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栖科技評論 | 數字時代需要雙螺旋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蘭西斯·克裡克在《自然》雜志上公開了他們發現的DNA雙螺旋模型,人類從此對構成生命的基礎結構有了深入且微觀的認識,在此之後數十年,以DNA雙螺旋結構為基礎,人類在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DNA會呈現雙螺旋結構?因為隻有組成DNA的堿基排列呈現這種結構時,分子能量才會處于最低狀态,符合“系統的能量越低、越穩定”的自然界規律,這一規律被稱為能量最低定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也遵循這一規律)。DNA的雙螺旋架構并非憑空而來,它是自然界内在運作規律的展現。

在數字經濟時代,雙螺旋結構同樣存在,行業認知與數字科技這兩條鍊條彼此緊密纏繞,建構出數字時代的基本運作法則:具有行業認知、行業經驗的傳統企業,借助從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數字科技巨頭的前沿科技能力,實作數字化增長與數字化轉型;數字科技巨頭則借助與傳統企業的合作,加深行業認知、積累行業經驗,并由此進一步加強前沿科技的洞察與研發,以雲計算為基礎,以資料為媒體,通過行業接受且有效的方式輸出人工智能、大資料、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至行業應用中。可見,兩條鍊條彼此纏繞、彼此支援、互相賦能,驅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智能化創新。

雙螺旋結構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出現,同樣符合數字經濟的運作規律,而且在多個案例中已經得到了證明。谷歌和埃森哲在近期宣布成立以雲為中心的新業務集團,以谷歌的雲服務及前沿科技,結合埃森哲的行業認知,共同服務于數字時代的企業,事實上兩家公司在此前的合作中已經嘗到了“雲+行業”的可觀收益;西門子的Mindsphere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成功同樣如此,雖然起步晚于GE的Predix,但是通過與阿裡雲等雲服務商的合作,已經共創出樂觀的發展願景,預計很快就能實作盈利。

有好就有壞。沃爾瑪和GE的失敗值得深思:沃爾瑪放棄與雲服務商的合作,投入巨資自建雲業務但卻試水失敗,如今已經宣布重新回到和雲服務商合作的“老路”上;GE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如今卻要出售數字業務(GE Digital),雖然失敗的原因非常複雜,但是GE建立大規模雲基礎設施、放棄與數字科技巨頭合作,導緻其深陷産品能力和大規模營運的泥潭,這已經成為工業網際網路的共識。

為什麼數字時代的雙螺旋如此有效?事實上,這背後并沒有什麼深奧的道理,早在1200年前韓愈所著的《師說》中就已經講的非常清楚,不過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十個字而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8-10

本文作者:崔昊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阿裡研究院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