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沒動他,38年後人人都佩服趙匡胤有遠見

自古以來的衆多皇帝中,有一種皇帝最難做,就是開國皇帝。一個人要想在亂世中得天下坐江山,擊敗所有對手,當上萬乘之尊的皇帝,對誰而言都是一個極為艱難的過程。其難度說成勢必登天,雖然有點誇張,但也相差無幾。不過這條鐵律在兩個皇帝面前失效了。一個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一個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别的開國皇帝都是從零開始,赤手空拳打天下,但隋文帝和宋太祖都是從權臣篡位自立,彈指之間坐擁天下,是以有“自古得國之易,無如隋文帝、宋太祖”的說法。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沒動他,38年後人人都佩服趙匡胤有遠見

但隋文帝的大隋朝來得容易丢的得也容易,隋朝建立不足40年,昙花一現般亡了國,宋朝卻曆經北南兩宋三百餘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國之後,比隋文帝多幹了一件事,即“杯酒釋兵權”。建隆二年秋,也就是宋朝開國後的第二年,天下形勢初定,趙匡胤立即開始着手削除大批武将兵權。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沒動他,38年後人人都佩服趙匡胤有遠見

因為趙匡胤從五代十國亂世中走來,他深知唐朝之滅亡,亡于武将擁兵自重、藩鎮割據,五代十國之是以短命王朝一大把,說到底也是因為武将手握兵權不受制約,随心所欲撤換、取代皇帝。他為了徹底杜絕類似悲劇在宋朝重演,大刀闊斧整頓武将叢集,千方百計削弱、限制武将的軍事自主權,唐末以來兵驕将悍、武将為王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宋朝才得以長治久安。

不過,趙匡胤的見識和眼光,和所謂“帝王心術”,确實深不可測。他解除武将兵權時,并沒有搞一刀切,有一個武将就安然無恙,依舊手握兵權。他就是大将張永德。張永德,山西陽曲人,五代至宋初名将。張永德出身将門世家,他父親張穎原來是後漢武将,與同僚郭威交好,二人成為兒女親家,張穎之子張永德娶了郭威的女兒。日後郭威當上後周開國皇帝,張永德也一步登天,成為驸馬都尉、朝廷重臣。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沒動他,38年後人人都佩服趙匡胤有遠見

不過張永德可不是靠裙帶關系的泛泛之輩。張永德曆事後漢、後周、北宋三朝,長期擔任領兵大将,征戰南北,屢立戰功,軍事才能卓越,是一員難得的良将。趙匡胤開國後,加封他為侍中、武勝軍節度使,長期駐守北疆防禦北漢和遼國,多有戰功。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唯獨張永德并未受到任何波及,依舊手握重兵,先後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代都是朝廷重臣,成為一個僅有特例。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沒動他,38年後人人都佩服趙匡胤有遠見

趙匡胤為什麼如此信任張永德?有的史料記載:“太祖将聘孝明皇後也,永德出缗錢金帛數千以助之,故盡太祖朝而恩渥不替”。趙匡胤年輕時家中生活不寬裕,想娶媳婦卻沒錢,張永德慷慨解囊幫他度過難關。這個答案實在不值一駁。趙匡胤如果是知恩圖報之人,那麼周世宗柴榮對他恩重如山,待他如手足心腹,賜給他高官厚祿,比張永德借錢顯然更要厚重,趙匡胤還不是毫不留情奪了柴家天下。

到了38年後的鹹平二年,人們才明白趙匡胤的用意,紛紛對他的遠見佩服不已。當時宋真宗在位,契丹騎兵陳兵宋境,有開戰之意。宋真宗将要禦駕巡邊,親自到北疆巡視,以安定民心鼓舞士氣。但他若外出,誰來主持京師大局?這時,張永德發揮了大作用,“帝将北巡,以永德宿将,留為東京内外都巡檢使”。有張永德這樣威望素著、久曆戎行的老将鎮守後方國都,宋真宗才能無後顧之憂。張永德不複重托,圓滿完成使命,京師始終安定如初,波瀾不驚。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沒動他,38年後人人都佩服趙匡胤有遠見

趙匡胤這一手明顯要比後來的朱元璋高明的多。朱元璋繼位之後,不分青紅皂白大開殺戒,幾乎把明朝功臣宿将殺戮一空。導緻日後國家有難,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建文帝兩眼一抹黑,手頭無将可用。趙匡胤則留下一個忠心耿耿的張永德,國家有事時,有他這樣的老将出面坐鎮,作用勝過千軍萬馬。趙匡胤的用人手腕确實高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