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動駕駛的風口與關口

2017年上映的科幻大片《銀翼殺手2049》中,陰郁灰暗的城市上空一輛輛無人駕駛車疾馳而過,向我們展現出了未來交通出行的場景。進入2018年,我們似乎又離幻想中的未來近了一步。

作為萬億市場的風口,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汽車、網際網路、物流等多個行業領域都在傾情投入的目标。然而,近期一輛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死了一名女行人,這是無人駕駛汽車造成的首例死亡事故,這無疑給自動駕駛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陰影。其将自動駕駛推到了安全、法律方面的關口,這些關口,是自動駕駛汽車在真正商業化之前不能不跨越的。

這鍋應該Uber背還是自動駕駛技術背?

作為自動駕駛的代表,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Waymo的車輛已經在公共道路上行駛了400萬英裡。在無人駕駛時,他們所涉及的唯一事故是其他車輛的人造成的。無人駕駛具有超出人類的感覺能力,可以在不到一毫秒的時間内猛踩刹車,而對于人類駕駛員來說,這一數字則要一秒左右。

然而公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卻一直有疑慮,尤其是以自動駕駛輔助作為賣點的特斯拉在發生過幾起緻人死亡的碰撞事故後。人們似乎已經準備好忍受由人類司機造成的死亡,但認為無人駕駛必須是絕對正确的。

近期發生的一起事故更印證了人們的這種懷疑——Uber自動駕駛車輛在美路測時撞死一名行人,這起交通事故成為全世界首起自動駕駛車輛撞人并造成死亡的案例。事件引發輿論和行業震動,無人駕駛面臨嚴峻考驗。

針對此次事件,後續也有諸多資深技術人員分析,Navigant自動駕駛資深研究員表示:如果自動駕駛的傳感器沒有失靈,雷達與雷射雷達可以在黑暗中提前50米-100米識别到行人,汽車以38英裡的時速前進時,完全有可能在行人前方的25米-30米之内停穩。

夜間視線不好,這本應該是雷達相對于人眼的優勢所在,然而Uber的自動駕駛測試系統完全沒反應,Mobileye首席執行官AmnonShashua批評Uber的表現像一個新參與者,經過多年發展還沒有確定基礎的車輛安全。可以看到,Uber的技術不代表現在自動駕駛的最高水準,甚至是拖後腿的。

自動駕駛的風口與關口

事件發生後,Uber緊急暫停了在坦佩、匹茲堡、舊金山和多倫多等城市進行的所有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截至目前,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仍在組建專案小組調查此次事故。

今年1月,Uber首席執行官還曾表示,預計Uber将在2019年中期推出自動駕駛汽車出行服務。但現在看來,這個時間恐怕要推遲了。事故發生兩天後,豐田汽車公司也宣布将暫停其在美國的無人駕駛汽車測試計劃。

不可因噎廢食,自動駕駛時代終将來臨

任何一場技術變革都不是毫無代價的,人類在技術發展的早期都承受過慘痛的代價,包括血的代價。面對事故,畏畏縮縮顯然不是正确态度,如何在保證人類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新技術,成為技術進步的一道必解題。

近期,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釋出了一項提案,為自動駕駛傳來了久違的喜訊。該提案有望為Alphabet旗下Waymo和通用汽車等公司掃清障礙,允許它們在沒有後備司機的情況下利用自動駕駛汽車接送普通乘客。

目前,按照監管要求,大部分自動駕駛汽車都必須配備人類司機。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表示,其提案對機動車輛管理局的規定進行了補充,但為乘客提供了額外的保護政策。

就在今年2月底,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行政法規辦公室準許了一項新規定,首次允許沒有安全駕駛員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但Uber發生的緻命撞車事故很可能會引發有關自動駕駛汽車規定的問題,在群眾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度上再度“減分”。

在豐田宣布暫停測試計劃後,大衆集團、标緻雪鐵龍集團、通用汽車三家車企均表示,不會更改其推出全自動駕駛車輛的計劃。

而在近期召開的寶馬年會上,負責寶馬自動駕駛研發的負責人表示,寶馬将繼續加大在數字化和自動化領域的投資,但是會特别注重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問題。

客觀地說,自動駕駛發生的第一例緻死事故,說明技術本身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同時也指出城市配套設施尚不能滿足技術突破。

雖然自動駕駛汽車在技術層面已越來越成熟,可若要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其面臨的交通環境重構、法律法規制訂都是挑戰。相比實驗室技術的發展,為提供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的準備工作可能更為艱難和漫長。

在科技創新的路上必然會面臨未知的風險,人類對科技的探索,也絕不可能一帆風順。不能因為一次事故就阻斷探索的腳步。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路測是不可或缺的一步。當初汽車上路同樣遭到一些人反對,而随着紅綠燈的設定、交通法規的健全,汽車最終消除了社會的種種顧慮,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出行工具。讓自動駕駛離開實驗室環境,在真實路況中不斷完善、成熟,這正是路測的意義所在。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7-20

本文作者:科技雲報道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科技雲報道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