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錄KubeCon 2018,阿裡雲與容器技術極客們的親密接觸

2018年11月13日~15日,容器領域最大的峰會之一KubeCon+CloudNativeCon首次登陸中國,來自全球的頂級科技企業齊聚一堂進行了一場思想大碰撞,議題數量接近200個,比去年規模最大的北美峰會多出近30%,為國内外開發者奉獻了一場前沿科技與創新領域的技術盛宴。阿裡雲作為大會鑽石贊助商分享了在容器、無伺服器計算以及雲原生領域的趨勢與實踐。

記錄KubeCon 2018,阿裡雲與容器技術極客們的親密接觸

在大會期間,阿裡雲舉辦了‘Crafting diverse apps, Alibaba Cloud K8s playground’主題沙龍,并且與現場近百位開發者完成了Kubernetes的動手實踐,近百位開發者通過阿裡雲容器、工具完成了多種實踐,主要聚焦于服務網格、深度學習、容器安全、微服務、DevOps、Serverless等領域技術,一起來看看現場有哪些亮點與趨勢:

趨勢1:Kubernetes +Serverless

如今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在雲上運作容器,然而如果簡單粗暴的在雲上運作容器遠達不到理想狀态,叢集安裝、配置和伺服器管理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無伺服器容器模式的誕生則簡化了容器平台的運維工作,讓開發者可以專注于設計和建構應用程式,而不需管理運作應用程式的Kubernetes叢集和伺服器等基礎設施。

早在2015年,阿裡雲容器服務就實作了商業化,現在已經是國内最大規模的容器公共雲平台,為迅雷、微網誌、ofo、碼隆科技等數千家企業提供容器服務。

阿裡雲為客戶提供了三種Kubernetes服務模式。首先是基本的Kubernetes叢集服務,企業可以自主選擇虛拟主機規格,旗下所提供的裸機服務、GPU運算服務,還可自選作業系統及運作環境的Kubernetes版本。第二種是托管版K8s,master由平台托管簡單低成本。

第三種是今年推出的Serverless Kubernetes服務,強調企業可以快速建立Kubernetes應用,阿裡雲表示,在Serverless Kubernetes的應用情境下,隻需要5秒,就能完成Kubernetes叢集建立,30秒就能完成應用程式部署。

Serverless Kubernetes服務基于阿裡雲彈性計算基礎架構,充分發揮了虛拟化資源帶來的安全性、彈性特點;并且與Kubernetes 生态相容,支援Workload(Deployment, StatefulSet, Job, Pod)、Service、Ingress、Volumes、Service Account and HPA等功能,與容器使用者現有應用環境完全融合。

記錄KubeCon 2018,阿裡雲與容器技術極客們的親密接觸

趨勢2:Kubernetes +深度學習

對于AI開發者而言,深度學習任務需要頻繁的模型訓練,大規模叢集排程及GPU資源至關重要。把深度學習和Kubernetes結合起來則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當然這還遠遠不夠,對于AI開發者來說使用容器還是有較高的門檻。

那麼,如何更好的提升深度學習訓練的效率呢?

為此,阿裡雲為開發者提供了新的能力。阿裡雲容器服務深度學習解決方案屏蔽所有底層資源複雜性,可以幫助使用者高效排程CPU/GPU等異構資源,多元度監控告警和運維,并深度整合阿裡雲資源與服務;開源深度學習工具Arena則可以讓使用者擁有雲端叢集級别排程和管理的能力,提供了極簡的使用體驗。Arena已經貢獻到kubeflow開源社群,https://github.com/kubeflow/arena

除此之外,面向追求極緻效率的深度學習、高性能計算場景,還可以配合融合以太網的RDMA協定(RoCE)技術25Gb網絡,采用CPFS這樣并行檔案系統提升處理效率,提供高達1億IOPS和1TBps吞吐的能力。

趨勢3:Kubernetes+服務網格Istio

如今雲原生時代,Kubernetes編排容器服務已經成為一種事實标準;同時微服務與容器在輕量、快速部署、運維等特征的比對,微服務運作在容器中也正成為一種标準實踐。

而Istio在微服務治理上很好地補齊了Kubernetes,同時它又與Kubernetes有着完美的內建,不同于現有的微服務架構如SpringCloud/Netflix OSS等。

記錄KubeCon 2018,阿裡雲與容器技術極客們的親密接觸

阿裡雲正在積極推進對Istio的支援,目前,Istio社群已經內建了在阿裡雲上如何使用Istio的部署指南。利用 Istio 服務網格,可以管理Kubernetes叢集上面的Pod之間的流量。對于雲原生應用而言,采用Kubernetes建構微服務部署和叢集管理能力,采用Istio建構服務治理能力,将逐漸成為應用微服務轉型的标準配置。

趨勢4:融入了大衆的衣食住行,雲原生系統勢在必行

雲計算在十多年前成為了一種對外的IT服務,當初大衆不解或不屑的态度随着技術發展漸漸轉變為認可和重視。如今“雲原生”一詞被業界專家們反複提起并被認為是雲計算的下一個努力方向。在大會keynote環節中,阿裡雲研究員馬濤分享了雲原生生态系統在中國的現狀,并表示雲原生技術已經融入了大衆的衣食住行。

記錄KubeCon 2018,阿裡雲與容器技術極客們的親密接觸

在容器化基礎架構和服務治理層,建構最上層的業務抽象,需要一整個的雲原生作業系統。阿裡雲容器服務就是基于這一理念打造。

記錄KubeCon 2018,阿裡雲與容器技術極客們的親密接觸

容器已經成為一種技術平台,需要兼顧各種類需求,如IoT領域、深度學習、區塊鍊等應用及場景化需求。阿裡雲區塊鍊進階技術專家餘珊為,“區塊鍊業務應用沒有統一的标準,會涉及到各種類型的應用。而容器提供了标準的軟體打包、分發能力,實作了運作環境的一緻性以及與底層的解耦,并且可以充分發揮Kubernetes的資源排程、運維管理、安全隔離、微服務架構等優勢。”

記錄KubeCon 2018,阿裡雲與容器技術極客們的親密接觸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11-19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CNCF官微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