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搞個996或247,你的團隊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

搞個996或247,你的團隊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

題圖: from Zoommy

上個星期,某朋友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在醫院挂水的照片,并自嘲的寫到 “連續996一個月了,在網際網路團隊工作,真心扛不住啊”,有個調皮的小夥伴在評論區嘲諷道:“一個月?都一年多了,沒見你們公司業務有啥增長呀,你們天天都在瞎忙啥呢?”

記得去年在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中,他說網際網路公司的996已經過去,247是大勢所趨,并聲稱某訊某團隊是247,一天24小時,上7天班,如何如何努力,如何如何勤奮。

的确,996就是網際網路節奏,247就是面向未來,這就好比現在你到任何一家公司,與某技術負責人交流,問他 “你們的研發模式是靈活還是傳統啊?” 他肯定拍着胸脯告訴你 “廢話!當然是靈活啊!我們不但快速疊代,而且有任務看闆,是以我們就是靈活模式。”

不噴别人,我也是這麼回答的,并且比他們嗓門更大,腰闆拔的更直。

這也正常,人都會因為潛意識的關系,将印象轉變為言談行為,并逐漸将某些詞彙與現實進行接壤,哪怕是一些錯誤的暗示。

由于才疏學淺,水準有限,是以以幾年前某同仁的教學視訊為基石,結合自身經曆,談一談對網際網路團隊的了解。

搞個996或247,你的團隊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

| 提到網際網路團隊,你優先會想到什麼?

在普通人的腦海中,一提到網際網路,首先會想到工作時間超長,比如雞叫做到鬼叫,有上班時間,沒下班時間那都是常态。再比如開年會包遊艇,優秀員工送Tesla呀,年會請波多野結衣來助陣呀,總感覺不僅花起錢來非常壕氣,而且還舍得花錢。

在技術同學的心裡,一提到網際網路,更多會聯想到什麼大牛啊,架構師啊,擁有海量高并發場景,或者 “去IOE”、“分布式”、“容器化” 等耳熟能詳的技術名詞。

如果擁有以上這些屬性,是否是成為網際網路團隊的關鍵呢?我通過親身經曆的案例來進行下解讀:

搞個996或247,你的團隊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

在某通訊行業軟體公司,有A團隊與B團隊,在局方的項目中都很努力,但得到的評價卻不同。

先說A團隊,做的非常好,也沒出什麼問題,A團隊的局方也沒對他們留下什麼印象。再說B團隊,由于經常淩晨起來給客戶解決問題,是以B團隊的局方特地給他們公司發了感謝信,贊賞他們具有網際網路團隊精神,并把B團隊推薦給了其他局方。

顯而易見,在客戶眼中,B團隊不僅态度好,并且具有拼搏精神,是以就預設他們就是網際網路精神的展現,而且還給了更好的績效。

為什麼講這個案例呢?因為許多人會認為通訊行業相對偏傳統領域,按傳統觀念,會認為A團隊會受到好評,可結果卻恰恰不是。

| 傳統團隊與網際網路團隊,差異在哪裡?

如果以上隻是客觀印象,那麼網際網路團隊與傳統團隊的差異究竟在哪裡?那些聽上去很牛的評價都是從何而來的呢?

搞個996或247,你的團隊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

相比網際網路團隊,傳統團隊的成員更關心如何将現有業務做好,原因是什麼呢?因為老闆,工作模式是面向老闆工作,而老闆在想些什麼呢?面對團隊管理,大部分老闆的腦海中都仿佛有着類似的 “如何推動這些人能夠那更少的工資,産出更高的效率” 的标準化公式,比如通過KPI、打卡及加班時間來确定你是否努力,再比如通過你所産出内容的量化程度來評判你是否獲得好評。

搞個996或247,你的團隊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

在網際網路團隊中,老闆的角色突然不見了,替而代之的是使用者,團隊開發這個業務,核心目的是什麼?怎麼去影響使用者?相比傳統團隊,整個過程充滿了不确定性,為什麼呢?如果工作模式是面向老闆,至少工作内容是确定的,比如說老闆叫你把這事情幹完,誰能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幹完,誰就有好的績效,但工作模式是面向使用者,即使是老闆也無法強迫使用者,而通常由使用者的體驗來決定。

是以,在傳統團隊你總會聽到有人說 “這個事情我知道該做成什麼樣子。”,或者 “我覺得就應該做成這個樣子”,隻要符合老闆胃口,這事也許就成了,而現在突然老闆說了不算了,面對使用者又無法得知他會有什麼反應,是以我們必須要去猜,為了猜要去做一些事情後交給使用者去用,然後根據使用者的反應再去猜。

面對目标的不确定性,團隊也會變得不确定,因為你用什麼方式工作才能達到最佳?你用什麼方式使用者才會滿意?是以産出要快,回報也要快,最終讓這個不确定性變得更好,或讓猜的能力變得更強。

搞個996或247,你的團隊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



我通過兩句話,簡要的進行下對比:

在傳統團隊中,通常由一個上司或者老闆指定一個明确的邊界,所有要做的事、要追求的目标、最後的結果都是被明确的,是以團隊特别推崇流程化、标準化等規則。

在網際網路團隊中,因為不知道使用者的反應是什麼,所做的事與追求的目标都無法确定,是以必須打破邊界,除了硬體與人力成本能夠确定外,如使用者滿意度、流失率都無法确定,是以追求在确定的成本下,追求更多的使用者留存與黏性,推崇自主、快速産出與快速回報。

| 你适合做網際網路團隊的管理者嗎?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無論是網際網路團隊,還是傳統團隊,管理者的風格決定着團隊的價值觀導向。

搞個996或247,你的團隊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



我覺得,判斷網際網路團隊管理者的标準可以通過三點來衡量:

  • 先說業務模式,他能否幫助團隊去找個業務指數型增長的機會,比如使用者是否能有十倍的增長,業務流量是否能有百倍的增長,而不應該去思考采用什麼手段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 再來說心态,我覺得絕大多數人是厭惡不确定性,并且希望自己的目标能夠被确定的,是以網際網路管理者也經常會遇到下屬來找你,不斷的來找你詢問下一步該如何做,下一階段目标該如何制定,而此時,網際網路管理者要幫助大家打破邊界,幫助團隊去應對這種不确定性。
  • 最後談技術,當你的流量增長十倍時,你的技術選型與架構一定産生巨大的變化,當你的業務邏輯産生變化時,你的應用系統輕則疊代版本,重則發起重構。在網際網路技術團隊中,管理者通常也扮演着技術負責人的角色,需要利用自己的經驗來幫助團隊從容應對,不但要滿足業務需求,還要避免由過度設計引起不必要的損失。
搞個996或247,你的團隊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

不是你用個看闆,你就是靈活,不是你搞個996或247作息時間,你就是網際網路團隊了。在我看來,許多團隊目前正處于 “身在曹營,心在漢” 的階段,怎麼了解?

許多業務驅動型企業的老大,希望得到網際網路團隊的效率,卻又不願舍棄傳統團隊的權力。為什麼?因為他們多數非技術出生,他們正在轉型的路上。

被我說中了嗎?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10-15

本文作者:王晔倞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技術瑣話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