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作者:展翅藍天123

新疆古稱西域,意為中國的西部疆域,曆史的記載始自漢朝,漢武帝劉徹為了打敗匈奴,鞏固其統治,決定“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此後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定地方政府機構,駐兵屯田,經營西域,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漢武大帝雄才大略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張骞通西域

正是由于漢武大帝的開疆拓土,西域從此成為中華故土,後世有志之士都會為收複故土而矢志不渝。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國力衰弱、偏安江南的南宋時期,愛國詩人陸遊雖已年邁,仍有收複國土的雄心壯志和強烈願望。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愛國詩人陸遊的拳拳報國熱忱和收複故土的熱切期盼

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複了新疆之後,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歸還了伊犁地區。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給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稱新疆是“他族逼處,故土新歸”。即新疆自古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但因為是新從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複的失地,故以新疆定為省名,有“故土新歸”之意。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左公收複新疆福佑萬代

漢以後魏晉南北朝、隋唐、元、明、清等曆朝曆代都有經營西域,明朝在西域處于退縮狀态,勢力範圍隻到哈密地區,清朝對新疆的經營,無論是規模和範圍皆遠勝從前曆代,社會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和發展,基本奠定現今新疆的版圖。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為實作國内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發展,從中國民族和宗教的實際狀況出發,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并在實踐中不斷使之豐富和完善。新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作了社會發展的曆史性跨越。

新疆面積166.49萬平方公裡,占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比16個江蘇或者浙江還大。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裡,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八國接壤,在曆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國通往亞歐大陸的重要通道,也是在西北方向的戰略屏障。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古絲綢之路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重要的戰略區位

新疆資源豐富,礦産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發現的礦産有138種,其中9種儲量居全國首位,32種居西北地區首位,是我國未來的資源儲備庫。石油、天然氣資源量分别占全國陸上資源量的30%、34%,煤炭預測資源量占全國的40%。黃金、寶石、玉石等資源種類繁多,古今馳名。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克拉瑪依油田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西氣東輸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誇,葉城的石榴頂呱呱”,新疆是久負盛名的“瓜果之鄉”,瓜果品種繁多,質地優良,一年四季幹果水果不絕于市。新疆棉花産量占全國棉花總産量的三分之一,為中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産基地,也是西北地區年調出糧食最多的省區。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瓜果飄香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優質産棉基地

新疆是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有56種全國旅遊資源類型,占全國旅遊資源類型的83%。全疆共有景點一千一百餘處,居全國首位。這裡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中國最低窪地。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能同時見到春夏秋冬美景的獨庫公路

大美新疆,在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的不斷開發治理下,植樹造林、圍欄封育、生态治理、生态修複等工程的實施,使植被覆寫面積總體呈增加趨勢,荒漠化面積持續縮減。據最新的遙感監測顯示,新疆現有植被覆寫區域109.34萬平方公裡,比5年前增長15.8%。

漢武大帝始拓西域,成就今日之西北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

防風治沙

漢武大帝和萬千先民的奮勇開拓,方有今日中國之安全、穩固的戰略屏障和資源寶庫。飲水當思源,漢武大帝的豐功偉績永遠閃爍古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