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螞蟻說:
近日,咨詢公司麥肯錫釋出行業報告《時不我待、隻争朝夕:中國銀行業布局生态圈正當時》(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在銀行業廣受網際網路金融沖擊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長久以來的業務模式難以為繼,全面轉型刻不容緩。而基于銀行具備金融級風控能力、強大的客戶信任感、低資金成本、線下網點服務等獨有優勢,中國銀行業應抓住當下布局生态圈戰略的良機。

前言
麥肯錫指出,生态圈戰略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化+對外合作,實作生态圈的精髓,是通過場景+金融的方式服務用戶端到端的金融相關需求,銀行需逐漸做出4大改變,包括打造行業專業化、重視端到端客戶體驗、推動業務條線緊密關聯、擁抱靈活創新的網際網路文化。
事實上,這不是麥肯錫第一次面對新形勢提出銀行業生态化發展的咨詢意見。2017年11月,麥肯錫釋出《全球銀行業報告(2017)——鳳凰涅槃:重塑全球銀行業,擁抱生态圈世界》,報告指出,“數字化+生态圈”是銀行業轉型必然路徑。
很明顯,場景+金融生态是關鍵詞,數字化也是關鍵詞。麥肯錫估計,全面數字化加上數字化營銷和分析技能的顯著提高,有望在未來三到五年内為銀行業帶來3500億美元的新增利潤。
生态圈建設的重要性
麥肯錫指出,面臨重重挑戰,當下中國銀行業亟需轉型破局。銀行轉型需要圍繞 7 大核心領域規劃相應的轉型政策,7大領域包括零售銀行、公司與投資銀行、中小企業、金融市場與大資管、人力、IT和風險管理。而生态圈戰略是近年來興起的跨越越7大領域的熱門轉型主題之一。
根據麥肯錫報告,生态圈是行業價值鍊各環節參與者聚合成的廣泛、動态的聯盟。對于銀行而言,生态圈的精髓是通過“金融+場景”的方式服務用戶端到端的金融相關需求。銀行從客戶潛在痛點出發,挖掘一系列解決客戶痛點的場景和機會點,進而将金融産品全方位、無縫插入客戶旅程端到端的相關場景中,滿足客戶全方位的需求。與傳統的業務合作相比,它主要有5大特點:
1.整合入口:使用者隻需通過單一通路平台, 就能獲得豐富的産品與服務。
2.多元可變現場景:切入覆寫使用者生命周期的多個金融可變現的場景。
3.不隻是線上:生态圈的場景不僅存于線上,也廣泛存在于線下。
4.價值鍊端到端覆寫:衆多參與者覆寫價值鍊各環節,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5.以客戶為中心:創造極緻的客戶體驗,客戶在各環節中無縫切換。
報告認為,生态圈主要從四個方面改變銀行傳統的運作模式:
1.從所有行業面面俱到,到尋求行業專業化、做深做精幾個行業、做出行業 特色,成為行業專家。生态圈模式對于行業開拓的深度和廣度提出了新的 要求,銀行需要結合自身禀賦與行業前景,深耕幾個優勢行業,以最大化價值。
2.從以銷售和産品為出發點、疏于客戶精細化營運,到重視客戶體驗的端到 端整體營運。要求銀行優化客戶資料的采集和處理,基于資料精準描繪客 戶畫像,基于客戶畫像和生命周期定制個性化服務方案。
3.從相對獨立運作的業務條線,到零售、對公等業務條線的緊密關聯。各業務條線圍繞産業上下遊相關方的痛點和需求合力創造價值。
4.從傳統保守的風控文化,到與創新靈活的網際網路文化有機結合。在秉承風 控意識的前提下逐漸開放思維,通過設定創投基金、與網際網路公司員工換 崗體驗、推動靈活組織模式等一系列方式來激發網際網路精神。
是以,對于最重要的問題——生态圈戰略為什麼可以幫助銀行破局?結合銀行打造生态圈戰略的優勢調研,報告分析稱,生态圈戰略能夠幫助銀行提升經營客戶和經營風險這兩大核心能力,改善銀行經營的基本面;此外,由于網際網路企業在資本市場估值普遍較高、銀行業估值普遍較低,銀行向生态圈戰略進軍也能提振資本市場對其的估值。
為了更清晰地探讨中國銀行生态圈戰略轉型的路徑,報告還分析了數家國内外銀行打造生态圈的案例,包括荷蘭Rabobank深耕農業、澳洲CBA銀行布局房地産、澳洲Westpac銀行投資Fintech基金涉足多個行業、平安集團自建5大生态圈等探索實踐。
報告稱,“國外案例分析顯示,成功制定并實施生态圈戰略的銀行可能在 2025 年之前實 現淨資産收益率(ROE)從當下的8.6%左右回升到兩位數。如果銀行能積極 規劃和成功實施生态圈戰略,找到與場景公司有效競合的方式 —— 生态圈将為銀行打開一扇機會之門。”
最後,麥肯錫總結了銀行建設生态圈戰略的四種模式:
螞蟻金融科技開放加速生态圈建設和連接配接
麥肯錫也指出,生态圈建設的特征之一是整合入口:使用者隻需通過單一通路平台,就能獲得豐富的産品與服務。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端App無疑成為關鍵的選擇。在今年5月螞蟻金服于杭州舉辦的首屆《移動智惠金融峰會》上,業内人士指出,移動金融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手機或者網銀不再僅是一個管道,而是經營新一代銀行的移動終端工具。把簡單的手機APP手機機用戶端作為移動金融或者作為手機銀行,在新的發展階段遠遠不夠。“在此情況下,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無論從技術架構還是業務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前中背景完整的體系。”
毋庸置疑,銀行必将更加注重“數字化生态連接配接”的建設,以開拓更廣泛的業務場景。但是,數字時代,這些業務上的趨勢與轉變,落到銀行的轉型路徑來看,背後都展現在科技創新與組織文化創新先行的戰略需求。面對未來生态建設的新興機遇,銀行機構面臨着迫切的基礎設施技術挑戰,例如包括如何實作海量實時計算、高并發處理能力、實時安全控制、大資料中台能力、高可用容災、高效研發運維等等。
技術的突破才能帶來邊界和生态的融合,包括海量使用者的移動連接配接、場景開發和排程等。
過去,螞蟻金服曾經曆了較為徹底的技術開放曆程,這個過程開放的技術包括底層的中間件、資料庫、人工智能、區塊鍊,到上層的風控和生物核身等,但螞蟻金服認為,“在這個開放過程當中,開放這麼多技術,仍然不夠徹底,金融行業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與行業生态夥伴共同解決。”是以我們可以看到,在經過自身金融場景錘煉的基礎上,螞蟻金服自去年起啟動金融科技開放,并提出“技術與業務戰略結合、生态與生态結合”的雙重開放戰略。“技術開放的力量從根本上是不等于IT技術産品,而是希望通過金融科技開放,與金融機建構立新的連接配接紐帶。”
在此前的報道中,螞蟻金服提出,“螞蟻金服不僅關心科技部的戰略,更關心銀行最高層的戰略。我們希望通過技術開放賦予銀行加速業務拓展的能力,同時開放生态,将螞蟻的技術運用到銀行最創新最關鍵的應用上,讓新技術和業務的互相融合後迸發出新的能量,幫助金融機構與更多的生活、社會經營場景的連接配接,進而營造生态,提高活躍度。”
舉例來說,在區塊鍊方面,螞蟻金服注重技術和場景的結合的,并希望建構這樣的區塊鍊平台,能夠把更多的應用場景搬上來,進而通過技術進行場景創新。目前,螞蟻金服在區塊鍊場景的探索頗多,包括慈善、租房,商品溯源,供應鍊金融,醫療等,很多金融機構也開始和螞蟻金服合作,希望在螞蟻金服的區塊鍊平台上部署新的業務。螞蟻金服也非常歡迎,與行業一起合作探索這些新興的領域。
是以,在金融科技開放的具體操作上,螞蟻金服在金融領域建構了一個自底向上的全棧式架構,從具有金融級别支撐能力的分布式計算平台等底層技術,到人工智能、區塊鍊等為代表的應用技術,再到以智能風控、生物核身等金融級專有技術,以及一站式的移動開發平台mPaaS,形成了完整的技術堆棧,助力金融機構快速打造新一代超級移動金融平台與大資料智能營運體系,形成更開放、多樣、靈活的生态連接配接,為金融行業的未來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尾聲
是的,傳統銀行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個組織機構如何做好自己的數字化轉型呢?國内外領先金融機構又有何經驗可資借鑒呢?
2018年9月19日,一年一度的螞蟻金服ATEC科技探索大會将作為雲栖大會的一部分在雲栖小鎮再次召開。以上問題都将在此次大會上進行深入分享和探讨,盡請期待~!持續關注“螞蟻金服科技”官方微信賬号,了解更多一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