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1853年的荷蘭,一個小男孩的誕生,他的叔叔有着自己的畫廊,男孩也算是出生在一個藝術的世家。 9歲時便開始畫畫,風格寫生質樸。長大後在自己叔叔家的畫廊裡賣畫,由于衆不同的繪畫追求,和他對當時主流的宮廷貴族繪畫的鄙視,讓他丢掉了畫廊的工作,去做了牧師。在做牧師期間他繪畫了一幅畫名字叫“吃洋芋的人”當他滿心歡喜的把這幅畫寄給他畫廊的哥哥時卻遭到了哥哥的冷嘲熱諷說他畫面中人物的手大的離譜不成比例。而他卻和哥哥說自己要堅持去畫親生感受的世界哪怕不符合比例。 他為了自己的内心畫畫,而不被别人的觀點左右。由于他的繪畫在當時完全得不到認可,(他的繪畫顔色絢麗 情感濃烈)唯獨一個叫高更的人出現,認可他,接受他,與他度過了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光。然而好景不長在高更離他而去後,他精神失常,住進了精神病院。可惜的是最好的畫作居然是在精神病院畫出來的。沒錯我想你已經知道了他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梵高,他的藝術夢在37歲的時候死在了自己借來的左輪槍下。

梵高一生迫切的希望人們認可他,接受他。聽他說,看他畫。就算是了解他的高更也是來了又走了像是一個匆匆的過客。他是孤獨的。在梵高生前都沒有找到一個始終為他贊賞的人。而在死後的上百年的時間讓我們所有人全部都沉浸在了他的繪畫裡,我們也從他的畫中找到了慰藉自己心靈的那一抹色彩。
然而時代的今天一名默默鑽研技術的手工藝人,由于沒有迎合時代的趨勢,得不到大衆的認可,不斷的受到别人的冷嘲熱諷, 一部分人迫于生活的壓力,去做自己不喜歡的而去迎合大衆的審美。一部分人也可能放棄了自己喜愛的藝術,還有一部分甚至還在做着“梵高”。很遺憾我也是其中一員,而且我屬于更可悲的第二類,但我并沒有完全放棄喜愛的藝術,在離開自己喜歡的藝術,從事IT工作的時間裡讓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鼓勵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從自己畢業去了一個離家很遠的城市做鐵藝設計再到轉行IT甚至到身無分文的創業,被人懷疑,潑冷水,說風涼話,和嘲笑,自己是多麼的孤獨和無助。是以我不要成為那樣的人,我要成為一個鼓勵一切人的人,一個善于鼓勵他人的人。其實我們都不應該孤單,相信我對于他們隻需要 一句樸素的話“我支援你”可以幫助多少“梵高”們的世界随之改變。幫助他們重新尋找到生活中的希望,這些都是支撐他們繼續前進,并且變的更好的希望。
做一個鼓勵他人的人,讓自己變成正能量本身。因為鼓勵他人其實就是在幫助别人點亮他們生活中的希望。同時自己也擁有了随處尋找到希望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我們還怕失去希望麼?
我們都不應該孤獨。我們去鼓勵自己,鼓勵身邊的人。
我們也并不孤獨,最後用梵高自己的一句話結尾“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你心裡這團火,陪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