而呼喚的炮火正是來自于“中台”。

那麼到底什麼是中台?

中台是基于阿裡中間件建構的雲化的業務能力。

阿裡中間件包括但不限于:

  • EDAS、應用服務托管平台,中台的能力需要通過應用服務來呈現,而所有的中台服務都運作在EDAS之上, 目前EDAS上支援Spring Cloud、Dubbo、HSF編寫的應用,其中Spring Cloud、Dubbo都是開源分布式服務架構、HSF是阿裡巴巴自己私有的架構。
  • MQ、消息中間件服務,應用服務之間可以直接調用,但也可以通過消息中間件來互相互動,用消息中間件的好處是可以“削峰填谷”,有了MQ,阿裡巴巴每年的雙十一才有能力承載那麼高的并發量。
  • ARMS、應用和前端監控服務,最終,中台裡會有大量的分布式應用服務,哪些中台服務運作的好、哪些運作的有問題,靠人工是回答不了的,隻有通過ARMS這樣的監控系統才能快速發現和診斷應用故障。
  • PTS、壓力測試服務,中台的目的是為了創新,創新的目的是為了盈利,網際網路背景下的盈利自然離不開“流量”,流量來了系統能兜的住麼?現在的系統能承載的壓力有多大?靠拍腦門子?就算拍碎了也沒用,用PTS可以盡可能的仿真真實的業務流量壓力,讓系統上線前模拟考試。
  • GTS、分布式事務服務,分布式系統有一個難題,就是假如一筆交易需要調用多個分布式服務時,一旦某個服務調用不成功,就要保證交易可以整體回退,GTS就是負責這個事情的。
  • CSB、面向外部提供服務的管控平台,中台對内部服務時可以使用Spring Cloud、Dubbo、HSF的遠端調用,對外部服務時為了保證邊界的安全和可控就需要用到CSB。
  • DRDS、分布式資料庫服務,所有的中台服務都是自己管理資料,一般用的都是MySQL這樣的輕量級的關系型資料庫,一旦某個中台服務承載的資料量過大,用單個MySQL承載不了,就需要将多個MySQL整合起來存儲和處理,這個整合工作就是通過DRDS來處理的。

那麼什麼是雲化的業務能力,我覺得解釋這個問題還要看曾鳴教授的“點”、“線”、“面”、“體”理論。

曾鳴教授說:

  • “面”指的是平台或生态型的企業。“面”的核心是要有創造新模式的可能性。
  • “點”是指在“面”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新角色,淘寶上提供物流、模特、軟體服務的商家,這些角色都是淘寶這個“面”上的不同“點”。
  • “線”、淘寶賣家都是典型的“線”。依托于淘寶這個“面”,淘寶賣家能夠直接為消費者提供産品和服務。
  • 體、“點”、“線”、和“面”是一個三者共生、共同發展的結構,例如淘寶的生态“體系”,“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充過程中,如果能夠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益完善的“體”。例如源于淘寶的支付寶、阿裡雲也都形成了另外一個新的“面”,産生了新的創新,最終形成了一個基于網際網路的新型經濟體。

有關“點”、“線”、“面”、“體”理論更細緻的介紹推薦看看曾鳴教授的《智能商業》這本書。

按照曾鳴教授的理論,“點”、“線”、“面”、“體”對應的是網絡協同,而完整的智能商業雙螺旋還包括資料智能。

網絡協同對應的是業務中台,資料智能對應是資料中台。

在16年的那篇文章中我将中台的提出者歸到當時的阿裡集團CTO行癫的名下,而今天的行癫已然是阿裡雲智能事業群的總裁。就在不久前,行癫在阿裡新零售峰會上提出的兩個中台卻變成了:“資料中台”、“智能中台”。

就在我們還在糾結于啥是業務能力的雲化的時候,人家的中台又進化了。

不過到底啥是中台?好像又不是那麼重要。

啥是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