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庫說 | 楊軍:ET城市大腦為城市裝上資料“作業系統”

上周,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國城市治理創新聯盟、阿裡研究院、阿裡雲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了一場名為“大資料推動下的城市發展”為主題的專家研讨會。

會上,阿裡雲研究中心戰略總監楊軍做了“ET城市大腦探索數字孿生城市”主題分享,他認為:科技是城市永葆青春的奧秘,而資料智能将是今天城市突破規模天花闆的最重要科技。ET城市大腦的本質是城市的資料”作業系統”,而不是某一具體的領域的應用。未來基于即時、全量、全網的資料,會帶來城市治理、規劃和發展的變革,實作真正的“精準化”智慧城市。

智庫說 | 楊軍:ET城市大腦為城市裝上資料“作業系統”

以下為楊軍發言實錄:

我今天主要講我對ET城市大腦的了解,第一,到底ET城市大腦是什麼;第二,ET城市大腦對數字孿生城市建構會帶來一些什麼新的東西。

ET城市大腦是在阿裡巴巴的資料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誕生的,這也和我們國家講的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一脈相承,實體經濟怎麼高品質發展?今天就一定需要用上網際網路技術中資料智能這種科技力量。

是以基于這樣的初心,阿裡雲不光有最早的ET工業大腦,還有ET航空大腦,甚至也有ET農業大腦, AI養豬、AI養殖現在也是如火如荼。基于計算力的驅動,資料驅動和以及與具體場景結合,通過最新的資料智能這樣的技術,就誕生了阿裡雲的ET大腦,也包括了全面服務于社會治理的ET城市大腦。ET大腦最核心就是利用資料智能,把各個行業把資料價值挖掘出來,帶來“數字化增量”。

資料智能是城市突破規模天花闆的黑科技

智庫說 | 楊軍:ET城市大腦為城市裝上資料“作業系統”

講ET城市大腦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城市規模的問題。你會發現,我們生活的城市規模是總在不停擴大的,這其實是因為城市就像電商平台一樣,是大家連接配接的一個平台,連接配接越多代表機會越多,對個人來說就業機會越多,對企業來說就是商業機會越多,是以創新就越多,更多創新的收益帶來基礎設施的建設,那麼基礎設施使用率就越來越高,政府能投入更多的錢修更好的基礎設施,人口又會越來越多。這個閉環就像城市的“飛輪效應”。今天,資料成為了城市的“飛輪效應”中新的關鍵一環。

《規模》這本書提到過,城市能夠一直變大、能夠超越規模天花闆的原因是科技的力量抵消掉了城市連接配接成本的增大。比如如果北京沒有地鐵,人越來越多,交通堵成一鍋粥,那麼很多人就不願意來北京了,但是有了地鐵,大家交通友善了,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後面如果地鐵時間也太長了,但是又有一些新科技的引入,解決連接配接的時間成本帶來的負面效應,那麼城市就會不斷突破自己規模的天花闆。

今天,資料成為了城市突破規模效應引入的另一個黑科技。我們以前沒有能力把人類活動的資料記錄下來,今天有了這個能力之後,我們就在城市的飛輪中加入了資料這個關鍵次元。ET城市大腦,就是研究如何把資料智能技術用好,來服務于今天新一代城市治理和發展。

ET城市大腦是城市的資料“作業系統”

智庫說 | 楊軍:ET城市大腦為城市裝上資料“作業系統”

城市的一個路口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攝像頭?以交通行業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為例,一個部門上可能三個系統,每一個系統從下面的伺服器到上面的作業系統,到上面的軟體,然後最末端的攝象頭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這個攝像頭隻能抓超速,那個攝像頭隻能看看有沒有車壓線。如果有其他部門想用路口這個壓線的攝像頭來監測路口擁堵、行人違章等,很難實作。某個城市建一個城管系統,環保部門想用不可能,是因為這樣的技術架構不支援它進行一個橫向的其他功能的擴充。

傳統智慧城市系統和ET城市大腦的差別,可以打一個這樣的比方。我們沒有電腦之前手裡有漢譯通查字典,随身聽音樂,有了電腦以後這些東西都不需要了,隻要在電腦安上程式就可以了,有了手機就更不需要了。和傳統智慧城市一個個封閉的系統相比,ET城市大腦就是城市的資料“作業系統”。我們今天雖然看了ET城市大腦在杭州的應用是交通,在衢州的應用是社會治理,但是應用本身并不是ET城市大腦真正的本質,它的真正本質就是城市的資料“作業系統”。

有了作業系統,所有的資料在這個平台上融合,這個資料平台上,“衆智”可以做任何創新的應用。是以今天一切我們看到的ET城市大腦,剛剛是個起步,未來基于這個城市草系統就像07年的時候蘋果釋出的iPhone手機,開啟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阿裡雲的ET城市大腦就像城市的資料作業系統,也将開啟全社會基于城市全資料進行精細化治理創新的新時代。未來基于這樣的資料創新平台,将集合整個社會智慧,管理部門和全社會智慧一定會創造出來城市治理的“超級應用”。是以杭州的交通、衢州的社會治理更像是ET城市大腦所承載的不同應用,隻是為了證明ET城市大腦這個作業系統的價值。

支撐整個ET城市大腦最核心的一個東西就是資料資源平台,它是城市大腦的供血系統。資料就是城市的血液,它到處在流動,資料資源平台最核心任務就是把資料治理好,得到一個全量、多元、标準、幹淨的資料,同時開放共享出來給不同的部門調用,這些技術門檻特别高,阿裡巴巴也是這麼多年在淘寶“雙11”的實戰場景中一點點積累出來的。

有了資料作業系統,ET城市大腦由于把我們整個城市世帶入了五維的時代。它會開創一個城市治理新的時代,它是一個資料創新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創新。

ET城市大腦對智慧城市建設和規劃帶來變革

ET城市大腦讓城市的智能變得更加普惠。我們以前整個傳統智慧城市建設所有的智慧能力都放在端上,攝像頭具備什麼樣的智慧,就決定了這個系統有什麼樣的智能水準。但由于我們今天有了ET城市大腦的資料作業系統,所有智能算法全部部署在雲端,我隻需要一個攝像頭,就能夠實作剛才播放視訊裡所有的智能應用,我可以看到識别任何車輛的碰撞,意外行人的逆行,所有東西都可以看到。一個路口的攝像頭加上背後所有的雲上的智能算法,就是一個24小時永遠不下崗的“警察”。

ET城市大腦還具備跨部門橫向擴充的能力。傳統智慧城市建設不具備橫向擴充的能力,一個部門建的系統很難給其他部門用,今天有了資料作業系統,任何一個部門想用這個應用,自己開發一個就可以。隻是原來這個部門買了500台伺服器,一個新應用過來發現Hold不住,ET城市大腦可以很容易給你擴充到1000台、2000台。

智庫說 | 楊軍:ET城市大腦為城市裝上資料“作業系統”

ET城市大腦能夠助力基于全量、鮮活的資料去做規劃。今天城市的複雜程度就像是一個活的生命體,城市是一個數千萬生命活動的混合,不斷變化的同時還牽一發而動全身,對城市進行精确模組化幾乎變成不可能的事情。是以說,規劃很重要,但是規劃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現在城市變化太快了,我們一定要根據資料城市規劃落地以後産生的最新鮮的資料,最能反應實際情況的資料,去實時優化和調整城市的規劃。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8-23

本文作者:Arc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阿裡研究院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