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寫民生幸福景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發展,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編密織勞養老服務體系,全力推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準旗旗委、政府始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衆最關心的養老、社保、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入手,不斷加大對民生各項事業的投入力度,着力解決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把改革發展紅利轉化為民生幸福指數。

學有優教——這是一個普通的早晨,對于準格爾旗第一中學與成都七中兩所學校的學生來說,是他們雙師直播異地同堂上課的開始。遠端老師提前進入班級,提醒學生們做好課前準備,旗一中的學科教師全情投入,做好聽課的準備。1952年,成都縣立中學校改名為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1956年,準格爾旗第一中學建成并投入使用。鬥轉星移,時空交錯,在跨越半個多月世紀後,相距一千五百多公裡的準格爾旗第一中學與成都七中,利用遠端協同互動課堂,實作了異地同步教學,拉近了兩地師生的距離,實作了教育的均衡發展。雙師直播教學開展兩個多月以來,旗一中教師的專業水準在不斷提升,他們在學中做、做中學,在集體備課後與成都七中的備課成果進行二次整合,在聽課和不斷反思自己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自身不足,尋得解決之道,并在追趕學習中獲得适合自身發展的最佳營養。學期學業水準檢測結束後,通過對檢測資料的分析,旗一中已極大地縮小了和許多同類開辦直播班學校的差距。無獨有偶,世紀中學也通過一條網線、一塊白闆,學生足不出戶便享受到了國家級名校成都七中的優質教育資源。

書寫民生幸福景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汲取營養,在與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國立經濟與服務大學、中央民大附中、北京理工大學等國内外知名院校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引進了首都師範大學優質教育資源,成立了首都師範大學大路實驗學校和大路實驗幼稚園。

準旗的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擴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蹄疾步穩;學前兒童基礎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着眼“專業化”,建構起校園長競聘體系、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合理流動等準旗特色舉措;着眼“現代化”,教師辦公電腦、微機室、智慧黑闆等智慧課堂裝置全面更新,為2416名學生配備了平闆電腦。智慧圖書管理系統和智慧書法、創客教室配置完善。着眼“具體化”,确定了首批6處準格爾旗中國小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着眼“高質化”,全旗通用語言文字水準大幅提升,薛三國小生走上了中央電視台。課後服務特色開展,“雙減”之後,大課間活動百花齊放。

病有良醫——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從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到醫療服務能力和醫療服務效率不斷提高;從群衆患病找醫生,到享受簽約家庭醫生上門服務;從看病遠、看病難,到覆寫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從排隊就醫長途奔波到“智慧健康”體系建設……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準已成了準旗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書寫了一張亮眼的健康準格爾民生答卷。

書寫民生幸福景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争壓力不斷加劇,由心理問題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從準格爾旗被确定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以來,旗委、旗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将其作為健康準格爾、平安準格爾、法治準格爾建設的重要載體融入全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開展了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的宣傳活動;積極做好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幹預工作;努力推進“三級”心理服務平台建設,承擔起轄區内精神心理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複工作;全旗1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關建成了心理咨詢室,各機關配備至少一名精防醫生或心理咨詢師提供心理咨詢、疏導服務;建成心身健康小屋3處,在旗中心醫院建成了智能化科技化的旗級心理健康服務平台。

老有頤養——寬敞的房屋窗明幾淨,院内綠樹繁茂,老人家在樹下散步或聊天,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這樣溫馨的一幕,發生在沙圪堵中心敬老院。老人們在這裡的生活品質逐年攀升。活動室内,老人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打撲克、下象棋,唱唱漫瀚調、打打撞球,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沙圪堵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付命小不曾想能過上這麼安逸的晚年生活。如今,政府掏錢給他養老,生活起居有專人照顧,有豐富的休閑娛樂生活,還有專業人士給予精神慰藉、保健理療、飲食照料等。

沙圪堵中心敬老院共有宿舍91間、床位180張,其中醫用床60張,每個房間都有獨立衛生間,配備閉路電視、衣櫃等設施,安裝了全套監控設施,配備了老人定位手環及文化活動室、室内健身房、棋牌活動室等,一日三餐營養搭配。

緊鄰沙圪堵中心敬老院的是沙圪堵鎮福路村幸福互助院,灰牆灰瓦結構的房舍一排挨着一排,古香古色,景色宜人。這裡是由一所舊學校改建而成的,集生活娛樂、休閑養老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幸福互助院。

随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外出務勞工員增加,農村空巢老人家庭越來越多。準旗民政局從農村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新農村建設項目,逐漸探索出了“就近養老、集中互助、醫養結合、低費适用”的互助型養老模式。全面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初步建構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社會化體系,不斷滿足全旗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現象。截止目前,全旗共有各類公辦、民辦養老機構13家、幸福互助院12家,多元化的養老模式讓老年人真正實作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保障網”堅實——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群衆幸福指數不斷提高。通過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政策。嚴格執行城鄉低保、特困人員等社會救助标準。推進養老服務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覆寫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面對城鄉困難群衆,準旗以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為着眼點,加大幫扶力度,使困難群衆基本生活得到切實保障,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受惠面不斷擴大、救助标準不斷提高。為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功能,準旗落實了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確定社會綜合福利中心建成投用。提高養老服務水準,完善養老服務補貼政策,發展壯大各類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為進一步保障城鄉低保對象中重殘、重病、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我旗從2018年12月起對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四類人群”的低保保障标準,按照不低于低保保障30%的比例進行了提高。為年滿60周歲的準旗籍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加強困難群體救助,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障人士合法權益。健全完善了低保、醫療、教育、住房、災害以及困境兒童、孤兒、五保等弱勢群體專項救助和應急救助制度,困難群衆生活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使所有困難群衆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

書寫民生幸福景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脫貧之要,一頭連着經濟發展,一頭連着百姓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準旗城鄉勞動者特别是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群體的創業就業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準旗繼續貫徹落實《準格爾旗推進創業就業工程實施方案》《準格爾旗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實施意見》檔案精神,出台了《準格爾旗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公益性崗位安置實施方案》《準格爾旗健全就業扶貧長效機制實施方案》。

辦好關鍵小事——2021年10月份,随着薛家灣和諧小區5号樓4單元的電梯加裝完成,解決了困擾了小區老人十幾年的上下樓難題,實作了“一鍵回家”。老人們坦言,随着年齡增大,住在6樓的他們平時最發愁的是上下樓,有時一個星期也出不了一趟門。裝上電梯以後,現在願意出門走動了,心情也漸漸開朗了起來。經過改造,電梯加裝上了,樓道裡的燈亮了,居民樓外立面美化了,房頂漏水、管道老舊、路面不平整等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書寫民生幸福景

2021年入秋以來,煤價飛漲,每噸煤的價格直逼2000元,随着氣溫驟降,主要靠燃煤取暖過冬的村民犯了愁。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民有所求、政有所謀。準旗旗委、政府号召全旗73家愛心煤炭企業,為4萬戶百姓送上10萬噸暖心煤,由各鄉鎮街道按照困難群體3噸/戶、散煤燃燒取暖城鄉常住農牧民2噸/戶的标準免費組織發放。解決大夥的“燃煤”之急,保障人民群衆溫暖過冬。

書寫民生幸福景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民生改善是準格爾砥砺奮進過程中的一份答卷;民生無小事,但民生由無數這樣的“關鍵小事”組成。民心是杆秤,民生是秤砣,千家萬戶的小事就是旗委、旗政府牽挂的大事。民生改善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惠風化雨,潤物無聲,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不僅度量着準旗民生的溫情指數,更為這片土地增添着舒适和幸福。

來源:準格爾旗融媒體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