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相信關心 EOS 系統的同學肯定見過下面這張藍圖。對,目前隻是一個藍圖,而且以 BM 的尿性,肯定在心理已經把這張圖改的面目全非了(比如圖中的 eosd 早就改名了)。是以這張圖隻能作為未來 EOS 發展方向的參考而已,目前的 EOS 還遠沒有這麼複雜和完善。

了解系統架構之前我們先看看目前 EOS 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
-
: EOS 系統的核心程序,也就是所謂的“節點”。運作時可以配置插件:nodeos
-
(見證人插件):見證人必須使用這個插件,普通節點不需要。producer_plugin
-
(錢包插件):使用這個插件就可以省去 keosd 錢包工具。wallet_plugin
-
(錢包接口插件):給錢包插件提供接口。wallet_api_plugin
-
(區塊連結口插件):提供區塊鍊資料接口。chain_api_plugin
-
(http 插件):提供 http 接口。http_plugin
-
(賬戶曆史接口):提供賬戶曆史查詢接口。account_history_api_plugin
-
-
:本地的指令行工具,通過指令行與真人使用者互動,并與節點(nodeos)的 REST 接口通信。是使用者或者開發者與節點程序互動的橋梁。cleos
-
:本地錢包工具。非節點使用者存儲錢包的程序,可以管理多個含有私鑰的錢包并加密。keosd
本地單節點測試系統
本地單節點的情況下,僅需要
nodeos
和
cleos
,不需要
keosd
,因為用節點的錢包插件管理私鑰即可。這一個節點就是區塊鍊的全部,所有的資料均儲存在單一節點中。是以下圖中的“BlockChian”隻是一個概念,所有的出塊工作全都在
nodeos
中搞定。
本地多節點測試系統
本地多節點測試系統就更接近真實的區塊鍊網絡了,隻是運作在同一台計算機中。各個程式各司其職,
keosd
管理私鑰,
cleos
連接配接使用者與節點,
nodeos
作為節點出塊。
公共測試網絡
公共測試網絡的架構與即将上線的 EOS 主網基本相同,隻是缺少了 100 個後備節點,有 21 個主節點。使用者通過
cleos
連接配接到
nodeos
,
nodeos
再連接配接到區塊鍊網絡(其他
nodeos
)。
EOS 初期主網絡
如果近期沒有大的變化,EOS 即将上線的主網絡就是 21主節點 + 100 後備節點的架構。
(圖檔來自或修改自 EOS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