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oding and Paper Letter(二十五)Paper:

資源整理。接上篇,這一篇主要針對論文。

Paper:

1.

Spatial-temporal fraction map fusion with multi-scale remotely sensed images/利用多尺度遙感圖像進行時空分型圖融合

鑒于目前衛星傳感器的空間和時間分辨率之間的共同權衡,可以應用時空資料融合方法來産生具有合成精細空間分辨率(FR)和高重複頻率的融合遙感資料。需要這樣的融合資料來全面了解地球表面土地覆寫動态。在這項研究中,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時空分數圖融合(STFMF)模型,通過融合粗空間-精細時間和精細空間-粗時間分辨率的影像來産生一系列精細 - 空間 - 時間 - 分辨率的土地覆寫分數圖。時間分數圖,其可以從多尺度遙感圖像生成。 STFMF有兩個主要階段。首先,使用核嶺回歸生成FR分數變化圖。其次,使用時間權重融合模型預測用于預測日期的FR分數圖。與兩種建立的時空超分辨率土地覆寫映射模型和時空圖像反射率融合模型的時空融合方法相比,STFMF具有以下特點和優點:(1)考慮了混合像素問題。 FR遙感圖像; (2)它直接使用分型圖作為輸入,可以從一系列衛星圖像或其他合适的資料源生成; (3)重點關注通過時間發生的分型數變化的估計,可以更準确地預測土地覆寫變化。使用從Google Earth圖像模拟的合成多尺度分型數圖以及合成和真實MODIS-Landsat圖像進行實驗,以測試所提出的STFMF方法對兩種基準時空反射融合方法的性能:增強空間和時間自适應反射融合模型(ESTARFM)和靈活的時空資料融合(FSDAF)模型。在視覺和定量評估中,STFMF能夠生成更準确的FR分數圖并提供比ESTARFM和FSDAF更多的空間細節,特别是在土地覆寫變化較大的區域。 STFMF具有很大的潛力,可以生成具有精細空間 - 時間分辨率的精确時間序列分數圖,可以支援亞像素尺度下的陸地覆寫動态研究。RSE上的雄文,時空影像融合的新模型,支援亞像元級的影像融合。跟之前筆者翻譯的黃波老師的論文,思路有一定相似。

2.

Dynamic monitoring the infrastructure of major ports in Sri Lanka by using multi-temporal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利用多時空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動态監測斯裡蘭卡主要港口的基礎設施

斯裡蘭卡的科倫坡港和漢班托塔港在過渡和支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運貿易中發揮着關鍵作用。近年來,中國企業在科倫坡港和漢班托塔港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科倫坡港和漢班托塔港的建設進度和發展趨勢一直引起中國投資企業和社會的關注。本文采用多時相高空間分辨率遙感影像監測2010年至2017年科倫坡港口和漢班托塔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根據兩個港口的基礎設施資訊解讀,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和漢班托塔港已完成建設。截至2017年底,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建造了28.8公頃的集裝箱堆場和32.6公頃的道路。在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的南部,為計劃中的港口城市建造了62.2公頃的填海區。在漢班托塔港,在此期間建造了77公頃集裝箱堆場,48公頃道路和2.9公頃的石油儲存區。同時,對科倫坡港口和漢班托塔港口潛在蓄水量的分析表明,科倫坡港口的吞吐量可能每年增加300萬噸,而漢班托塔港口的吞吐量将超過其設計的250萬噸/年。這些分析結果可為中國投資企業和“一帶一路”相關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遙感影像監測基礎設施,對地觀測的典型應用。是響應一帶一路的研究。

3.

Activity-Space Segregation: Understanding Social Divisions in Space and Time/活動空間隔離:了解空間和時間的社會分裂

本論文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論和方法架構,用于了解時空術語中的隔離,即活動空間的分離,人們在日常活動中經曆的空間。該架構是一組索引,通過這些索引可以測量多個次元的活動空間隔離,并在不同城市之間進行比較。這些指數旨在捕捉有關人們經常光顧的地方,與之接觸的人以及他們的行動性質的差異的社會相關資訊。在設計名額時,本文擴充了現有的居住隔離區域機關名額,借鑒了懷特空間接近度指數的早期表述,并從地理和生态學文獻中确定了個體活動空間的現有度量。對于每個名額,論文開發了一個估計器,可用于從樣本資料中推斷,并評估不同樣本量和不同地理和人口條件下估計量的性能。為此,它依賴于通過行動電話應用從世界各地的志願者收集的高分辨率活動空間軌迹的組合,以及兩個美國城市的完整人口的模拟軌迹。論文得出結論,所提出的活動 - 空間隔離的區域機關測量可以使用粗略軌迹資料以最小偏差進行估計,但需要大量人員和自舉偏差校正技術的實施。另一方面,可以使用來自相對較小的人類樣本的粗略軌迹資料來無偏差地估計所提出的白色空間接近度指數的擴充。建議的個體活動空間測量需要高分辨率軌迹資料,但可以使用相對較小的人類樣本進行無偏差估計。是一篇國外博士論文,時間地理學(方法)與社會地理學(主題)的交叉。做了一個非常不錯的理論工作。

4.

Stem-Leaf Segmentation and Phenotypic Trait Extraction of Individual Maize Using Terrestrial LiDAR Data/利用陸地LiDAR資料提取單個玉米的莖葉分割和表型性狀

準确和高通量提取作物表型性狀,作為分子育種的關鍵步驟,對提高産量非常重要。然而,自動莖葉分割作為許多精确表型性狀提取的先決條件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對基于2-D圖像的分割的研究,其對照明和遮擋敏感。光探測和測距(LiDAR)可通過其主動雷射掃描和強穿透能力獲得準确的三維資訊,進而突破了從二維到三維的表型分析。然而,很少有研究解決基于LiDAR的莖葉分割的問題。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了一種中值歸一化矢量增長(MNVG)算法,該算法可以通過四個步驟對莖和葉進行分割,即預處理,莖生長,葉生長和後處理。 MNVG方法通過30個玉米樣品進行測試,所述樣品具有來自三個生長階段的不同高度,緊密度,葉數和密度。此外,用真正分割的執行個體提取葉,莖和個體水準的表型特征。在泛化能力,精确度,F分數和總體準确度方面,在點級别的分割的平均準确度分别為0.92,0.93,0.92和0.93。葉,莖和個體水準的表型性狀提取的準确度分别為0.81至0.95,0.64至0.97和0.96至1。據我們所知,本文提出了第一個基于LiDAR的農業領域莖葉分割和表型性狀提取方法,可能有助于研究基于LiDAR的植物性狀和精确農業。雷射雷達在玉米提取上的應用,植物所郭慶華團隊的成果,目前将雷射雷達做到莖葉級别的确實少見,本文做了很不錯的研究。新興遙感技術将為未來的植被遙感應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5.

Difference in PM2.5 Variat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ver Eastern China from 2001 to 2015/2001年至2015年中國東部城鄉PM2.5變化的差異

為了更有效地減少PM2.5的人口暴露,控制工作應針對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區。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利用衛星衍生的PM2.5資料來評估過去三個五年計劃(2001-2015)期間中國東部城鄉之間PM2.5變化的差異。結果表明,在“十一五”期間(2006-2010),城市地區的PM2.5濃度下降幅度小于半數以上省份的農村地區。相比之下,在“十年”和“十二五”期間(分别為2001-2005和2011-2015),大多數省份的城市地區PM2.5濃度下降幅度大于農村地區。在最近的“十二五”期間,城市地區PM2.5濃度下降幅度比北京地區高出一個級别。這些結果表明,近年來PM2.5變化的空間差異有利于減少大多數省份PM2.5的人口暴露。城鄉PM2.5變化,很少去讨論具體的城鄉梯度變化,這方面的研究将是未來的研究熱點。

6.

Evaluat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Healthcare Facilities Using an Integrated Catchment Area Approach/使用綜合流域方法評估醫療設施的可達性

無障礙是評估服務設施分布和确定服務不足區域的主要方法。然而,傳統的可達性方法主要是基于模型的,并不考慮服務的實際使用率,這可能導緻結果與人們的實際行為被考慮時獲得的結果不同。基于計程車GPS軌迹資料,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綜合集水區(ICA),它內建了實際的人類出行行為,使用增強的兩步浮動集水區(E2SFCA)方法評估中國深圳醫療設施的可達性。該方法稱為E2SFCA-ICA方法。首先,提出通路機率來描述通路醫療機構的機率。然後,提出了內建基于模型的通路機率(MAP)和基于資料的通路機率(DAP)的內建通路機率(IAP)。在IAP的限制下,生成ICA并将其劃分為不同的子區域。最後,将ICA和子區納入E2SFCA方法,以評估中國深圳頂級醫院的可及性。結果表明,ICA不僅減少了基于模型的集水區和基于資料的集水區之間的差異,而且還區分了核心集水區,穩定集水區,不确定集水區和醫療設施的遠端集水區。該研究還發現,與內建集水區獲得的可達性相比,在傳統集水區獲得的深圳頂級醫院的可達性往往被高估,在空間中分布更加不均。将可達性分析轉換為所謂的集水區來研究,可以說與傳統的可達性模型研究差别較大。而且內建新的大資料。值得關注的研究。

7.

Spatiotemporal Exploration and Hazard Mapping of Tropical Cyclones along the Coastline of China/中國沿海熱帶氣旋的時空探測與危害制圖

時空模式是最大的興趣之一,并為在太空中發生的時間順序事件提供有價值的見解。熱帶氣旋(TC)軌道被定義為一系列連續點,并且進行了幾種不同類型的分析以探索1949年至2014年期間西北太平洋和中國沿海地區的TC的時空格局。結果表明:(1)4月至8月TC的數量越來越頻繁,8月至10月的TC頻率越來越低,8月份幾乎每年都出現高峰; (2)1949 - 2014年年度時間星團大小的平均值為52.5(天),标準差為17.0(天),平均起點為210.5天; (3)空間叢集分布在兩個區域:廣西和廣東省的邊界以及閩浙邊界; (4)層内方差小于層間方差,這意味着位置和季節因素是TC異質性的潛在決定因素。此外,還制作了幾張代表TC危害的地圖。根據得到的地圖,12個沿海地區(湛江,茂名,福州,惠州,陽江,欽州,甯德,泉州,江門,南甯,漳州和杭州)的回歸期不到兩年,兩個島嶼省份TC災害最頻繁的是海南和台灣。特别是廣東,廣西,福建和浙江省遭受了破壞性的TC的嚴重破壞。台風的時空模式研究。長時間尺度以及大區域研究。兩個島嶼的台風災害非常顯著。以及閩兩廣地區。

8.

Mangrove Canopy Density Analysis Using Sentinel-2A Imagery Satellite Data/使用Sentinel-2A圖像衛星資料的紅樹林冠層密度分析

Teluk Jor有來自火山物質的沖積層表面沉積物。 相對平靜的海浪和封閉的海灘形狀支援Teluk Jor的紅樹林的存在。 Sentinel-2A圖像具有良好的空間和光譜分辨率,可用于紅樹林密度研究。 樣品之間的回歸和Sentinel-2A的NDVI值用于分析紅樹林冠層密度。 采用橫斷面法進行野外調查,确定了紅樹林冠層密度。 回歸分析顯示野外資料和NDVI值具有相關性R = 0.7739和确定系數R2 = 0.5989。 分析結果表明,低密度面積397,900平方米,中等密度336,200平方米,高密度110,300平方米,高密度500平方米。 該研究還發現,Teluk Jor的紅樹林屬由Rhizopora,Ceriops,Aegiceras和Sonneratia組成。哨兵衛星的紅樹林制圖應用,哨兵衛星的發射,使得許多遙感應用研究又有了免費的新的高分辨率衛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