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難攻打的一個省,70萬日軍打了6年,有十萬日軍葬身于此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抗日戰争期間,日本派出的300萬關東軍部隊侵犯我大中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早已割占了我國東北大部分地區,其主力軍分别從東北進攻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登陸部隊從上海強攻,将上海繁華一時的都城變成人間地獄,日軍的鐵蹄随即從台兒莊到南京、武漢挺進,迅速占領華東地區。但是日軍再想擴大侵略範圍,必須要經過一個省,也是抗日最牛的一個省,70萬日軍打了6年,數十萬日軍葬身此地。

最難攻打的一個省,70萬日軍打了6年,有十萬日軍葬身于此

日軍登陸上海後,用最為精銳的裝甲部隊、空軍、海軍的配合,将上海的繁華淹沒,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後,日軍将進攻勢頭對準華北地區,一路攻占到了長沙,長沙地處險要,是整個戰局的關鍵。為了保衛長沙,長沙會戰發生在1939年至1942年,一共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又稱為“長沙保衛戰”。

最難攻打的一個省,70萬日軍打了6年,有十萬日軍葬身于此

長沙對于當時的戰局來說至關重要,一旦長沙失守日軍将切斷我軍的物質運輸路線,此地也是日軍勢必要拿下的省份。1939年9月,日軍開始籌備進攻物質與重兵部隊的集結,以10萬步兵、百架轟炸機、大量重型武器投入長沙戰場,面對日軍突如其來的攻勢,我軍為了抵擋日軍,派出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與日軍對峙,以40萬的兵力分成三股抵禦部隊,首先是以“遊擊的方式”與日軍周旋,一開始戰況并不容樂觀,40萬軍隊還是擋不住日軍10萬重兵。

最難攻打的一個省,70萬日軍打了6年,有十萬日軍葬身于此

薛嶽将軍明白這樣的打法與日軍對幹,終究不是辦法,便下令三面部隊邊打邊與日軍周旋,,用“天爐戰術”将敵軍引進來再打,反反複複将日軍一開始的計劃挫敗。長沙會戰日軍3次,日軍用了6年的時間不斷增援重兵,前前後後出動了70多萬人,持續了6年的時間,還是沒能拿下長沙,在日軍進攻長沙期間,日軍侵華的最高司令指揮官岡村甯次曾親自指揮,都未能攻破我軍長沙防線。

1944年,日軍開始第4次舉重兵會戰長沙,日軍像一頭不要命的惡狼一樣撲來,夾着重炮以及敢死隊一批陣亡接着一批,長沙最終淪陷,日軍傷亡數十萬兵,而薛嶽也因四次長沙會戰的輝煌戰績被稱日軍稱為“長沙虎”。也是因為長沙會戰将日軍侵華的腳步拖慢,抗日戰争才取得最後的勝利。

戰争是殘酷的,戰争的局勢更是訊息萬變,隻有變才能行通,百守不如一變。我們現在身處和平新時代,也要時刻銘記曆史,不忘國辱,珍惜和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