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引言:

目前金融業IT系統大多由業務部門或管道進行豎井式建設,這種模式的好處是系統專業性強,但同時也給營運及IT管理部門帶來分散性陣痛。那麼如何在強監管與統一風控的形勢下,實作統一管控、快速響應、應需而變、按期傳遞?中台架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本文主要以某城商行基于BIIP實施的交易中台的實踐案例展開分享,一起和大家探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背景、技術方案及功能架構。

目錄:

1、豎井建設模式痛點

2、交易中台功能架構

3、交易中台技術方案

4、交易中台後期的發展方向

一、豎井建設模式痛點

現狀:豎井式建設,矩陣式架構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銀行業IT建設是國内架構最清晰、方法論最完備的,同時也是最複雜的,是以也勢必比其它行業将面臨更多的挑戰與機遇。

目前大部分銀行業的IT系統建設往往由各業務部門依據其各自條線建設專業對口的如“豎井”般縱向IT系統,IT和營運管理部門則對所負責的業務再進行橫向建設,各銀行依據其規模和業務量大小,IT系統的數量從百套至千套不等,如此數量衆多的系統縱橫交錯構成目前複雜的矩陣式的IT系統現狀。

豎井建設模式的痛點

豎井式建設模式帶來系統專業性強,也給營運及IT管理部門帶來分散性陣痛。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豎井式建設帶來的好外是專業性強、業務對口,互動界面友好,但系統建設規模擴大後,卻給後期的維護與新系統引入的建設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同一個功能,比如轉賬交易,幾乎所有的管道都有涉及,各系統通過ESB直接調用核心服務,在監管部門強監管政策密集出台的今天,往往一份監管要求下達,分析後幾乎所涉及的管道或業務子系統都需要進行改造,比如“261”、“賬戶分類“等。

同時應對複雜的市場環境;新業務的開展、風險部門對于全行業務風控要求、運管新規等;其它很多項目對于進度控制都有嚴格要求,甚至是“限期上線”。這些都給IT部門帶來巨大的挑戰。

而挑戰,往往也意味着機遇,“中台戰略”就是在這樣背景呼之欲出,成為解決沖突的一種有效可行方案。

二、交易中台功能架構

以在某銀行基于BIIP(業務與創新平台)建設的金融交易中台為例,講述該實施案例中台的業務邏輯架構。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中台業務邏輯架構

“中台” 總體的設計概念是 “瘦核心、純管道、厚中台”,中台的定位就是對風控與業務邏輯集中。

“瘦核心”:“瘦核心”是目前為應對目前多核心化的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概念,讓核心計算和I/O能力集中處理當下高并發量的交易及賬務處理,而不将寶貴的核心資源使用在複雜多變的業務需求中,核心的第一要務是具有穩定性的服務響應與輸出。尤其是在多核心架構實施後,哪怕核心對需求進行響應,也可能涉及多核心的變動與改造。

“純管道”:“純管道”是指管道本職的領域在于展現層,它專業性就在于人機互動或第三方資料互動。

“厚中台”:“厚中台”負責處理核心與管道剝離的業務邏輯、監管政策落地。為風控及業務規則提供了一個具有一緻性且能快速傳遞的途徑。

在該方案中,交易中台先期進行的金融交易與準入交易接駁。實作對已接駁交易邏輯規則的統一管控和邏輯實作。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交易中台功能架構

以下列舉該中台應用已經落地的部分功能,該功能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簡單準入規則的校驗,另一類是邏輯判定。

在簡單準入規則的校驗中實作了管道準入、時段準入、地域準入、交易類型準入等簡單控制。

在邏輯判定中實作了黑名單規則、限額規則、頻度規則、以及綜合規則等稍複雜的中台功能。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引入中台架構後,管道隻處理基本要素完整性;新增子系統客戶化部分減少,投産更快;原有功能改造中台統一管理,風險更可控;對監管需求能更快速推動。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下面就實作幾個功能點簡單介紹一下,如人行提出的“交易安全鎖”中,通過交易準入可以實作人行檔案中要求對全管道進行“夜間鎖”、“常用地鎖”、“境外鎖”等功能。

通過規則判定類可以實作“外管黑名單”、“涉恐黑名單”多核心同步的“開戶黑名單”以及ATM取現限額等功能。

三、交易中台技術方案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交易中台技術方案

Primeton BIIP是一款領先的SOA應用平台,秉承一貫的産品理念和特色,采用了先進的SOA架構,基于JavaEE、Eclipse等開放的技術和平台,支援線上業務配置化開發,并把平台化擴充技術、構件技術、可視化技術、圖形化技術與SCA、SDO等SOA标準技術完美結合起來,為客戶構造SOA應用提供了從設計、開發、調試和部署,到運作、維護、管控和治理的全生命周期支援。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BIIP 功能概覽

BIIP 從功能上可以劃分為 開發門戶(IDE內建開發環境), 服務運作平台(BIIP Server),監控和管理門戶(Gonvernor), 以及提供使用者管理功能的業務門戶 (coframe 架構)。

開發門戶(IDE內建開發環境)是集面向構件應用的設計、開發、組裝、調試、維護、部署、管理和釋出于一體的內建開發環境,提供對SOA應用和服務全生命周期的開發、維護和管理。

服務運作平台(BIIP Server)是支撐中台應用和服務的運作環境,BIIP Server由SCA(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容器、構件運作環境、頁面流引擎、邏輯流引擎、系統服務、基礎服務等核心子產品組成。EOS Server是一個面向SOA的基礎設施,實作了SOA的核心程式設計模型SCA1.0、SDO2.1的标準規範。

監控和管理門戶(Gonvernor)主要功能是以圖形化的方式實作在中台系統運作時進行監控,以利于系統開發人員及運作管理人員進行系統調試與系統診斷。通過實時線上監控和管理工具,可以實作對應用系統各個層次進行監控和管理。使用者隻需通過Web界面即可實時監控應用系統的各項運作參數,快速診斷和修正系統運作時的錯誤及異常,用更少的維護成本確定系統正常發揮作用。

業務門戶 (coframe架構)提供了輕量級門戶架構,幫助企業快速實施見效。

四、交易中台後期的發展方向

技術上向分布式微服務方向遷移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  厚中台技術架構的目标就是需要去中心化

從厚中台的業務架構圖可以看出,厚中台其實質上會成為一個金融企業某一類或者多類業務的業務邏輯核心,但集中化的業務架構存在引發“雪崩”效用的可能,是以技術就需要選擇一個去中心化的底層架構來搭建厚中台應用。

 ● 

微服務的優點

微服務業務功能簡單,功能邊界清晰,易于開發、了解和維護

每個服務可以由專門的開發團隊開發,自由選擇技術棧,如資料庫、程式設計語言

服務間調用采用的API接口,隻要接口不變,内部調整對其他微服務透明

微服務無狀态部署,通過注冊中心自動發現,可以新增或者移除服務執行個體,按需彈性伸縮,橫向擴充很容易

單個微服務十分輕量,啟停速度很快,且便于持續自動化部署

每個微服務都是獨立部署,技術棧選擇自由,是以可以獨立演進

交易中台的業務方向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金融交易業務中台實踐

結合實際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厚中台以後業務發展往如下三個方向将大有可為

一、智能風控

大資料引入金融行業後,一個規則不再是簡單的幾個條件能夠判定,而是需要接合大資料(主要是外部資料)跑分結果來綜合進行判定,而外部資料在即時性、全面性上對内部資料進行極大的決斷和支撐。

二、靈活定義

中台應用将由按需開發轉向業務操作人員按需配置,厚中台深化後可将更多的業務邏輯進行固化,業務人員可自由實作規則編排預演後固化為中台規則。

三、業務邏輯剝離

業務邏輯剝離指的是核心業務邏輯剝離,而中台的方向是這些被剝離的業務邏輯內建。

總結:

總之,在目前IT系統更新更新頻繁的時代,“中台”的上遊核心層會更新更新、下遊管道層會更新更新,那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何以安放金融的靈魂?這時“厚中台”将成為一家銀行機構的IT資産沉澱、管理風格的最佳載體,是以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内它将是企業資訊化建設的核心。當然,“厚中台”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企業都應該基于實際情況打造自己獨有的中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遵循适度原則,堅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台建設應該順時而變、順勢而變、随需實踐。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11-13

本文作者:鄭張翼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EAWorld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